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美食从来不止于舌尖滋味,更藏着城市的历史密码与江湖气魄,正成为串联文旅体验、激活城市魅力的核心纽带。

11月15日,“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17寻味荆楚武汉主会场活动在江汉路步行街启幕,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姚伟钧、楚菜领军人物卢永良、蔡林记热干面非遗传承人王永中等多位嘉宾,从文化根脉、场景创新、IP打造等多元视角,解码武汉美食与文旅深度融合的密码,共绘“跟着美食游武汉”的发展新篇。
文化根脉,读懂武汉美食江湖

武汉美食的独特魅力,源于历史积淀与地理禀赋的双重馈赠。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姚伟钧用“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为本、融合四方”十六字精准概括湖北菜特质——这份特质恰是武汉“九省通衢”地理优势的味觉体现。南来北往的人流带来饮食风味的碰撞融合,最终沉淀为武汉美食海纳百川的气质,也藏着城市的生活哲学:热干面的筋道是武汉人的爽朗,武昌鱼的鲜嫩是江汉平原的温润,藕汤的醇厚是市井里的温情。
姚伟钧认为,从《楚辞》中记载的水产饮食到如今的经典名菜,武汉美食的传承从未中断。这份“有根可寻”的文化底蕴,正是武汉美食文旅的核心优势——让“跟着美食游武汉”成为外地游客读懂武汉的第一扇窗口,每一口滋味都是与城市历史的对话。
场景融合,让文旅体验有滋有味

如今,武汉美食正走出餐桌,与城市地标、文化场景深度绑定,让“跟着美食游武汉”有了实实在在的体验。蔡林记热干面非遗传承人王永中透露,今年以来,品牌新店特意选址山海关路、咸安坊等商圈及旅游地标附近,就是要让游客一出车站、步入景区,就能尝到地道汉味。他更给出巧思游览路线:“先吃德华楼的糊汤粉,再登黄鹤楼览胜,让老字号的烟火气搭配两江四岸的风光,感受武汉独有的江湖气魄。”
而今,“文旅餐饮”融合场景在武汉遍地开花。数据显示,五一、十一假日期间,武汉多家知名餐厅的外地游客占比高达80%,“寻味”已成为来汉旅游的核心目的。中国烹饪大师、楚菜领军人物卢永良介绍,武汉餐饮正从传统大店向精品店、院子餐饮转型,去年新增70多家院子餐饮,很多选址江边、湖边等景观优越处,部分还融入沉浸式演艺、换装体验等元素,让游客在品尝楚菜时,也能望见黄鹤楼、长江大桥的城市天际线,实现“味觉 + 视觉”的双重享受。
卢永良给出“美食文旅”的发展方向:“走文化路、做故事菜、创沉浸感。”他认为,餐饮人要用本地食材、本土风味打造楚菜特色,让更多的游客为纯正的武汉味而来。王永中则认为,老字号要主动解读文化内涵,让美食成为传递历史的载体。姚伟钧建议,挖掘长江流域饮食文化资源,结合江滩、老巷等场景开发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从美食出发,感受武汉的生活温度。
IP打造,让武汉美食游变“长效名片”

对于美食IP的长效打造,嘉宾们达成共识:要让武汉美食从“一时打卡”变成“长久记忆”。
大家建议,培育美食文创产品,让热干面、武昌鱼等元素走进生活;延续“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的品牌效应,让武汉美食故事传得更远。武汉市餐饮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更多餐饮企业参与文旅融合,让武汉美食从“打卡热点”升级为“长效 IP”,真正成为城市文旅的核心竞争力。
当热干面的香气漫过黄鹤楼,当藕汤的暖意融入江滩晚风,武汉的美食与文旅正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跟着美食游武汉”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有温度、有滋味、有深度的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在舌尖滋味中探寻这座江湖之城的独特韵味。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武文旅 摄影:记者何晓刚)
【编辑:丁翾】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