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最近很苦恼,明明每晚都保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可早上醒来,却依旧感觉疲惫不堪,仿佛一夜未眠。
白天工作时,他哈欠连天,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这种情况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让他十分困惑,难道是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小张的遭遇并非个例,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很可能是因为睡得 “太碎” 了。睡眠质量好不好,时长并非唯一的衡量指标,睡眠的「连续性」与「深度」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所谓睡眠碎片化,指的是睡眠中频繁觉醒导致睡眠断续,进而引发睡眠剥夺,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短期碎片化影响日间状态,长期则可能导致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睡眠变得稀碎呢?从生理层面来看,年龄增长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大脑中的 Hcrt 神经元更容易被触发、出现过度兴奋,进而导致 “碎片化睡眠” 的出现。此外,激素变化,如女性在经期、孕期和更年期时,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也可能出现睡眠问题。一些睡眠障碍,像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安腿综合症等,同样会导致夜间频繁醒来。
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生活中的压力、工作上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可能让大脑在夜晚保持活跃,难以进入深度睡眠,或是容易醒来。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同样会对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环境因素同样是睡眠的 “杀手”。外界的噪音和光线干扰,尤其是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打乱睡眠周期。床垫是否舒适、枕头的高度是否合适、房间温度是否适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生活作息不规律也是一大 “元凶”。经常熬夜,或是睡前饮用咖啡因、酒精,进行剧烈运动,又或者吃得过饱,都可能让睡眠变得支离破碎。
面对稀碎的睡眠,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是。首先,可以尝试建立固定的睡眠习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白天长时间午睡,尤其是下午晚些时候的小睡,以调整身体的内部时钟,让睡眠更加规律。其次,要优化睡眠环境,确保睡眠环境安静、黑暗且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垫、枕头和被褥。再者,减少晚间刺激,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晚餐不宜过晚或食用重口味、辛辣、高糖食物。另外,调整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力活动或运动,但要避免在睡前几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轻柔的瑜伽,帮助身体和心理放松,减少压力。
如果长时间自行调整后仍无改善,建议咨询医生或睡眠专家。因为睡眠问题可能与一些健康状况有关,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焦虑症等,及时的医学干预至关重要。希望像小张这样被睡眠问题困扰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重新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开启充满活力的每一天 。
更新时间:2025-08-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