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博主@Batman(已取得授权)
在海底捞,如果面对45度弯腰、露八颗牙微笑这样春风般温暖的服务已经让你脚趾抠地;服务员虎视眈眈盯着你的杯子,一个箭步冲过来加酸梅汤更是让你汗流浃背。那我只能说一句:这才哪到哪啊。
在这里,真正的重头戏,是过生日。
服务员眼睛里闪烁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对讲机里像特务接头般传递着消息,每一个提着蛋糕想要偷偷摸摸溜进店里的顾客,都不能轻易“放过”。
前一秒大家还各司其职负责自己的片区,后一秒就戴着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头箍、拿着闪瞎眼的LED灯牌和拉拉队花球,一边带着核善的笑容一边高喊你的名字,在震耳欲聋的“对所有的烦恼说byebye”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把你围在正中央。
旁边的人饭也不吃了酸梅汤也不喝了,努力梗着脖子一探究竟;服务员趁机加满半空的杯子(call back),心里或许会默默来一句:都是小场面,不慌。
兴奋唱歌的生日小天使、七分尴尬三分感动的寿星、默默鼓掌吃瓜的观众——大家各自忙活,整个店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地球人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了。海底捞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人选择在这过生日呢?
寿星,你是我的神!
仔细想想,无论是安静版本的小范围聚餐,还是走狂野风的大趴踢,提到过生日,吃蛋糕吹蜡烛、鲜花掌声与祝福,都是以寿星为绝对中心。
海底捞成为生日专属地的魔力,也正是来自于“押中了题”。
现在,你已经是办公室的牛马。但时光倒流,在生日这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日子里,还是个小屁孩的你两眼放光,被拉钩发誓要一生一起走的更多小屁孩们拥簇。大家屏住呼吸等待你许完三个愿望,再翘首以盼分到水果最多的那块蛋糕。“犯事”也不怕被揍,因为有生日豁免权;平时不能吃的垃圾食品,也暂时“解禁”,通通跑进你的肚子。
在这一天,你不需要额外做什么、不用表现得很乖,只是“存在”本身,就足以让你成为全场焦点,享受所有人的关注和祝福[1]。2020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生日不仅是“真正特别”的一天,甚至是节日般的存在,传递出“你很重要”的讯息[1]。
研究者发现,儿童认为生日与其它时间不同的地方在于可以吃蛋糕、有礼物、非常热闹等[2] / 图虫创意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对很多人来说,生日不再只是激动的节庆,而逐渐变得安静无聊;甚至在生日临近时,还可能感到低落和沮丧[3]。比如在2022年公布的一项病例中,台湾成年男性患者在生日前三周就开始出现严重的情绪和身体问题,并在生日当天拒绝与任何人见面说话。但仅仅在生日过后第二天,这些状况就得到了改善[4]。
生日固然值得庆祝,可同样也给了人们总结复盘的契机。但很多时候,生活是经不起复盘的(落泪)。《老友记》里,六人组在30岁生日这一天集体破防,除了不愿面对自己在变老的事实之外,也可能会发出“我怎么xx岁了还一事无成”的灵魂质问,变得更加emo[5]。更扎心的是,童年时父母张罗的热闹生日,在长大后变得无人在意、冷冷清清[6]。因此研究者明确表示,在面对生日忧郁时,一个关键的策略就是“降低期待”[6]。
对抗生日忧郁的方法之一,是“找到适合自己过生日的方式”,比如为自己下厨,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等[3] / 图虫创意
然而在海底捞,什么生日忧郁、什么无人在意,都要靠边站。“对所有的快乐说hihi”歌声响起来,你在生日这一天的存在感,直接拉满。
如果你提前预定了生日位,那么从进门开始就能享受回你大姨家一般亲切的招待,桌上堆满摆件、墙上贴着祝福,氛围感拿捏。热情似火的服务员推着蛋糕举着灯牌依次入场,“声势浩大”的唱歌跳舞间隙,长寿面被端到你面前,里面还有用胡萝卜雕刻的四个大字——生日快乐。
如果你想低调再低调,不愿引起注意,或许会看到来来往往的服务员露出期待渴望的目光。眼神闪躲间,一只小熊被默默放在座位对面,头上还戴了个歪歪的生日帽。转过身来,服务员嘿嘿一笑接头完成,走之前顺手再给你拿了一个礼物。
一个人去海底捞,很可能对面坐着一个“陪餐员” / 图源博主@棱镜的岛屿(已取得授权)
提供生日服务的餐厅很多,但像海底捞一样快乐自然的却少见。在小红书搜索“海底捞 生日”,会发现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情绪价值”。其实,就像小时候的生日聚餐一样——与成就无关,与表现优秀与否无关。在这里,你是绝对的中心;生日本身,就已经足够重要。
以服务打开口碑的海底捞,将“用心”视为基本原则,生日服务就是其中之一[7]。中国的研究者分析了超过9万条关于海底捞的评价数据,发现“服务”纬度的主题词中,就包含了“生日歌”“生日快乐”[8]。
相比班味满满地走过场,顾客们大概率会从朋友和生日小天使卖力硬核的人声伴奏和笨拙却真诚的打节拍里感觉到:啊这,他们是真的想给我过个生日啊。
I人E人,都能回到快乐老家
唱生日歌、跳拉面舞,隔壁桌的好奇路人或许还会情不自禁心向往之,探头过来当捧哏。知道海底捞你是为我好,但只是看着这些文字,多少i人已经轻轻地碎掉了。
尤其是自己本来在快乐吃饭,突然一堆人从角落里涌出来,鼓掌摇花手也就算了,一边甩面一边唱生日快乐歌,这该是多么诡异的画面。你的脚趾已经抠出了一座城堡,脸上还要带着尴尬又不失体面的僵笑。结果一回头,“狐朋狗友”们瑟缩在一起集体坏笑,宣告本次惊喜整蛊圆满成功。
带着i人朋友来海底捞过生日,一不小心就会变成“i人地狱” / 截图自小红书
但更诡异的是,在海底捞出丑,好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以接受。
在社交场合经历尴尬瞬间,那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社死”感受,总会让人焦虑不已[9]。但2013年的一项研究却挑战了这样的认知,数字游戏设计师故意在互动体验中加入会引发尴尬情绪反应的桥段,结果发现参与者表现得更加投入沉浸[9]。同理,看着海底捞服务员直愣愣冲向自己,那种汗流浃背的体验,或许也可以被转化为有趣的经历[9]。
更重要的是,海底捞举办生日会的频率实在太高,无论是食客还是服务人员都早已习惯,这就在无形中创造出了一个“共同”空间;和你一起来的朋友更是“相亲相爱不离分”的社死共同体,大家都是绑在一条船上的蚂蚱,要出丑一起出,谁也别笑话谁。
也就是说,当人们感觉到在场其他人和自己有着“共享”身份时,原本属于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就会逐渐消失,彼此的联系和认同反而会增强[10]。
去环球影城的地铁上瞄到旁边人穿着同样的蛇院服装;苏超联赛看一眼球衣颜色就知道是自己人;在海底捞庆祝生日,扭头望望隔壁桌也在傻乎乎地拍手,悬着的心放下了、尴尬的情绪缓解了、又能和师傅一起甩面了,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球迷们穿着支持队伍的球衣,就是共享身份的体现,这种共享身份能够转化为明显的情感联结[10],图为苏超联赛现场身着红色球衣的盐城队球迷 / 图源博主@人生海海秋秋叶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