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

很多东北人都有一个祖籍,这个祖籍大多是在关外的山东,因为他们的祖辈大多是“闯关东”来到了东北,并在这里再生根发芽。

这时不免有人好奇,为什么山东人“闯关东”选择的是严寒的东北,而不是温暖又富饶的南方呢?

其实这当中包含了无数的叹息与无奈。

为什么要闯关东?

“闯关东”具体指的是什么?

关,就是山海关,在清朝人从盛京入关,进驻到北京后,就将山海关以北称为关外,山海关以南称为关内。

现在来看,其实就是东北三省那一片儿。

自从入关之后,清朝就将东北三省像宝贝一样藏起来,设置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专门对东北三省进行严密的管理,不让关内的人进去。

这是因为在满族人看来,东北三省是他们发家的地方,是“龙兴之地”“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不能被汉人所玷污、侵占。

但是这些满族人的到来又加剧了关内的资源短缺,人口急速上升,享受的待遇还不是平民百姓的待遇,于是底层百姓的资源就被掠夺得更多,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虽然康熙、雍正、乾隆创造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到乾隆时期,人民已经被压榨得一滴油都没有了。

更悲惨的是,在19世纪,黄河下游还遭遇连年灾害,地方政府又不作为,只知道压榨百姓,实在撑不下去的百姓只好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往关外逃。

大家都知道,关外的土地很广袤,虽然很寒冷,但是作为靠着土地活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来说,只要有土地,那就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大批民众收拾家当,穿上最好的鞋踏上了关外的路途。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那用不上“闯”这个字。之所以叫“闯关东”,还是因为政府在山海关设置了重重关卡,阻止关内人逃出去。

要想到关外去求生存,那只有一个字:闯,冒着被抓住、被杀头的危险闯。

此外,东北的温度不是一般的低,比关内任何一个省份都要冷,如果能成功通过这两关生存下来,那就是新生。

而这些“闯关东”的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山东人。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第一点是在清代时山东的人口实在太多,可以说是爆炸式增长,已经突破3亿。

可是耕地就那么多,多出来的人口该怎么办?只好闯到土地更多的东北去。

到了1860年后,沙俄对于东北地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受到西方列强的毒打,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早被踹下了世界之巅。

不过他们想到一些缓兵之计,那就是让百姓到东北地区去开荒,人多了沙俄就不敢轻举妄动,达到一个“巩固边疆”的作用。

于是清廷放开了禁令,鼓励关内百姓去东北垦荒,还减免垦荒税吸引人们移民到东北去。

政府放开禁令后,大量的关内百姓就拖家带口涌入东北,到20世纪初,东北人口300万激增到1800万。

看到这么多人在这片土地上,对东北地区日思夜想的沙俄和日本,也开始从长计议了,毕竟杀死的百姓太多,在国际上也要受谴责的。

不得不说,清廷这一招还是比较高明的。

而清政府轰然倒塌后,“闯关东”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因为一个清政府倒了,无数个“小清廷”——军阀,也起来了。

对于百姓来说,军阀和清廷并没有本质区别,还是一样要承担苛捐杂税,甚至战乱更频繁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丧命于炮火中。

当时东北也有张作霖这个“东北王”,不过相对于资源紧缺的关内,东北的地方更大,黑土地更好,因此更具吸引力。

有数据显示,在1927年—1929年的3年时间里,山东“闯关东”的就超过300万人。这也就是不少东北人的祖籍都是山东的原因。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为什么“闯关东”是去寒冷的东北,而不是去温暖、富饶的南方呢?

为什么不去南方?

为什么山东人“闯关东”不去南方,其实有三种考量。

首先这第一点就是地理优势,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只隔着渤海相望,物理距离相对更近。

从山东到东北能走两个路线,一个是走海路,比如从威海到大连,另一个是走陆路,就是经过山海关。

无论是走哪条路线,其实都比去南方更近,而且越往南地势越复杂,对于没有导航地图和网络的人们来说,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除了地理位置更近外,第二点就是文化相近。

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也就更相似,就像如今河南、山东的方言很相似、都能互相听得懂一样,比起南方地区来说,山东和东北的语言、文化都更相近。

南方大多是千里不同俗、每个县城方言都不同,北方人去很难听得懂。

而且东北地广人稀,去了那就是自己的地盘,越晚去的人才越要尝试融入别人,和南方已经稳定、成熟的社会截然相反。

此外,迁往东北的大多是北方人,北方的文化和习俗大多有共通之处,因此更容易相处、适应。

而且东北就算冷,北方人也算是能接受,因为北方大多数温度都比南方低,到东北去也更容易习惯。反而是到了温暖、湿润的南方之后,容易出现各种不适。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南方的资源也相当贫乏,相较于北方更加紧缺。

南方主要发展经济贸易,经济比北方好得多,地势更复杂,耕地也更少一些。而且经济好,人口也就多,如果山东人再去这些地方讨生活,那难度比去东北大得多。

简单来说,就是东北地区的资源比南方更多,更适合迁移的山东人生存。

沙俄和日本人占领东北之后,都进行了各种开发,修铁路、建工厂等,催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因此山东人“闯关东”能依靠给他们修铁路、伐木等工作生存下来。

总的来说,山东人“闯关东”选择北上去开垦东北,而不是到温暖、富饶的南方去,杂糅着文化、地理和资源分配等各种原因。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山东人都选择“闯关东”,也不是说没有北方人在南方生存下来。为了生存,只要有机会,中国人都会去尝试。

中华民族是坚韧不屈的民族,尽管经历多重磨难、困苦,我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求得生机,或许这就是中华文明能绵延几千年的原因吧。

参考信息:

宁夏龙网·西部生活密码:山东人为什么要闯关东?有何历史原因? 自古以来闯关东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山东人   沙俄   山海关   东北地区   清廷   关内   关外   富饶   山东   严寒   当年   百姓   历史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