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北京电影学院官网挂出来一份名单,说要新招一批老师。这名单里有个名字,好家伙,直接给我干蒙了——梁靖崑。
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在乒乓球台上猛得像头小老虎,外号“大胖”的国乒世界冠军,梁靖崑。
公示上写得清清楚楚,拟聘为“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部高水平体育教师”,岗位等级是“教师专业技术七级岗”。这是个什么概念?简单说,这相当于一来就是副教授级别。
这消息一出来,球迷圈直接炸了。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大胖要去给未来的大明星上体育课了?”这跨界跨得,比他打球时从球台这头跑到那头还远。可转念一想,更懵圈的,恐怕不是咱们这些球迷,而是他那位手握三大产业、身家亿万的父亲——梁春利先生。
放着现成的商业帝国不要,儿子偏要去端大学老师的“铁饭碗”,这事儿搁哪个富豪老爸身上,都得琢磨半天。
说句实在话,咱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找工作图个啥?稳定、有前景。梁靖崑倒好,他的人生起点,就是咱们绝大多数人奋斗的终点。他爹梁春利,那可是河北有名的大企业家,河北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名字一听,就带着一股子“家里有矿”的厚重感。
这可不是开玩笑。我特地去查了下,梁春利先生名下关联的公司可不止一家煤炭公司。他的商业版图,稳稳当当地踩在了三个最“硬”的产业上:煤炭、房地产、金融。在那个煤炭还是“黑金”的时代,梁春利靠着胆识和头脑,在河北唐山这片热土上,掘到了第一桶,也是最重要的一桶金。
唐山,那是什么地方?近代中国工业的摇篮之一。从清末的开滦煤矿开始,这个地方就和“煤”这个字紧紧绑在了一起。梁春利就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建立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司,更是一个家族基业的核心。
可时代会变,光靠挖煤肯定不行。梁老板显然也懂这个道理,所以他的产业早就开始多元化,房地产、金融投资,哪个风口他都没落下。可以说,梁家积累的财富,已经足够让几代人衣食无忧,过上那种咱们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奢华生活。据说,家里光是豪车,最低配的也是大G。
这么大一份家业,总得有人接班吧?梁春利先生心里最合适的人选,毫无疑问,就是他唯一的儿子,梁靖崑。
可这儿子,从小就没按他爹设计的路线走。
梁靖崑小时候是个小胖墩,他爸妈送他去打乒乓球,初衷特别简单,就是为了让他减减肥,锻炼锻炼身体。结果谁也没想到,这胖小子在乒乓球上,愣是打出了名堂。从市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队,一路过关斩将,硬是凭着一股子狠劲和天赋,在“地表最强”的中国乒乓球队里站稳了脚跟。
咱们得说句公道话,梁靖崑能有今天,家里的经济条件确实给他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打球是个烧钱的运动,尤其是小时候,好的教练、好的训练条件,都离不开钱。梁家雄厚的财力,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用为生计发愁。
但这只是A面。故事的B面是,体育这条路,尤其是想在中国乒乓球上打出头,光有钱是万万不够的。那竞争残酷得,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啥区别。你得有天赋,还得能吃苦,最重要的是,你得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梁靖崑身上,恰恰就有这股劲。他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富二代,训练场上,教练让他练100个,他自己能加到200个。你看他打球的风格就知道,凶猛、搏杀,每一板球都像是拼尽了全力。这种气质,是在蜜罐里泡不出来的,是在训练馆里用一盆盆汗水浇出来的。
他爹梁春利也是个明白人。眼看儿子是真心热爱这小白球,而且真有本事,也就从一开始的“玩票”心态,转为了全力支持。这里头,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朴素的爱:只要你走的是正道,只要你真的热爱,那就放手让你去闯。
梁靖崑也确实争气。2019年,他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2024年,在仁川冠军赛上,他更是一路披荆斩棘,拿下了分量极重的男单冠军。赛后,刘国梁主席特地走过去跟他拥抱,给他“开小灶”,那份肯定和期许,是装不出来的。
从一个曾经因为冲动被禁赛的毛头小子,到如今能扛起国乒大梁的绝对主力,梁靖崑这几年,成熟了太多。
按理说,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终归是有限的。梁靖崑今年29岁,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开始规划退役后生活的年纪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最好的归宿,就是回家。回到那个由父亲亲手打造的商业帝国里,学习如何管理企业,如何从一个“球场霸主”转型为“商界精英”。
这剧本,顺理成章,合情合理。
然而,梁靖崑又一次没按“剧本”走。
就在今年6月,他刚刚从天津科技大学硕士毕业。本科是运动训练,研究生跨专业读了个工商管理。当时大家还猜,这是不是在为接班做准备啊?学管理,不就是为了管公司吗?
结果呢?人家转身就去应聘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
这一下,别说他爸了,估计所有人都没想到。
咱们来琢磨琢磨,他为啥要做这个选择?
首先,他不缺钱。这是最根本的一点。当大学老师,哪怕是副教授,一年的工资也比不上他家里产业一天的流水。所以,他做这个选择,肯定不是为了钱。
那他是为了什么?我想,可能是一种“价值感”和“热爱”的延续。
在运动队里,他的价值体现在赛场上,为国争光,赢得荣誉。那种成就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退役之后,如果一头扎进商海,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他过去的荣光、他的技能,可能都派不上用场。他会从一个顶尖的“王者”,变成一个初级的“学徒”。这种心理落差,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而去当老师,尤其是在北影这样的顶尖艺术院校当体育老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他依然是那个“世界冠军梁靖崑”。他的专业知识、他的拼搏精神、他的冠军履历,就是他最硬的资本。他可以把他对体育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教给那些未来的大明星们。这是一种知识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你想想,未来的中国影视圈,一群大明星的体育老师是世界冠军梁靖崑,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而且,大学的环境相对单纯。比起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校园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得多。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训练馆和赛场这种封闭环境里的运动员来说,大学校园或许是一个更让他感到舒适和安心的地方。
当然,咱们也得站在他父亲梁春利的角度想一想。
老一辈的企业家,尤其是从实业干起来的,心里都有一种浓厚的“家业”情结。这偌大的产业,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是他从无到有打下来的江山。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这份荣耀,并且把它发扬光大。
现在儿子选择了另一条路,说心里一点失落没有,那肯定是假的。这就好比你精心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结果你最想请的那个客人,他说他只想吃一碗清汤面。
但失落归失落,更多的,可能还是理解和骄傲。
就像前面说的,梁春利先生是个开明的父亲。他能支持儿子当年走上专业运动员这条异常艰苦的道路,现在也同样能尊重儿子在人生岔路口做出的选择。
儿子没有成为一个躺在父辈功劳簿上吃喝玩乐的“败家子”,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为国争光的英雄,一个受人尊敬的世界冠军,如今又将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大学教师。 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吗?
从这个角度看,梁家的家风,着实令人佩服。父亲懂得放手,儿子懂得自强。这比继承多少亿的财产,都来得更加珍贵。
河北这片土地,很有意思,同时走出了两位乒乓球界的顶级选手,一个是梁靖崑,一个是孙颖莎。他们身上都有一股子燕赵儿女特有的坚韧和朴实。梁靖崑的故事,更是给所有“富二代”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优越的家庭背景,可以是你选择人生的底气,而不应该成为你躺平的温床。
未来的故事会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准。或许有一天,梁靖崑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管理和商业的兴趣,又回过头去接手家族企业,那也未可知。毕竟,他研究生读的可是工商管理,这颗种子,早就埋下了。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