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要请一大群人吃饭

前段时间翻看《纳瓦尔宝典》,发现其中有个观点非常有趣:“永远不要请很多人吃饭。”

想象一下,一场有三十人在场的聚会,每个人的口味、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都各不相同。

有人是多年的素食主义者,对所有肉类都避而远之;

有人对某类食物过敏,误食就会引发身体不适;

有人最近正遵循特定的饮食计划,比如要减肥而低碳水;

还有人非常偏爱重口味,但有人则正好相反。

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宴请人精心挑选餐厅,仔细研究菜单,试图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菜品组合。

可无论如何努力,总是会有人觉得菜品不合口味,甚至会在事后抱怨。

更重要的是,人一多,话也就散了。

你忙着招呼张三,李四在角落刷手机;王五和赵六聊得火热,却和你毫无关系……

最后发现,整晚说了无数句“吃好喝好”,却没一句真正走进心里。

直到那时才顿悟,人到中年,千万不要请一群人吃饭。

来源:视觉中国

饭局越大,交情越浅

我有个发小,是个特别喜欢热闹的人。

他从小出生在广州,后来因为家庭原因返回老家佛山读高中。

他性格阳光开朗,脾气好,所以朋友也特别多。

一开始,他把这些朋友都当成好哥们儿,总想着真心实意对他们。直到有一次,老家的朋友来广州找他玩。

因为他喜欢热闹,于是又叫上了广州的朋友,一共十几个人,一起去KTV,一起喝早茶。

但是令他心寒的是,一共十几个人,老家的朋友默认是他出钱请客,而广州的朋友也没有要结账的意思。

所以最后还是他结了账。

只有两个人过去帮他,后来他们三人平摊了十几人的花销,每人花了将近一千元。要知道,那个时候他们也只是穷学生。

后来,他们三人成了好朋友,和其他人都断了联系。

每年他们都会在广州聚一聚,喝喝酒,聊聊近一年发生的事情,直到现在仍是如此。

通过这件事,他明白了:朋友在精而不在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社交场合的人数超过六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质量就会直线下降。

通俗来讲,就是饭局越大,交情越浅。

毕竟,饭局里的人头攒动,暖不了心底的孤寂冷清;酒桌上的觥筹交错,也唤不醒心底的那片温柔。

后来才明白,真正深度的关系,都是在小群体中生长的。

所谓好的感情都是小火慢炖,而非大锅乱炖的。

来源:视觉中国

好的社交,重在质量而非数量

不知道你有没有陷入过所谓的“社交焦虑”——总觉得自己需要通过不断扩大社交圈、认识更多的人来获得认可。

但实际上,真正值得被珍惜的关系,从来不是数量上的堆积,而是质量上的提升。

《请停止无效社交》中写:“你忙于交际、疲于应付,鸡同鸭讲的尴尬无处不在。你根本不是在向上社交,而是无谓地蹉跎光阴。”

我从来不否认社交的重要性,因为人是群体性动物,离不开社交,朋友要交,人脉要积累。

但我们不需要一场又一场的饭局,我们需要的是一次次有价值的遇见。

人这一生,成也朋友,败也朋友,交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走向。

好的社交圈子,总会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们力量;而那些没有意义的圈子,只会在降低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消耗我们的人生。

邓巴理论认为,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只有三到五人,他们是我们的挚友;

好友有十二到十五人,这些人的去世会给我们带来重创;

普通朋友(或称熟人)约有五十人,我们偶尔会联系彼此;

剩下的都是泛泛之交,我们不常联系,甚至不联系。

年轻时,我们总想多认识一些“人脉”,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现,新认识的人越多,你花费在每个朋友身上的精力就越少。

就像查理·芒格说的那样:“认识一千人,不如深交一人。”

是啊,生活里真正能影响你、让你成长的朋友往往是少数的几位,而深度的关系比广泛的联系更有意义。

大家不妨也审视一下自己的社交圈,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重要的人身上。

来源:视觉中国

社交质量低,不如专注自我

马东曾问薛兆丰:“你会经常参加一些聚会吗?”

薛兆丰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因为时间成本太大。”

他接着说:“与其把时间消耗在肤浅的热闹中,我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学习看书,或是与家人待在一起。不然,我怎么有空写书做课程?”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个问题:“如何区分围绕在你身边的是贵人还是苍蝇?”

真正的贵人都是很忙的。

贵人是怎么贵起来的?奋斗出来的。

所以答案非常明确:如果一个人经常对你有社交诉求,那大概率,你别指望他能成为你的贵人。

风墟先生曾讲过社交的本质: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更注重情感联结,用于打发寂寞,或是基于某些趋同的兴趣而产生的社交。

这种社交并不意味着没有门槛。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顾佳混太太圈,就是功利社交。

她拼命凑钱去买限量版包包,想借此敲开太太圈的大门,拿下乐园的烟花订单。

她自以为和其他太太不一样,毕竟自己是大学毕业,和丈夫一起创业,是高知女性。

而太太圈的那些人,不是暴发户就是靠老公,都不如自己会算计。

但算计来算计去,顾佳却被其中一个太太骗了,让她高价接手经营不善的茶厂。

这一幕也深刻揭示了功利社交的风险。

功利社交往往暗藏陷阱。

资源弱势方结交资源强势方往往要付出代价,因为真正的富人、贵人根本没时间社交,也不想社交;

一旦他们主动了,那你可能就危险了。

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说到底,有价值的社交最后都得回归到个人价值。

因此,放弃低质量的社交,拒绝无意义的打扰,才是经营人生的最好办法。

愿我们余下人生,都能专注自我,精简社交,拥有二三挚友。

作者:浅墨岁余,愿所遇皆热爱,以欢喜之心,慢度不可知会的际遇。

来源:读者

编辑:杨利娅

责编:牛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美食   人到中年   社交   朋友   贵人   饭局   质量   功利   中国   来源   人脉   太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