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重阳,阳气上升,是个老少团聚、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可别只顾赏菊喝茶,健康这碗“长寿汤”也得趁热喝啊。你发现没有,天一凉,老人易犯困、没胃口、嘴里寡淡?这气候一转,养生节奏也该跟着调。今天我就来唠唠,这个节气吃什么能养人、陪父母吃顿什么饭才更走心、更暖胃。

不凑热闹、纯实用,这一套“5菜1汤”的家常菜谱我多年下来都在用,搭口味、护脾胃、暖四肢,正好合咱现在的节气。
① 糖醋里脊肉——开胃不上火
不少上了年纪的朋友都会问,肉我还敢吃吗?咳,我得纠正下,瘦肉吃对了,反而能补中益气。糖醋的酸提味、醋行气,五脏自然舒坦。关键是别炸太硬,糖别放过多,少油,微甜带酸,恰好让胃动起来。
你有注意过吗?秋天人容易懒、动得少,消化更慢,吃口酥软香嫩的糖醋里脊,能调气活血,比清粥寡饭强。
家里做法很简单——选里脊肉切条,上浆多揉、少面、快炸。最后锅里少许糖、醋勾个薄芡,一裹就香。
噢,对了,这道菜忌配绿茶,会掐味,饭后来杯山楂水更适合消食。
② 西兰花炒虾仁——补肾养脑两不误
这菜颜色好看,对老人眼睛也舒服。虾仁温阳益肾,西兰花通便养颜,两样搭着吃,比单吃实在。
秋凉时节,肾气容易虚,要想腿脚快、思路清,离不开肾精这个中医讲的“原动力”。炒的时候记得快火滑炒,不加水,锁住虾肉的鲜。
有时我也会加一小片姜,它虽是辛的,但能暖胃驱寒,不至于吃凉了还在打喷嚏。
朋友们吃这道菜时,可以想想,自己平时腿肿、怕冷,是不是和这“肾气不足”脱不了干系?
③ 蒜蓉油麦菜——清心安神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入秋一到,夜里总睡不实?中医说这是“秋燥扰心”。油麦菜炒蒜蓉,正好泻火又润燥,对睡觉浅、心烦意乱很有帮助。
不宜烧得太老,七成熟刚好。蒜有点“温毒”的效果,杀菌、活血,是厨房天然小药头。
炒的时候,放蒜末爆香再快速翻炒,两分钟出锅。老人牙口不好,这菜熟软不柴,连汤都好喝。
吃时你可以提醒父母,别用酱油重口,油多了也影响效果。
④ 香菇炖豆腐——健脾又护骨
豆腐这东西说白了,看着清淡无味,其实是补钙加分选手。在市面大鱼大肉都跑偏的今天,吃口炖豆腐反而能稳住舌尖的“清补节拍”。
加上香菇,补气提鲜,中医讲“菌类入脾”,这汤煮出来柔和又不腻。想想秋风起,窝在饭桌边喝上一口,是啥滋味?
对比一下好多汤类,爱上火、偏咸重味,这道汤才是适合老人护嗓润气的好搭档。
⑤ 胡萝卜炒木耳——通便不燥热
木耳是“肠道清道夫”,胡萝卜则补中益气。这季节便秘的人特别多,嘴干口粘,一碗蔬菜胜十贴药贴。
脾虚便涩,想轻松排空,就别总靠药。木耳泡软剁碎炒两分钟,配胡萝卜丝清甜又润肠,还有降压的小作用。
炒这道菜我都习惯加几粒白芝麻,也有点“养发”的意思,懂的都懂。
如果家中长辈有“三高”的,不妨用这道来慢慢调,不急于求成。
⑥ 黄豆猪骨汤——润肺补钙、适合节气
黄豆是“豆中之王”,猪骨汤又是补钙之宝,两样合起来,炖个两小时,汤浓味重,很适合重阳这种阳升气动的节令。
关节咔啦响、膝盖凉飕飕?这汤逢秋喝一碗,胜过喝几瓶补剂。加点枸杞再好不过,润而不腻,还养眼。
我常说:“老人一年三顿汤,不如一锅好豆汤”,香而不燥才是养生关键。
记得不要放味精,食材本身用心做就足够鲜了。
你要是哪天在厨房犯愁,可以问自己一句,爸妈这一餐,是能健身,还是在“添病”?菜不在贵,全在搭。你愿意跟着这套菜谱再试试其他变化吗?欢迎留言告诉我你家那口“吃乖了”的家常菜。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