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香瓜
苏丹的战火烧了又烧,难民的呼声喊了又喊,可世界仿佛对他们的呼喊按下了屏蔽键。大眼仔不禁要想,苏丹真的要灭亡了吗?几年的战争打下来,到底养富了谁?
两年前,苏丹军内两大派系为了争夺话语权,激烈较量如今,已经完全变成了失去控制的武装冲突。

医院墙上弹孔密布,病床血迹斑斑,法希尔市妇产医院460名患者和陪护人员遭枪杀后的惨状,映照着这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目击者描述的场景,几乎是二十年前那场三十万人死亡惨剧的复刻,甚至让人闻到了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前夕的味道。

可这一次,世界只是安静地刷着手机,屏幕上划过的,是加沙的硝烟和乌克兰的泥泞。苏丹?好像只是个遥远的地理名词。
这种被联合国直接定义为“种族灭绝”的惨剧,已经带走了成千上万条人命。可国际社会呢?还是老三板斧:开会、谴责、呼吁停火。嘴上说得漂亮,手上什么动作都没有。

苏丹的灾难是一场正在发生的人间浩劫。当我们在谈论苏丹时,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那个尼罗河流过的古老国度,而是一具正在被内外贪婪撕扯的躯体。
自从2023年4月15日开始,这片土地上的布尔汉率领的苏丹武装部队,与达加洛麾下的快速支援部队,便不再是同一个战壕里的兄弟。

曾经在2019年联手推翻巴希尔政权时,他们或许还有过短暂的同盟假象。而现在,距离那声枪响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后果是什么?近3万条生命彻底消逝在风沙中。
但这甚至不是最让人窒息的数据。更可怕的是活着的人——12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难民潮,而是被定性为“全球最大规模流离失所危机”。

人们常问,仗怎么能打这么久?钱从哪来?子弹从哪来?如果你只盯着政治新闻看,或许会以为这只是关于“谁当老大”的争吵。错了,这更是一笔利润惊人的血腥生意。
这片土地它太富有。战争之所以无法枯竭,是因为它背后形成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经济闭环。

正如那些被拆解的信息所示,冲突双方并没有单纯地在消耗库存,而是在“经营”战争。尤其是黄金,这金灿灿的硬通货,成了维持杀戮机器运转的最强燃料。
这是赤裸裸的自然资源掠夺。对于拥有“十字路口”般地理位置的苏丹来说,这不仅是它的天赋,更是它的原罪。

如果你摊开地图,看看目前的割据现状,你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资源利益链。快速支援部队掌控了达尔富尔五个州的首府,大约吃下了全国40%的领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控制了关键的金矿产区和贸易路线。而作为对手的武装部队,则盘踞在东部、北部和中部。双方就这么僵持着,把国家撕成两半,谁也不肯撒手。

在这种僵持不下背后,是一双双从境外伸进来的手。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国际社会怎么呼吁,这把火总是灭不掉。
各大国都想卡住自己的位置。支持政府军的名单上,赫然出现了埃及、土耳其、伊朗甚至俄罗斯的名字。

他们给枪、给钱、给政治背书。而另一边,阿联酋被指是快速支援部队背后的重要金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资金和武器支持。
大家都在通过苏丹这个跳板,去争夺红海的影响力,去窥探非洲的腹地。而苏丹人民?他们只是筹码罢了。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今年10月29日。那天,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令人颤抖的声明。在法希尔,一家原本应该迎接新生命的妇产医院,变成了地狱。
你很难想象那种画面:单单这一次袭击,就导致了460多名患者和陪护家属遇难。那不是误炸,那就是一场屠杀。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弹孔,病床上还没干透的血迹,都在无声地控诉着暴行的残忍。

这不仅仅是战争的附带伤害,这是对生存底线的最直接摧毁。这所被称为“沙特妇产医院”的机构,其实在这次惨案前就已经在勉力支撑。
仅仅在短短一个月内,它就遭受了4次袭击。哪怕是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这样的敲打,何况是脆弱的人命。

现在的苏丹,空气里弥漫的味道让人不禁回想起1994年的那个春天。那时候是在卢旺达,而现在,剧本被搬到了苏丹。
这已经超越了常规战争的范畴,表现出了明显的种族灭绝倾向。联合国早就发出警告,双方都涉嫌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但这种警告似乎毫无约束力。

这不是两支军队在野外决战,而是平民被卷入了绞肉机。邻居可能会向邻居举起屠刀,只因为族群不同。这种社会结构的彻底瓦解,比单纯的军事失败更可怕。
当年的卢旺达,达莱尔将军曾绝望地请求只需要5000名士兵就能阻止屠杀,但被世界无视了。如今,同样的剧本再次上演,只是这次死亡的人数还在不断攀升,而世界的反应依然迟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对数字麻木。但请试着去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重量:2100万人。
这是目前苏丹陷入粮食不安全状态的人数。整整2100万人,挣扎在极度饥饿的边缘。如果局势不改观,这里很快就会演变成全球最大的饥饿危机。

更可怕的是,边界的失控会让这个国家变成一个巨大的“仓库”——恐怖主义和非法武器的仓库。这就像是在非洲大陆的肋下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非法移民的压力最终会传导到欧洲。那些穿越地中海的绝望面孔中,将会有越来越多苏丹人的身影。边界漏洞百出,让这里成了极端势力的温床。

对此,中国方面并非没有动作。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呼吁停火,要求人道援助准入,强调必须启动司法和解进程。
但是,国际社会的整体关注度实在太低了。这真的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明明伤亡如此巨大,明明危机规模已经超过了当年的达尔富尔,但在全球舆论场上,它却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当我们重新审视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时,除了愤怒,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苏丹,这个曾经被视为连接两个世界的希望之地,如今却变成了一个被所有人吸血、又被所有人遗弃的孤儿。
资源成了诅咒,位置成了祸端。那些怀着大国梦的外部势力,在吃干抹净后或许会转身离去,但留给当地人的,只有那数不尽的尸体和带血的断壁残垣。

我们不得不问一个残酷的问题:如果这样一个拥有尼罗河滋养、拥有深厚外交底蕴的国家都无法避免走向解体,那么这片区域的未来在哪里?
“永不发生”这句人类在面对大屠杀后的庄严承诺,再一次,变成了那散落在法希尔街头的弹壳,冰冷而讽刺。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