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弥新》,是个国风二次元策略RPG手游,主打“文物拟人”题材,是将中国历史上的珍贵文物转化为具有个性的角色的游戏。
因为游戏题材是文物,所以很多《物华弥新》玩家也会去博物馆打卡。
四舍五入博物馆的文物周边也就是游戏周边了。
直到有个《物华弥新》玩家,“沉默的熊猫”在购买上海博物馆的蝠桃瓶文创后,发了个视频“吐槽一下上博文创蝠桃瓶立体发光冰箱贴”引起了《物华弥新》玩家议论,也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原视频内容,一是吐槽蝠桃瓶的文创周边会发光。
“这个冰箱贴是我在上海博物馆东莞文创区买到的,它的做工和样貌其实都还好,但它有一个我认为最坏也最致命的问题——它会发光。
而且商家为了让这个瓶子发光,他们还在瓶子下掏了个洞。
我估计了解过"蝠桃瓶"历史的人,或者物华弥新玩家看到这里,PTSD都犯了起来吧。”
二是介绍历史。
“蝠桃瓶,原名‘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福陶纹瓶’。这件瓷器因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独特的文化背景,被国家评定为一级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然而这件珍贵的瓷器,却在战乱年间流落海外,成了一具普通的家用灯座。
在美国,它被放置在纽约豪宅的客厅茶几上。为了增加其稳定性,瓶内还加入了后花园拌着狗粪的泥沙。
在没有任何的保护情况下,"蝠桃瓶"被作为台灯使用了长达40年之久,受尽了痛苦和虐待。
在最危险的时候,蝠桃瓶差点遭遇了瓶底钻孔的命运。所幸的是,瓶底并未被钻洞,电线是从瓶子旁边通过的,这才使得这件珍贵的瓷器得以完整保存。
直到2002年,这件藏品才被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以4,150万港币拍下,创造了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购买此瓶以后,她立刻把它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至此,我们的蝠桃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
三是建议上海博物馆对文创周边进行调整。
“蝠桃瓶作为一件国宝级文物,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和工艺,还在于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如果文创产品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对文物文化价值的误解或曲解。
如果有可能的话,是不是可以对冰箱贴的发光功能进行调整?”
《物华弥新》的蝠桃瓶形象
玩家视频总体来看,完全没什么毛病,只有一个“狗粪”有点夸张歧义,应该是花园的泥土,然后有养狗。“被虐待”的悲情属于玩家的个人情绪,算是朴素的民族主义,这不算带节奏吧。
蝠桃瓶流亡海外四十年,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差点被打孔当了灯座,最后顺利回国,结果被博物馆做的文创周边打孔了做成发光物了,我看着其实是个地狱笑话。
只不过地狱笑话的本质是苦痛历史、悲惨事件的黑色幽默解构,看看国外的笑话就行,国内的地狱笑话可不能开啊。
这视频也得到了网友的支持,结果50w播放后就被全网下架了,原因不明。反而加剧了舆论扩散。
这视频的后续发展因为完全脱离游戏圈,到社会层面就上升到了“文创不尊重历史”的大层面,基本就没人提到《物华弥新》了。
只有上海博物馆回应里,还提到了有某款游戏恶意拉踩引战,没说名字,应该指的《物华弥新》玩家。《物华弥新》没人认同这说法。
其实蝠桃瓶事件主要争议是这事到底严重不严重?
有人是觉得蝠桃瓶文创设计触碰了文物的“历史伤痛”,发光+打孔的设计是对蝠桃瓶流落海外经历的不恰当再现,历史共情力强的人还会感觉悲伤。
另一种就是小事情,无需过度解读,是有人带节奏。
央视的回应定性是流散海外不一定是屈辱史。不少评论也在支持博物馆,觉得这事是小事。
只不过《物华弥新》的玩家还在反对。
玩家甚至扒出了蝠桃瓶在国外有个超大型雕塑,在国外真变台灯了,当年应该就差点被做成这样子,现在被搞成艺术品了。
于中国文物在海外被不当对待的问题,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与民族情感。
文物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因历史原因流落异乡的文物,在异国被轻率把玩、随意展示,甚至面临损毁风险,“珍贵文物是怎么去海外的?”这段历史我觉得无论如何一定会触动民族情感的敏感神经。
虽然这场争论没有绝对的对错,官方也定调了,只不过我对这玩意还是觉得很不舒服就是了。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