全球第一的AI芯片厂商英伟达,这回在中国市场真的栽了。据国内多家科技企业披露,近期已陆续收到上级通知,全面暂停与英伟达的合作。
消息一出,在行业内掀起不小波澜。而在大洋彼岸,美国媒体一语道破背后的真相: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正让美国在AI领域“唯一的优势”亲手被葬送。政治干预与市场逻辑的碰撞,终于让英伟达在中国迎来了“信任滑铁卢”。
英伟达这几年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2023年仅中国区营收就超过百亿美元,占其整体收入的两成以上。
可就在这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美国政府却开始挥起“禁令大棒”对中国芯片产业连环打击。从华为到中兴,从高端GPU到AI算法,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启动了史上最严技术出口限制。
据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公开文件显示,自2018年起,已有上百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名单。
而到了2024年选举期间,特朗普再次火上浇油,宣称将“彻底切断中美在AI领域的联系”。这些政策不仅限制了高端芯片出口,还把英伟达这样的美国企业夹在了中美之间的“政策缝隙”里。
问题是,这种“卡脖子”式的强制措施,不但没能阻止中国发展,反倒开始反噬美国自己。英伟达不得不推出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降规版”AI芯片H20,既要绕过出口禁令,又想保住中国客户。但现实是——两头都不讨好。
H20芯片从一开始就“命运多舛”。根据国内多家机构实测反馈,H20的运算性能不稳定、能效低下,甚至被质疑存在“难以解释的系统调用行为”。这类问题对于AI芯片来说不是小毛病,而是关乎信息安全与系统稳定性的硬伤。
中国科技企业不是没有耐心,而是吃过一次亏就不会再赌第二次。一款连最基本性能都保证不了的“特供产品”,再包装得精美也卖不动。
据路透社报道,部分中国龙头企业已正式通知下属部门,暂停采购英伟达芯片和相关系统对接工作。这不是一时情绪化的市场波动,而是基于对未来发展安全的系统性考量。与其继续在不稳定的供应链中冒险,不如加快转向国产替代方案,稳住自己的技术命脉。
更重要的是,这场“信任危机”的根源并不在英伟达,而在于其背后的“华盛顿之手”。企业产品如果不能独立于政治判断,技术合作就无法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一旦信任出了问题,再高的性能也只是空中楼阁。
就在中企集体“抽身”英伟达合作的同时,美国国内的反思声也开始浮出水面。《华尔街日报》援引Anthropic公司CEO达里奥·阿莫迪的批评指出:“芯片可能是美国对中国仅剩的优势,但现在连这点也守不住了。”
阿莫迪直言:AI的发展离不开真实的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而中国恰恰是世界上最具AI应用活力的市场之一。如果美国继续靠政治手段封锁中国,只会让自己在全球AI竞争中失去锚点。
实际上,美国科技圈内部早已对特朗普政府的“硬脱钩”政策充满焦虑。这些高层知道,一旦中国彻底转向国产芯片,美国厂商将再也无法重返这个全球最大的数据市场。英伟达在中国的“跌落”,不过是这场失衡博弈的开端。
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坐等“禁令松绑”,而是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华为昇腾、寒武纪、比特大陆等企业的国产AI芯片正在取得实质性突破。从数据中心到终端设备,从训练模型到推理部署,中国正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AI生态链。
这不是简单的“去英伟达化”,而是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美方用封锁逼出了中国的技术韧性,也加速了整个亚太区域对“科技独立”的重新认知。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突然失宠”,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中美科技博弈下的必然结果。特朗普政府以为用禁令就能锁住优势,结果却是推开了中国自主的大门。这场误判,不仅让美国企业失去了稳定市场,也让全球科技秩序面临重新洗牌。
真正的竞争不是封锁,而是比谁走得更远、站得更稳、看得更长。中国科技企业的理性选择,正在走出一条“自我掌控”的发展之路。
英伟达的困境,正提醒世界:当政治干预插手市场,终将有人埋单。这张账单,现在已经寄到了硅谷的邮箱里。
参考信息:
美国AI公司CEO阿莫迪急跳脚:芯片是“对华仅存优势”,特朗普却…——观察者网2025-09-18 08:56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