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作者在使用招商银行 APP 时,发现其 “他行卡转入” 功能的入口设计极为便捷,由此展开了对银行零售业务中人工智能与人工服务、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强调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及在存量竞争阶段便捷操作的重要性。
最近高考成绩出分了,不少人都在讨论报考学校和专业。
有一类话题,是关于怎么选择未来不容易被AI(人工智能)取代的专业。
关注的人不少,讨论也很热烈。
我看了,却感觉有点好笑。
嗯,这种感觉,就类似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听到两个小孩在讨论:自己未来该选择做矿工还是纺织工,才不会被蒸汽机所取代?
实际上,最后他们可能成了蒸汽火车的司机,或是蒸汽轮船的水手也说不定。
新的工具,总是带来新的市场、新的机会。
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工具能干好的事情交给工具,专注在人能干好的事情上:让工具做好流程和效率的“智能”,让人类做好懂人性、有温度的“人工”。
择业如此,做银行的零售业务也是如此。
这是我理解的“人工智能”。
自从换了华为的PuraX,发现很多APP都还在适配纯血鸿蒙的过程中,体验一言难尽。所以除了刚需之外,很多APP就不怎么用了。
这两天打开招商银行APP,首页赫然看到“他行卡转入”的入口(当然也可能之前就有,只是我没留意到)。
心里忽然升起一种表扬招行APP产品经理的冲动:很有业务感觉,该加鸡腿。
招商银行APP首页
都知道基于货基或活期理财的“宝宝类”产品,是互联网理财的第一步。
支付宝的余额宝,招行的朝朝宝就是其中的典型。
客户购买这类产品后,会逐渐建立数钱心智,并提高入金的金额和访问频次,进而为后续的品类进阶或交叉购买奠定基础(这个经营策略本号过去不少文章都有涉及,下面就放一张用过的图,供参考)。
道是无:《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过冬的正确姿势》
更重要的是,现在是存量竞争阶段,本行新增一笔的“新客新资金”,往往就意味着他行损失一笔“老客老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线下队伍营销客户完毕,介绍完产品优势,引导客户操作时,客户只需要两步操作,就能直达他行卡绑定和转入朝朝宝页面(打开招行APP、点击转入按钮)。
招商银行APP:首页点击“他行卡转入”后的承接页
这种体验,就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客户经理为中心”:客户经理完成上半程的介绍,客户顺利完成下半程的操作。
道是无公众号的用户里,有不少银行同业的朋友,你可以打开自家的APP,看看需要几步操作。
更重要的是,招行的入口是“资金”的视角,是站在客户的立场设计,客户只需要关注钱本身。
其他银行的入口,一般是放在“宝宝类”产品的主页里,有一个“他行卡转入”的按钮——这是“业务”的视角,是站在银行的立场设计,客户需要先了解并找到业务,才能操作资金。
你品一品,其中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看完上面这个例子,你可能会问,这跟AI有什么关系。
还真有关系。
银行花在AI上的研发费用,大概率投在客户投资偏好分析、产品的筛选和推荐上。
总之,既能节省XX人日的开发投入,又能提高XX个百分点的客户转化率,还能升级理财业务的精细化运营水平——至于实际结果是否如此我不确定,但起码立项报告是这么写的。
最后,往往是所有人都赢了,只有客户和客户经理输了。
银行的零售业务,是发生在两个真实的人类之间,而不是人和机器之间,更不是机器和机器之间。
客户经理在上半程的营销动作,甚至仅仅是情绪价值的提供,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
它不那么“智能”,却非常“人工”。
情绪到位了,打开APP点一下,钱也立刻到位,这就是人性对便捷性的要求。
人的天性很懒,但力量很强大。
做业务,千万不要逆人性而为。
甚至,还能进一步放大这个功能。
把“他行卡转入”放到页面顶部的金刚位,现在“朝朝宝”的位置,就在“借钱”图标的前面。
作为顶级业务入口存在。
甚至连产品逻辑我都想好了(非常自洽),四个图标分别方便客户做四个跟钱有关的重要操作:把钱转进来、跟银行借钱、把钱转出去、查看转钱的账户。
招商银行APP首页
因为招行的产品、服务和权益体系已经足够丰富,加上客户经理的线下营销,很多时候客户需要的只是一个便捷的转入路径而已。
如果我是招行APP的负责人,我就这么干。
并且,别的银行就算照着抄都没用。
因为你能抄页面设计、抄入口,却抄不来品牌、口碑和背后的产品服务体系。
写到这里,本文就快结束了。
我想了想,这篇文章这么写,是有一定风险的。
万一招行APP的产品经理跳出来,说,“你说的都不对,我根本不是这么想的”,那我就有点尴尬了。
之前在支付宝的时候,就看过不少外面的文章分析我做的产品,图文并茂,万字长文那种。
同事转给我看,我感到非常惭愧:要么当时根本没想那么深,要么是因为不得已才那么做——总之,文章里的有些内容,我在项目总结和晋升报告的自吹自擂里都不敢那么写。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这种尴尬,还在我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毕竟随着年纪渐长,我的脸皮也愈发厚了起来。
更何况,做业务,经营逻辑是根本:大平台可以成就一款成功的产品,而一旦你有了经营逻辑,就有更大的概率让这款产品出自你的手中。
至于某一次判断是对还是错,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道是无】,微信公众号:【道是无】,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