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请从父母身上收回能量

原创 十点签约作者 十点读书

2025年08月29日 18:31 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02日 19:00 直播

预约

中秋佳礼|五谷磨房,以黑养黑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中年以后,请从父母身上收回能量,十点读书,12分钟


年龄越大越觉得“孝顺父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一方面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孝道,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们不能拒绝父母的一切要求。


另一方面父母诸多“不合理”的请求,仿佛是一个黑洞,正在悄悄掏空我们的生命力。


或许人到中年,我们都要试着学会从父母身上收回能量。


这不是疏离,更不是不孝,而是用一种更加成熟的方式与父母相处。




我的朋友叶子,没少因为母亲的“没苦硬吃”头疼:


明明请了小时工帮忙做饭、打扫卫生,可母亲不是嫌弃人家做饭太咸,就是嫌弃人家打扫卫生不认真,非要给人家赶走;


明明叶子没少给母亲买衣服,可她偏要坚持穿旧衣;


明明叶子隔三差五就会给母亲订购新鲜蔬果牛奶,可她非要先吃快烂掉了,直到把好的也放坏;


明明母亲的退休金不低、叶子每个月也都会给母亲转账,可她非要在小区里捡些瓶瓶罐罐卖钱……


叶子每次回家,都会苦口婆心地劝阻母亲,吵也吵过、闹也闹过……


可母亲依旧我行我素,母女俩的关系也是越闹越僵。



像叶子家这样的情况真的非常常见。


我们总是希望父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加健康、理性的生活,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甚至有的时候越是想“纠正”,就越容易陷入无谓的拉锯战:


越是劝他们别省,他们反而更省;


越是让他们少做些家务,他们反而偷偷干更多的活;


越是给他们买新东西,他们反而越是收起来不用,继续用旧的……


最终,我们精疲力尽,父母也未必领情,甚至可能觉得“孩子不懂我”。


但其实换个角度想,父母看似“自讨苦吃”的行为背后,不过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养成的生存本能与生活习惯罢了!


与其纠结,不如试着换种方式和父母相处。


比如:


约定好剩菜超过两天就不吃了;


划分好劳动区域,让父母做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其余交给小时工等等……


最重要的是让父母知道,我们是在关心他们,而不是在约束他们的行为。



一如《礼记》所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权利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即便这种方式在他人眼中并不完美。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不是执着于“如何改变父母”,而是应该学会“如何与现在的父母相处”!


当我们放下这份改造父母执念,才能获得更多的能量去经营人生中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原生家庭》一书中,作者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桑迪年少时期未婚先孕,让父母很是失望。


他们用尽了词汇去羞辱她,指责她是家族的罪人,令家族蒙羞,诅咒她下地狱。


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父母只要有机会就会旧事重提,不断地用这件事来羞辱她。


久而久之,桑迪觉得父母的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她觉得她有义务为一切的错误负责;


不能拒绝父母的任何请求,即便她长大成人,拥有自己的家庭之后也是如此。



某一天,桑迪父母家的房子装修,便提出想要去桑迪家住一段时间。


她的心底十分的抗拒,因为她知道父母一旦住过来就又会开始用当年的事不断地惩罚她、羞辱她;


再加上她的丈夫最近一段时间工作繁忙,客房已经被用作了办公室,根本没有多余的房间让父母居住。


丈夫便提议,让桑迪的父母去宾馆居住,那样也更方便一些。


听到这个建议的桑迪母亲大发雷霆,训斥了桑迪半个小时,不断地说桑迪有多么的忘恩负义、多么自私……


桑迪没有办法,只好说会再和丈夫商量一下,可她知道丈夫不会同意的,而且她的内心深处也是不希望父母搬过来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自我界定”,指的是:


个体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外界影响中,明确区分他人意志与自我意志,形成独立的信念、情感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其核心在于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同时保持与外界的动态平衡。



在很多人的定义里所谓“孝顺”,就是顺从父母的意愿,不拒绝父母的任何一个请求。


可是父母的需求并非是天然合理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也完全有资格拒绝父母每一个不合理的指责与要求。


这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在照顾好自己和关心别人情感之间找到一种更加健康的平衡。


当然,建立说“不”的勇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你愿意开始去尝试,就能感受到自己重新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有些父母上了年纪之后,总是会下意识地将子女当作自己的“情绪垃圾桶”。


无论是焦虑、恐惧、孤单还是不满,都会毫不掩饰地向子女诉说。


而身为子女的我们出于心疼、出于责任、出于孝道,总是会选择全盘接受、默默承受,试图去接住、去消化父母的所有的负面情绪。


可是一个人承受能力毕竟是有限,堆积了过多的负面情绪,总有再也无法承受的那一日。



曾看过网友@阿吉分享自己的故事:


他的父亲独居多年,生活单调,阿吉几乎是父亲唯一的情感寄托。


父亲隔三差五就会给阿吉打电话、发微信,内容几乎全是抱怨:


抱怨各种身体不适、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冷漠坐公交时不愿意给自己让座、抱怨阿吉没有邻居家的儿子有本事,甚至只是天气不好,他都要和阿吉抱怨两句……


阿吉很清楚,父亲只是需要一个倾诉对象,并不是真的需要他去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


可是抱怨听得多了也难免会被影响,他开始变得越来越焦虑、暴躁,对待自己的妻子、孩子也越来越没有耐心。


有一次,阿吉的女儿只是希望他陪自己玩一会儿,他竟然萌生出了想要借机打孩子一顿出出气的想法。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情绪感染”,指的是:


由个体共情反应而引发的情绪。


即由他人的情绪引起,并产生与他人情绪相匹配的情绪体验。


比如说,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在哈哈大笑,会不觉地跟着一起笑,看到一个人在哭泣,也会不自觉地跟着难过……


这种传染效应在亲密关系中尤为明显,无论是朋友、恋人还是亲人,情绪感染就像是流感一样无法避免。


当一个家庭长期被负面情绪所笼罩,只会慢慢透支、消磨掉家庭成员全部的生命能量。



正如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所说:


面对周围那些容易带给别人负能量的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心理医生,不能有强大的心智去消化别人的负能量,那么默默远离和屏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建立情绪屏障,不是不理会父母,而是选择用一种迂回的方式,不让父母的负面情绪侵蚀我们的内心。


毕竟,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才能更好地做父母的支撑。




心理学家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一书中曾写道:


中年之路,是从临时人格走向真正的成年,从虚假的自我走向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褪去社会身份给予我们的面具,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试着重新清理被父母占据的情绪空间时,才能真正的开启最好的中年时光。


如果你也想收回能量,更加自在地做自己,可以尝试这样做:



1、察觉每一个被父母剥夺能量的时刻


当我们再一次被父母的情绪所牵动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


我的愤怒/焦虑/不安究竟是来自哪里?


是担心被父母指责不孝?


是担心家庭破裂?


还是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


然后试着记录下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比如:


我现在的焦虑是因为父母的抱怨,并不是我本身有什么问题……


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强自己对情绪的感受能力,也就更方便我们追根溯源,解决本质上的问题。


2、设定温和的边界,学会区分“我的事”和“父母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的能量被剥夺了,主要还是因为和父母之间的边界过于模糊:


我们将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交到了父母的手上,又将应该父母做决定的事情揽到了自己身上。


那具体究竟应该如何去区分才是合理的呢?


●从成长和发展角度区分


我的事: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生活选择直接相关的事。


父母的事:父母的工作、事业、社交圈、与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等等……


●从情感和需求角度区分


我的事: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爱人、朋友之间产生的矛盾。


父母的事:父母和伴侣、亲友之间的矛盾,渴望从伴侣身上获得的情感支持等等……


将“我的事”和“父母的事”区分开来,不代表着我们要和父母划定楚河汉界,彻底不管不顾不参与。


而是要从心里明白:


我可以为父母的事提供意见和帮助,但我不需要为父母的选择全权负责。



3、建立“能量补给”机制


在有意识地“省下”给予父母的能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去建立属于自己的“能量补给”机制。


比如,可以去尝试每天记录三件让自己感到有成就感的事,通过具像化的成果提升我们的价值感。


还可以善用公园20分钟效应,去公园静坐吸收大自然的能量;


或是干脆什么都不做,就安安静静地待着感受时间的流逝……


总之,一切能让你重新获得能量的事情都是可以的。


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学会重视自己的能量需求。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我很喜欢:


前半生为生存奔跑,后半生为存在散步。


人生是一场不能回头的旅程,上半场为了赶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我们已经错过太多的风景了。


现在是时候,按照自己的意愿放慢脚步,好好欣赏一下沿路的风景,为自己放肆的活一场了。


愿我们都能在中年的觉醒里,活成自己的光。





作者 | 森森是葡萄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美文   中年   能量   身上   父母   情绪   母亲   叶子   自我   方式   焦虑   负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