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一个亿” 的豪言犹在耳畔,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却因债务问题被限制高消费,从风光无限的商业巨鳄到被列入限高名单,这般落差令人唏嘘。但比起 “首富变‘首负’” 的调侃,更值得关注的是他面对危机的态度:没有跑路躲债,而是用数年时间 “卖卖卖” 资产偿债,这份担当在房企暴雷频发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即便被限制高消费,凭借私人飞机与集团旗下酒店,他的出行与工作未必受太大影响,但其背后万达集团的债务困境,仍折射出企业扩张失度的深刻教训。
万达的债务危机,源于当年高歌猛进的扩张模式。房地产行情向好时,王健林带领万达大举借贷圈地,疯狂布局酒店、Shopping Mall 与住宅项目,短时间内积累了海量资产,也埋下了高负债的隐患。当房地产市场降温、融资环境收紧,高速扩张的 “后遗症” 集中爆发,万达陷入股债双杀的困境。与 “唐飞机” 为流量铤而走险的逻辑类似,万达的激进扩张也是对风险的误判 —— 前者赌上生命博流量,后者押上企业未来追规模,最终都因对边界的忽视付出代价。但不同的是,王健林并未选择逃避,而是开启了艰难的偿债之路。
在众多房企崩盘的浪潮中,王健林的 “不逃不躲” 与万达的 “有序偿债”,展现了难得的责任底线。不同于恒大债务波及无数普通购房者、投资者与供应商,导致无数人血本无归,万达的债务主要集中在银行与大财团,且手中握有优质商业资产可供变卖。这些年,从出售海外项目到转让国内酒店与文旅资产,再到引入外部投资者,王健林用一系列 “断臂求生” 的操作化解债务,虽未能彻底摆脱困境,却守住了 “不伤及普通人” 的底线。这种面对危机的定力与担当,让他即便陷入低谷,仍赢得不少人的敬佩。
被限制高消费或许是万达债务化解过程中的一个插曲,但并非终点。万达手中仍有核心商业地产与文旅资源,这些优质资产是其涅槃重生的底气。王健林用实际行动证明,企业陷入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担当与解决问题的勇气。从曾经的扩张巨头到如今的 “还债达人”,他的经历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规模与速度需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相信只要坚守责任、稳步化解债务,手握优质资产的万达终有重归正轨之日,而王健林这份 “直面困境不逃避” 的态度,也远比一时的成败更值得铭记。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