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陈俐颖
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阳市拥有丰富的药食同源资源和深厚的仲景中医药药膳历史底蕴,在发展药膳产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9月19日,2025年南阳市药膳技能大赛将在南阳市医圣文化园盛大举行,这将是一场聚焦药膳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盛会。届时,各方药膳高手将齐聚一堂,以精湛技艺诠释药膳魅力。
近年来,南阳市秉持“传承仲景学术、弘扬中医国粹”理念,将仲景药膳产业纳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一体推进实施,加快构建仲景药膳产业工作机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南阳市中医院执行院长魏戌介绍,通过制定医疗机构药膳服务标准,设立仲景药膳坊,推广中医食疗药膳服务;成立南阳仲景养生药膳协会,举办仲景养生药膳大赛;面对年轻消费群体,开创“药膳+”新业态,将传统膏方浓缩为便携即饮装,加快中药凉茶、固体药膏等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化开发,延伸产业价值链等多渠道探索拓展仲景药膳产业发展空间。
作为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仲景药膳产业规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并持续为服务人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发挥宛西制药、河南福森药业等龙头企业在延伸产业价值链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健康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化开发,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双向提升。
● 宛西制药设立健康产品制造部,强化药食同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能力,成功开发“仲景养生坊”“仲景百草园”系列膏方制剂、自热炖汤、健康零食和代用茶等产品。
● 河南福森药业依托自产金银花等原料优势,推出“福森源”牌草本凉茶、金银花饮等特色饮品。
● 方林饮片旗下方林健康产业公司创新开发石斛、颐元六珍等康养礼盒,以及红豆薏米、黄芪党参等精装养生茶品。
● 新野禾木聚焦药食同源单品,推出花茶、杯中茶,以及茯苓葛根杏仁粉等营养配方粉系列。
● 西峡金聚凰运用超微粉碎、低温提取等技术,以山茱萸、天麻等中药材为原料,开发出醒乐仙、山茱萸咖啡等特色产品。
● 三色鸽食品与仲泰医圣堂合作,推出山楂六物饼、黄参龙药膳月饼等系列功能性零食。
中药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协同发力,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业态。
南阳市中医院药膳
千百年来,南阳人民深受仲景医学思想的熏陶,形成了珍视生命、注重养生的传统,并在日常生活中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药膳配方。例如,绿豆百合汤、莲子银耳汤、莲藕老鸭汤、海带排骨汤、麦面鸡蛋汤、麦仁山药汤、红薯玉米汤、小米红枣汤等,至今仍广为流传。
南阳市张仲景健康养生研究院院长、宛城区中医院名誉院长刘世恩以《伤寒杂病论》为指导,总结出一套“四季药膳”体系,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融入日常饮食,让养生成为一场顺应四时、滋养身心的味觉之旅。
春季养生以疏肝理气、助阳生发为重点。南阳家庭普遍备有“疏肝三件套”:
枸杞叶猪肝汤:猪肝切片盐腌去腥,沸水中加姜片与猪肝煮至变色,再加入枸杞叶煮1分钟。此汤有助于缓解春困,但高胆固醇人群应慎用。
玫瑰花茶:取干玫瑰花5朵、去核红枣2颗,沸水焖泡5分钟后加入蜂蜜调味,成为许多上班族的“情绪稳定剂”。
夏季易受暑湿困扰,刘世恩建议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推荐以下时令药膳:
荷叶藿香粥:取鲜荷叶煮汁,藿香另煎,两者与粳米同煮成粥,解暑祛湿效果显著。
三色豆汤:将白扁豆、绿豆、赤小豆浸泡后煮至软烂,加冰糖调味,堪称儿童祛痱的“天然痱子粉”。
秋季燥邪伤肺,可多食滋阴润肺之品,如“五白饮”(茯苓、山药、薏米、梨、百合),银耳百合羹等也成为家家常备的秋日甜品。
银耳百合羹:银耳撕小朵与百合同煮40分钟,再加梨块煮10分钟,以代糖替代30%蔗糖,糖尿病患者也可适量食用。
五白饮:将药材煮30分钟后与梨一同打浆,推出便携包装,方便上班族随身携带,日销量已超5000杯。
冬季宜温补肾阳,可在张仲景古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基础上,创新加入苹果块以平衡燥热,并用高压锅1小时速成,比传统炖煮时间缩短50%。
南阳市中医院药膳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南阳药膳不仅深深植根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更成为推动地方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仲景药膳”正逐步成长为一张走出河南、迈向全国的靓丽名片,让这份凝聚千年智慧的健康美味,走进更多寻常百姓的餐桌。
用仲景经方做灵感,凭新鲜食材玩花样,交流技艺、碰撞脑洞。9月19日来南阳2025年南阳市药膳技能大赛见证一锅一铲诠释药食同源新花样,咱们现场不见不散。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