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摊牌了,曾放话 “当选就停援” 的特朗普,终于是和普京撕破了脸皮,转向全面援乌。英美法德纷纷选边站,关键时刻,俄罗斯外长连夜飞往中国。
根据央视新闻7月15日独家披露,特朗普在7月14日的白宫记者会上抛出“双轨战略”:一方面宣布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数十亿美元” 的装备费用,明确包含“爱国者” 防空导弹系统和中程火箭弹,另一方面威胁对俄罗斯实施“史无前例”的关税制裁,高达100%。
这一操作在外媒解读下,属于“一石三鸟”战略,采用了“军火商-北约-乌克兰”的三角模式:美国军火商将武器卖给北约,再由北约成员国分摊费用转交乌克兰。这种 "零成本拱火" 策略,既规避了美国国会拨款程序,又将欧洲盟友深度绑定在对俄对抗战车之上。
在美国的带头下,北约盟友表示跟进,其中德国最为积极,德国总理默茨在社交媒体表态,称德国将“全额承担”本国分摊的装备费用,但基于国内“爱国者”系统库存不足,倾向跟美国购买更多“爱国者”再转交乌克兰。早在今年1月,英国签署新协议,承诺每年向乌克兰提供30亿英镑援助,6月底向乌克兰提供 350 枚现代化防空导弹,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资助武器采购,成为乌克兰背后第二大金主。
另一方面,北约东翼驻军规模从2022年的4万人激增至目前的7.8万人,形成对俄罗斯的战略压制。
再看事件中的另一关键方俄罗斯,早在上周特朗普放话要给“俄罗斯”定调的时候,俄罗斯马上做了应对策略,外长拉夫罗夫11日访问朝鲜,双方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闭门会议。
2天后的13日,拉夫罗夫又马不停蹄飞抵北京,与王毅外长见面,这里有几个点需要关注,一是双方都很轻松,都没有戴领带,被认为是一种“去西方化的外交范式”,中国官媒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稳定又成熟的状态。
比较有意思的是第二点,早在10日,拉夫罗夫飞去朝鲜之前,已经在吉隆坡因为东亚外长会议上,中俄见过一面,而在15日,就是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中俄依然会再见面,拉夫罗夫特意在两次重大行程中再次求见王毅外长,不难猜测,俄罗斯至少有两点心愿需要中国帮助推进。
一是希望中国在国际舆论场平衡西方压力,二是寻求非致命性物资或经济合作,缓解制裁下的军工生产压力。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报道,中方媒体对双方的谈话内容也极尽简略:双方就朝鲜半岛、乌克兰危机、伊朗核等问题交换的意见。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未来俄乌走向,中方将起到关键作用,怎么体现?咱们分三点说。第一是 “稳定器” 功能。据长江新闻号 7 月 14 日报道,中俄此次会谈特别提到 “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不是套话 —— 中国一直在呼吁停火止战,反对火上浇油,这种立场本身就在平衡局势。俄方这次来,大概率也会重申对中方意见和态度上的重视。
第二是 “经济缓冲”。俄乌冲突本质是 “综合国力的较量”,俄罗斯的能源、粮食出口,乌克兰的基础设施重建,都需要外部市场支撑。中国作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 年中俄贸易额突破 2400 亿美元,其中能源占了大头。这种稳定的经贸合作,间接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压力;而中国和乌克兰在农业、基建领域的合作,也为战后重建埋下伏笔。
第三是 “劝和桥梁”。这具体体现在沟通上,今年可能推动的 “人道主义走廊” 建设,为后续和谈铺路。拉夫罗夫这次访华,大概率会传递俄方对和谈的最新立场,而中方也会把乌克兰的关切 “带个话”—— 这种双向沟通,比直接下场更有效。
那未来会怎么发展?大概率是 “两条线并行”:一方面,中国会继续在多边场合,比如上合组织、金砖国家推动停火倡议,把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整合起来,形成 “促和合力”;另一方面,中俄经贸、科技合作可能进一步深化,为俄罗斯提供 “非军事支持”,但 “不结盟不助战” 必定是红线。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