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调整总决赛大名单,2位新星竟意外落选,赵勇再度变阵

中国女排接连变阵,两位年轻新星先被刷下名单,随后又发生戏剧反转——就在距离总决赛首战不到48小时,教练组又一次调整了14人大名单,唐欣从替补席“意外复活”,将再度披挂上阵。

这样的变动,让人一下子嗅到了中国女排新帅赵勇下的“破釜沉舟”,但也令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说实话,我是从小就看女排比赛长大的,无数次为她们热泪盈眶,也见证过朱婷、张常宁、惠若琪那拨姑娘们成为传奇。

当年,见谁都敢打、遇谁都能赢。

可如今,全球排坛进入了洗牌时刻,中国女排确实面临一波不小的阵痛。

7月中旬,攸关荣辱的世界女排国家联赛总决赛马上就在波兰拉多姆打响,东道主势头正劲,而我们中国女排刚在热身赛又1比3输了给人家。

这已经是一年里第二次被波兰女排“按在地上摩擦”。

有些疼吧?

比起伤感,更实际的担心还是:咱们实力的确下滑了,尤其在网口和一传环节问题巨大,进攻点更是捉襟见肘。

老将已少,阵容变脸,掌舵人又换成了赵勇,把怎么排队、怎么用人全盘推倒重来。

好在分站赛还有点亮色,总算打进了前八,让人能喘口气。

可输给波兰,又暴露了许多小组阶段没完全暴露的问题。

尤其是,每当龚翔宇下场,咱们右翼进攻马上就软了下来,倪非凡和王梦洁的轮换也没法完全稳得住一传,场面险象环生。

球迷们几乎一眼能看出来,咱们最大短板在于二号位进攻和后排保障。

可是赵勇的名单调整,却绕开了这些最直接的弱点——最开始的14人大名单,居然把唐欣和邹佳琪这两张极有潜力的“新牌”踢出轮换岗,反而让升班马范泊宁、殷小岚上了正选。

这到底是什么思路?

记得分站赛唐欣火的一塌糊涂,她虽然身高不占优,可改打接应后,一度打出过奇兵效果。

看球的时候,很多球迷都记得她灵巧一扣,经常杀对手个措手不及,就是二号位突破力强。

邹佳琪也是本赛季冒尖的二传,该传敢扣,传球流畅。

把这样两个急需锻炼、又能带来进攻变化的新人排到替补后面,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事后仔细追踪了一轮数据和教练组动向,才发现这一切并非无的放矢。

国际排联最新出的数据很扎心——唐欣分站赛总出场286分钟,场均4.2分,理论上扣球成功率高达38.7%,可进入6月和7月,二号位进攻被对手“摸清套路”,成功率直接降到了31%。

杨舒茗的拦网更突出,场均0.8次给对手制造威胁。

至于被拉进正选的范泊宁,别看她扣球命中率只有34.2%,却比唐欣在同年龄段期间提升速度高出一截——说到底,教练是希望趁大赛锻炼“跑得快”的新人。

邹佳琪的出局,其实也没有太大悬念。

虽然本赛季她在岗拼了命,但会传球的二传太多了,殷小岚最近的比赛下底稳定,在热身赛阶段还能有关键分输出,加上与主攻队友配合默契,自然赢得了更多信任。

教练组在临阵一搏时,往往更敢赌“状态更好”的人。

可舆论一出,舆情渐起。

球迷们压根没料到这番操作,一边在社交平台吐槽“唐欣被排挤”,一边质疑教练太激进,哪还讲啥“经验老带新”?

而且因为李盈莹因伤无缘大名单,粉丝焦虑加剧,吐槽“女排变试验田”、“赵勇横下一条心”,讨伐声接连不断。

毕竟从情感上,谁不希望在残酷的淘汰赛里,能看到线上的唐欣挺身而出,为中国队砍分?

但如果细琢磨下去,也能理解——这就是一次新的用人策略,摆明了要以变化对抗对手,用阵容实验换取突破可能。

别说,这事儿搁在国际排坛,可不是中国女排独有的烦恼。

2019年美国女排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奥运周期内,不惜让资深球员坐冷板凳,甚至日本女排曾拿下主力得分手,为了能以整体取胜。

大赛就是那种“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的环境,教练组硬着头皮下注,而球员们只能把关门机会牢牢抓紧。

站在时间长河看,这未尝不是为长远备战的破局之策。

有意思的是,本来名单一变已是哗然,可就在过了一天,中国女排临阵再次调整总决赛名单。

据国排联官网最新公告,唐欣再次回归14人大名单,原本主攻杨舒茗转为替补席。

这个突然掉头又急刹车的操作,简直像一部情节反转剧:先是“冷落”、然后又“召回”。

我猜,说到底还是临战权衡:教练组需要在右翼做出更多B计划,以防龚翔宇万一体力掉线或者打不开局面,唐欣可以顶上。

不到24小时,唐欣的命运变成“先抛弃再捡回”,她大概也是百感交集了。

对年轻球员来说,这种心理冲击不可谓不大:刚刚失落到谷底,甚至想着又要窝在板凳上呆坐一整场;结果天亮前就被点名“复活”,要随时做好首发冲刺的准备。

我甚至能脑补她内心那种波动——既欣喜“机会又来了”,也清楚“这一回不能再掉链子”,每一分可能都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大转折点。

比赛在即,更紧张的其实是心理建设和临场应变能力。

这背后也能反映出中国女排目前面临的真正难题——阵容深度有限,年龄结构过度依赖“半新不老”的主力,真正能挑大梁的新人、冷不防一锤定音的奇兵实在不多。

经验要传承,活力要释放,既要保证成绩底线,也得给足新人空间。

可落到总决赛这样级别的较量,每一点用人变化都是风口浪尖。

赵勇大胆变阵,无非就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让队伍不掉链子的最佳解。

对比2018年日本女排和2019年美国女排的用人法则,我们会发现:在世界大赛现场,每个主教练、每支队伍,都不会单纯迷信纸面实力或单一球员,更多是根据对方短板和自家临场状况来做微调。

中国女排面对波兰、乃至后面很可能碰到的巴西,绝对不能只靠固定阵容硬扛到底。

热身赛掉链子的地方,总决赛必须有备用方案,唐欣的回归其实就是一颗随时上膛的子弹。

归根结底,谁都明白这轮名单调整其实是一次风险与机会并存的赌博:如果带来的新变化能在对阵波兰时打乱东道主防线,只要赢下哪怕一个关键盘,整个中国队士气或就此逆转;可是万一效果不佳,无论个人还是集体,舆论的刀子都会更快挥下来。

其实,排球本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运动,大名单谁都渴望“万无一失”,但总有闪失。

作为屏幕外的观赛者,我反而觉得,这份大名单背后隐藏的故事才最揪心:唐欣一度失落、又突然支起斗志,赵勇明知承压却依然愿意背水一战。

这不是简单的胜负,而是关于团队成长、个人命运转折,与中国体育拼搏精神的一次现实写照。

比赛已经近在眼前,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大考”。

中国女排能不能顶住压力,能不能让新老结合发挥最大合力,其实比一场胜负本身更有价值。

其实,体育有时候残酷就在于,有些选择注定充满争议,但唯有历经洗礼,才有可能迎来凤凰涅槃。

我想,这可能也是中国女排真正需要的东西——无论名单怎么调,风雨背后,依然有一群年轻姑娘站在赛场上,为梦想拼尽全力,我们这些在电视机前紧张到手心冒汗的球迷,也只能选择相信与陪伴。

7月24日凌晨,中国女排就将对阵东道主波兰。

这场比赛,既是硬仗,也是一次让所有新人与球队一起接受考验的机会。

不出意外,“变阵大戏”还会继续上演——谁能趁机杀出重围,为中国队赢得尊严,为自己争得未来,才是最让人期待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体育   新星   中国女排   意外   赵勇   波兰   女排   名单   球员   中国队   用人   阵容   链子   东道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