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的深泉、奔浪与沧海——写在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之际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彭宁 通讯员 杨忆宏

十年如溪,漫淌有声。

2015年7月4日,德国波恩,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木槌轻轻落下,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共同组成的“土司遗址”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是中国第48项世界遗产,更填补了湖南空白。

十年,对于八百余年的土司历史只是浪花一瞬,但对老司城遗址来说,却是从尘封走向新生、从地域走向世界的大跨越。如今,灵溪河涛声依旧,不只诉说往昔,更激荡着新生。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回望这段旅程,我们看见的——是深泉般的文化淬炼,是奔浪般的活化实践,以及百川赴海的协同未来。

深泉破壁,五载申遗叩开世界之门

灵溪河畔,老司城遗址25万平方米核心区内,八大功能区依山就势,古城墙静默矗立。这座彭氏土司经营八百余年的王城,见证着“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东方智慧,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鲜活注脚。

然申遗之路,道阻且长。2023年7月2日,湘西州政协主席李平在《团结报·文旅周刊》发文《从灵溪河到莱茵河——老司城遗址成功申遗8周年回眸》,详细回顾了老司城遗址的申遗历程。

2010年10月,时任永顺县委书记李平陪同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考察老司城遗址时,单霁翔指着一面宫墙说:“300多年前的土遗址,至今墙面不长一根草,墙底没有一个洞,凭这面墙就可以申报了。”老司城申遗之路自此开启。

梦想照进现实的道路,布满荆棘。

第一关要面对山洪冲刷对土遗址的破坏,李平与柴焕波、龙京沙等考古专家聚焦排水系统,三个月发掘疏通了千年前的沟渠网络,不仅解决排涝,更添视觉景观。第二关是提炼“突出普遍价值”,永顺县委托吉首大学对16个课题进行破题研究,邀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陈同滨团队提炼出“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东方智慧,诠释了土司制度对民族认同的普世意义。第三关是处理利益关联方,永顺县整体搬迁22户居民,按“原材料、原工艺、原建筑、原文化、原生态”标准建设安置区,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保护利用共同体。最后一关是联合申遗协调,2013年,国家文物局决定以老司城牵头,联合海龙屯和唐崖申遗;三省文物局达成《长沙共识》,以制度优势破解步调难题。

五年溯流而上,从灵溪清波到莱茵涛声,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国家文物局鼎力支持下,永顺举全县之力,终于2015年圆梦世遗。

静水深流,文明自有回响。

奔浪载歌,十年活化唤醒千年王城

申遗功成,恰是征程新始。

永顺县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理念,坚持“原生态、原遗址、原文化、原居民”原则,直指打造土司遗址保护中心、文化研究中心、展示中心和考古研究基地、教学基地、传承基地、教育基地“三中心四基地”的任务目标。十年间,保护与活化如奔浪迭起。

保护是根基。编制《老司城遗址保护规划(2013-2030)》等方案,出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老司城遗址保护条例》,2018年修订完善。2016年起,实施本体保护工程,包括安防、消防、古建筑修缮,以及核心区道路、环境绿化等配套工程,累计投资3310.82万元。遗址从局部加固到整体规划,考古清理出衙署区、街巷系统,排水沟渠修复重现古城智慧。同时,惠民成果落到实处——完成民居修缮、改厕、户间道工程,改善原居民环境;安置160余人在保洁、保安、讲解等岗位就业,发放民俗奖补100余万元,扶持表演、餐饮行业。

品牌与宣传激荡文化活力。老司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称号,2017年入选湖南精品游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1000件(套),包括16件一级文物,2020年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学术研究深化价值,出版《阅读老司城》《湘西土司稽古录》等书籍,举办国际研讨会,开展土司文化“四进”活动。湖南大学等20所高校设立实践基地,省内百余所学校组织研学活动。

旅游开发则让历史“活”起来。2016年5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运营。2020年4月,永顺县土司文化旅游集团在万马归朝景点投资1.8亿元,打造土司大营度假区,集观光、休闲、农文旅于一体,提供岗位100余个,年增收1000余万元。非遗传承融入日常——村民穿土家服、唱土家歌、讲土家语,摆手舞、毛古斯在遗址公园常态化展演。

浪涌潮生,老司城不再是尘封的符号,而是奔流的生活。

沧海和鸣,三川共潮再启文明新章

十年不辍,回声更响。

2025年7月3日,在遵义海龙屯,永顺县、咸丰县、汇川区签署《中国土司遗址世界遗产地联动机制(试行)协议》,三地共潮沧海,迈向协同新程。

这份协议以“六大共筑行动”为核心:价值共研、保护共商、活动共办、宣传共推、资源共享、发展共谋,构建跨省协作共同体。

机制内容务实具体。价值共研上,共建学术平台,联合申报课题,共享研究成果;保护共商上,建立监测联席机制,探索统一标准;活动共办上,策划“土司文化研学季”,举办文旅推介会;宣传共推上,设计统一标识,推出“土司文化线路地图”,拍摄联名纪录片;资源共享上,打造“一票通”旅游产品,整合“解读土司文化密码之旅”线路;发展共谋上,制定区域规划,探索智慧景区建设。组织保障包括召集人制度、联席会议及对口联络,确保落地生根。

这不仅是协议签署,更是文明共同体的终极归属。十年间,三地各放异彩——老司城活态传承土家文化,唐崖村民义务巡查遗址,海龙屯“新王宫”成热门参观点。如今,联动机制打破地域壁垒,将单一遗产点升级为复合型目的地,让土司智慧在开放中焕新。百川赴海,土司遗产不再孤立于群山,而融入人类文明的星河,迈向和谐共生的未来。

灵溪三叠,叠作十年长卷——深泉沉潜文明之根,奔浪翻涌时代新篇,沧海汇聚天下共鸣。

老司城,这座自历史云烟中走来的王城,正以溪水的清澈、江河的奔放、海洋的襟怀,讲述生生不息的中国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7

标签:历史   遗址   沧海   世界文化遗产   土司   永顺县   文化   土家   海龙   国家文物局   永顺   湘西   湖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