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七七事变日,日本天皇的举动说明一切!

2025年7月,德仁天皇夫妇将国事访问的对象,特意选在了蒙古,时间巧合得让人发指。7月8日,距离中国“七七事变纪念日”只差几天,你要说这是巧合,三岁的小孩都不信。

天皇出国唯一一站,偏偏选在七七前?

天皇和皇后专程前往蒙古郊区的日军战俘纪念碑献花,对外给出的理由是“慰灵”。这些日军战俘,大多是在二战结束后由苏联转移到蒙古的,死亡人数约1600人。

表面上看,天皇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异国他乡死去的日本战俘,但你得网往深里想,这些战俘是什么身份,难道不是侵华战争的参与者吗?那么,天皇为什么在纪念七七事变时不去悼念中国的受害者,而偏偏选择纪念这些加害者呢?

看看日本历代的“慰灵外交”便可窥见端倪,比如2009年,明仁天皇访问加拿大时,曾专门到美国太平洋国家纪念公墓献花;2016年,他也在菲律宾献花于“菲岛战殁者之墓”,似乎真的只是简单悼念亡者。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所谓的“天皇外交”,这种外事活动逐渐为祭拜亡魂的吊唁活动,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天皇祭拜的主要对象,很多都是二战时期战死的日军,他经常以“慰灵”为名,在亚洲各国四处窜访。

明眼人都看得出,天皇的每一次“慰灵”,都巧妙地将历史中的加害者与受害者角色对调。日本似乎更愿意记住自己“受害”的历史,而不是为自己加害的身份承担责任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次的蒙古之行,会进一步带动日蒙两国的合作,天皇很可能会以外交为包装,大搞历史修正主义,让更多不明内情的人遭到蒙蔽。

所以,天皇这次访问蒙古,是为纪念那些死去的战俘,还是以此为借口,继续逃避日本犯下的恶行呢?

否认罪行,罄竹难书

面对“七七事变”纪念日的敏感时刻,日本又一次巧妙回避了这个话题,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的回避与狡辩,都是对受害国人民的再次伤害。

这些伤害中,最典型的就是祭拜靖国神社。每年日本政府高层都会派人去靖国神社,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这座神社可不仅仅祭奠普通的战士,其中安置着许多二战期间甲级战犯的牌位

像东条英机、杉山元这些二战时期的罪犯,就在靖国神社中接受香火供奉,这背后暴露出的,正是日本这个民族不道歉、不忏悔的丑陋本性。日本通过“祭拜”来美化历史,混淆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份,实在令人发指

特别是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日本的主流舆论从未承认过。特别是日本右翼团体,一直在努力淡化教科书中的描述,尤其是在安倍政府上台后,更是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甚至明确表示不愿将这段历史写入教科书。

更离谱的是,日本不仅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甚至还极力阻挠相关证据的提交。许多揭示侵略真相的历史文献,都在日本政府的打压下消失无踪。

你说,日本这种做法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还是因为历史真相实在太痛苦,无法承受?

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问题、强征劳工,这桩桩件件都是中国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每一次的否认和逃避,都让日本的“和平承诺”变得更加空洞,也让世界看到了日本最虚伪的一面。

和平是从天而将的吗?

既然日本一再否认历史,那我们就用事实说话,戳穿他们假和平、真侵略的谎言。日军侵华的原因,简单说就是为了扩张和掠夺资源。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有了吞并东亚的野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东北三省,侵略的序幕随之拉开。

无数血的事实证明,所谓的“七七事变”根本不是什么“鲁莽行为”,而是日本政客精心炮制的侵略大戏。他们就是要东北开始,一步步蚕食华中、华南,然后是整个中国。

随着战事的升温,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对华北发起了全面进攻。不愿屈服的中国人民,愤然举起了抗战的大旗,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

抗日战争中,最让国人难以释怀的就是南京大屠杀,30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南京成了侵华暴行最血腥的见证。尽管经历了这样的惨剧,中国人民却始终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

在位于四川的建川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件重要的文物。七七事变后,一个叫王建堂的年轻人,正准备随军出征。

临行前,他的父亲送来了一面旗帜,上面写满了寄语,其中一句尤为感人,“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视死如归,这就是中国人的血性。

当然,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后方支援。华侨捐款,百姓的捐助,甚至那些带着孩子送饭的普通人,都是这场战斗背后的坚强后盾。没有他们的无私支持,抗战也许无法坚持到最后。

从长征到游击战,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根据地,千千万万的中国军民,都为胜利贡献了一份力量。正是这些英勇的华夏儿女,置各人生死于度外,才让我们最终赢得了伟大的胜利。

总有一种论调,认为二战后世界的和平,是因为那两颗原子弹。但事实上,和平的基础,是每一个国家对历史的真诚反思。日本的行为告诉我们,和平并非掉上掉下来,而是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历史的正视和尊重而获得的。

但时至今日,日本依然在回避历史,逃避责任,让世界对其“和平承诺”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天皇搞出的“慰灵外交”,无疑是在死难者的伤口上再添新伤。

我们并没有从日本人身上看到反省和担当,这一点尤其需要警惕,右翼势力的阴魂依然飘荡在亚洲上空。

“和平”并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词,特别是日本的种种举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和平是如此珍贵,也如此脆弱,需要我们极尽全力去守护。

参考资料:

日本为何这个节点走近蒙古国.环球时报.2025-07-09

日本学者在中国国家公祭日揭批日政府:篡改已不局限在历史问题.中青在线.2021-12-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南京大屠杀申遗材料,日本要求中方撤回.澎湃新闻.2015-10-04

记忆丨88年前的那声炮响,惊醒了一个沉睡的民族.南京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2025-07-07

“七七事变”88周年: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史上的正面战场.济宁人文.2025-07-0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历史   事变   举动   和平   日本天皇   日本   天皇   蒙古   战俘   靖国神社   日军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