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杨磊
编辑| 姜召
初审| 刘洪
2025年蒙彼利埃赛场上发生的一切,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乒乓球队的真实实力版图。
世界排名第三的陈幸同和第四的蒯曼接连在首轮折戟,这两场败仗来得突然又残酷。
平时看惯了国乒姑娘们横扫对手的场面,球迷们都以为穿上国家队战袍就自带无敌光环。

等到孙颖莎和王曼昱不在阵容里,才发现有些人真的扛不住那份压力。
这次失利到底揭开了什么真相?

蒙彼利埃当地时间晚上8点,比赛场馆的灯光打在球台上,陈幸同站在赛场中央准备迎战斯佐科斯。
作为本次比赛中国队的头号选手,她肩上的担子从一开始就不轻。
赛前训练时教练组就反复强调,这站比赛缺少了两位主力,每个人都要拿出最好的状态。
陈幸同握着球拍的手明显比平时紧了许多。

第一局开局她就显得放不开,进攻线路保守得让人着急。
对手斯佐科斯并不是什么超级强敌,但就是这样一个并不算特别难缠的对手,陈幸同打得束手束脚。
每一板球都在犹豫,想发力又担心失误,想变线又怕被对手抓住漏洞。
三局比赛下来,陈幸同一局都没能拿下。

0比3的比分定格在记分牌上,她低着头走下赛场,连看观众席的勇气都没有。
这场球输得太快,快到让所有人都反应不过来。
一个世界排名第三的选手,居然在1/16决赛就被淘汰出局,这在国乒的历史上都算得上罕见。
赛后混合采访区,陈幸同的眼眶有些发红。

她说自己感觉压力特别大,每一分都不敢输,结果越想赢越打不出东西来。
平时训练的那些套路和技术,到了场上全都用不出来。
这种状态下打球,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怎么都施展不开。

陈幸同输球的消息传回国内,球迷群里炸开了锅。
各种质疑声音此起彼伏,有人说她心理素质不行,有人说技术退步了,还有人直接说她不配世界第三的排名。
这些声音通过网络铺天盖地地涌来,每一条评论都像一根针扎在心上。
蒯曼第二天就要出场,她刷着手机看到这些消息,心里的压力陡然增加了好几倍。

原本只是正常的比赛,现在变成了必须要赢的战斗。
陈幸同已经输了,如果自己再输,整个中国队在这站比赛上的表现就太难看了。
10月29日晚上8点,蒯曼走上赛场面对韩国选手金娜英。
她告诉自己一定要稳住,一定要赢下这场球。

开局阶段蒯曼打得确实不错,连下两局,看起来胜利在望。
场边的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至少能保住一个晋级名额了。
金娜英在第三局开始调整战术,打法变得更加灵活多变。
蒯曼这时候心态开始出现波动,领先的优势让她不自觉地想保守一点,求稳一点。

这种想法一冒出来,手上的动作就跟不上脑子的节奏了。
金娜英抓住机会连扳两局,比分来到2比2平。
决胜局的较量异常焦灼,每一分都打得小心翼翼。
蒯曼想起陈幸同的失利,想起网上那些评论,想起教练赛前的叮嘱,脑子里乱成一团。

关键分上她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失误,把球直接打飞了。
2比3,蒯曼也倒在了首轮,中国队在这站比赛上彻底陷入了困境。

孙颖莎和王曼昱在国乒队内的地位,是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
她们俩作为种子选手参赛的时候,抽签分组就已经帮队友们挡掉了很多强敌。
等到其他队员出场,面对的对手相对没那么难缠,打起来自然轻松不少。
这种保护不仅仅体现在赛程安排上。

孙颖莎和王曼昱只要在场上,就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那里,对手看到她们的名字都要掂量掂量自己有几分胜算。
这种震慑力让整个团队都受益,队友们上场的时候心里有底,知道就算自己发挥不好,还有大姐们在后面顶着。
球迷们看多了她们俩横扫对手的场面,渐渐就觉得赢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什么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好像只要穿上国家队队服就能轻松拿下。

这种错觉在这次蒙彼利埃赛场上被无情打破了。
没有了孙颖莎和王曼昱,其他队员直接面对压力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座山有多高,那份担子有多重。

竞技体育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实力只是一方面,心理承受能力同样重要。
陈幸同和蒯曼的技术水平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顶尖的,但技术再好,扛不住压力也白搭。
她们俩的世界排名都在前五,按理说不应该在首轮就翻车,可事实就是这么发生了。
陈幸同输球后接受采访时说的那些话,其实道出了很多运动员的心声。

压力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真实存在,而且会在关键时刻要了你的命。
平时训练打得再好,到了比赛场上,一旦脑子里想的东西太多,手就会不听使唤。
蒯曼的情况更典型。
她前两局打得那么好,说明状态和技术都没问题。

问题出在心态上,出在扛不住那份期待和压力上。
看着陈幸同输球,知道自己不能再输,这种心理暗示反而成了最大的负担。
越想赢越紧张,越紧张越容易出错,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孙颖莎和王曼昱厉害就厉害在这里。

她们不光技术过硬,心理素质更是一流。
比赛打到关键时刻,别人越紧张她们越冷静,别人越保守她们越敢打。
这种大心脏不是天生的,是一场场硬仗磨练出来的。

陈幸同和蒯曼相继出局后,中国队在这站比赛上的希望就落在了王艺迪和陈熠身上。
两个人肩上的担子瞬间重了起来,但压力再大也得硬着头皮上。
毕竟代表国家队出战,不能就这么灰头土脸地回去。
王艺迪的比赛打得相对稳健一些。

她吸取了队友的教训,赛前就给自己做了充分的心理建设。
上场之后没想太多,就是一板一板认真打,把对手当成训练对象来处理。
这种心态反而让她发挥得比较正常,顺利拿下了自己的比赛。
陈熠年纪虽然小,但关键时刻没掉链子。

她打球的时候反而没那么多包袱,反正队里的老大姐都输了,自己就当练兵了。
这种破罐破摔的心态让她放得比较开,结果发挥得还不错。
赛后她说自己就是放空了脑子,什么都不想,只专注于每一个球。
两个人的晋级多少挽回了一些颜面,但这站比赛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无法回避。

国乒队内的实力分布确实存在断层,能真正扛起大旗的人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多。

这次蒙彼利埃的经历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孙颖莎和王曼昱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她们能够持续稳定地赢球,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团队撑起一片天。
这种稳定性和可靠性,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球迷们以前看比赛,总觉得国乒谁上都一样,反正都能赢。

这次两个世界排名前五的选手接连翻车,才让大家意识到原来差距真的存在。
不是每个穿着国家队队服的人都能扛住那份压力,不是每个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都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住。
孙颖莎和王曼昱这些年打下来,几乎没有在不该输的比赛上翻车。
她们给球迷制造了一种国乒无敌的错觉,让大家忘记了赢球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她们的存在降低了比赛的难度,也掩盖了队内其他选手在心理层面的不足。
现在回过头来看,陈幸同和蒯曼的失利其实是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照出了国乒队内真实的实力分布,也照出了孙颖莎和王曼昱的不可替代性。
她们俩就像两根定海神针,只要在场上,整个团队就有底气。

蒙彼利埃这站比赛给中国乒乓球队敲响了警钟。
世界排名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的强大要体现在场上的表现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上。
陈幸同和蒯曼的失利不是偶然,而是在告诉所有人,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孙颖莎和王曼昱用一场场胜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让大家看清楚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顶级选手。
这次教训来得及时,希望能让更多年轻队员明白,想要成为团队的顶梁柱,光有技术远远不够,还得有一颗能扛事的心。
信息来源:
国际乒联(ITTF)官方赛事数据库
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赛事记录
中国乒乓球协会官方通报
蒙彼利埃冠军赛官方技术统计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