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种感觉,以前走进商场,抬头一看,全是酸菜鱼的招牌;现在再去,灯还亮着,但人没了。那种落差感,真的特别明显。
尤其是最近,我刷到一个数据:三年倒闭 15000 家酸菜鱼店。
我整个人都愣住了,不是前几年还在疯狂排队吗?不是随便开一家都赚钱的吗?
怎么突然就凉了?

我忍不住回想起三年前的那个画面。周末傍晚,我和朋友去吃酸菜鱼。排队机器上一看,前面 68 桌。
我朋友无奈地说:“吃个饭而已,没必要吧?”结果我们还是傻傻等了快两个小时。
那时候酸菜鱼真的是火到没边,随便一家店都能挤满顾客,店员忙到飞起,一锅锅酸菜鱼端出来,香气扑面,大家吃得满头大汗,但都觉得爽。可现在呢?

再去同一个地方,队伍没了,人群散了,甚至连那家店本身也找不到了。门口挂起了“招租”牌,窗户上还残留着以前的贴纸,却再也闻不到那股热闹的味道。
这反差,就是现实。
酸菜鱼,真的不香了吗?
为什么会从全民热捧,到如今集体退潮?

为什么曾经撑起一个品类的大产业,如今变成了“倒闭潮”的代表?我后来花了一整周,逛了商场,看了行业报告,也问了几个开店的朋友。你会发现:酸菜鱼的落寞,不是偶然,是必然。
当你听完这些背后的故事,你可能会和我一样,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
其实很多人都忘了,酸菜鱼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真的很好复制、很好标准化、很好赚钱。

要开酸菜鱼店,不需要大厨,不需要复杂流程,只要有人教你怎么从中央厨房拿汤底、解冻鱼片、焯一下菜,再配合一点营销,就能开一家店。
所以短时间内,全国像长蘑菇一样冒出了大量酸菜鱼品牌。
一个商场里四五家酸菜鱼并不夸张,你家做“老坛酸菜”,我家做“金汤酸菜”,他家做“青花椒酸菜”,大家都叫得很响,口味却差不多。

你吃来吃去,最终会发现:“怎么都一个味?”“怎么越吃越像料包?”“怎么每家的鱼片薄得跟纸似的?”
原因很简单,太多品牌都在一窝蜂搞扩张,却没有一个真正把味道做好。
一开始靠新鲜感还能吸客,可三年过去,新鲜劲过了,疲劳感立刻上来了。

味道没有惊喜,体验也不够好,消费者自然开始犹豫:“花一百多吃酸菜鱼,值不值?”
而且说句实话,酸菜鱼这种东西,不像火锅、烧烤那种“越吃越上头”的类型,它更像是“一年吃几次”的那种菜。你可能今年会点一次、两次,但很难长时间把它当作“常吃款”。
爆品餐饮最怕的是什么?

就是顾客的好奇心被满足后,再也不起波澜。所以第一波潮水褪去的时候,大量酸菜鱼店就开始撑不住了。
但这只是开始。

另一个让人吃不下去的原因,是价格真的越来越离谱了。
以前一份酸菜鱼三四十、四五十,现在稍微上档次一点的动不动就八九十、一百多。
你以为是鱼涨价了?
其实真正涨得更快的是:房租、人工、营销费用、品牌包装。

结果就是,价格飞天,体验不涨。
我上次点某网红酸菜鱼,99 元一份。打开一看:鱼片薄到透光,酸菜少得可怜,汤咸得吓人。
吃到一半我直接停下了。我心里只有一句话:“我到底在吃什么?”“这玩意凭什么卖九十九?”
你要知道,消费者其实不怕贵,他们怕的是感觉被“欺负”、被“割”。

酸菜鱼的溃败,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价格不再合理。以前大家还会说:“酸菜鱼好吃、划算、解馋!”
现在更多的评价变成:“吃不饱、不好吃、不便宜。”当味道、体验和价格不再匹配,顾客怎么可能不跑?
致命的是,大量酸菜鱼品牌都走上了“工业化捷径”。

为了扩张快,他们大量使用中央厨房的料包、冻鱼片、工业化酸菜。
第一次吃觉得味道挺统一、挺方便,但吃多了就能明显感觉出那种“工厂味”。那种味道很单一、很模板化、很没有灵魂。
你可能也吃过这种酸菜鱼:酸菜不是酸菜,是酸味调料;鱼不是鲜鱼,是冻鱼片;汤不是汤,是兑的料包;香味不是烹出来,是香精给的。

你吃的时候会觉得:“怎么不太像正常厨房做出来的味道?”“怎么每家的味道都这么像?”“怎么越吃越腻?”
很正常,那是因为它们大部分真的不是厨房做出来的,是流水线做的。
工业化本身不是错,它让出品更稳定,但问题是:很多品牌把工业化用成了偷懒。用料包不提升品质,反而不断缩水;用冻鱼不增强体验,反而越用越差;调味不创新,反而越做越浮夸。

结果就是,消费者吃一次觉得可以,吃两次觉得一般,吃第三次就不会再去了。
还有一个大趋势的变化:年轻人的饮食习惯已经变了。
以前吃饭就是一个字:爽。
酸、辣、咸、油统统来。

但现在大家越来越追求“轻负担”、“低油低盐”、“原味清淡”,尤其是女生群体,对酸菜鱼这种油多盐多的菜,明显没有以前那么“来劲”。
更别说现在运动、健身、控卡路里的人越来越多了。
你让他们周末吃一锅油汪汪的酸菜鱼?
真有人会一下子焦虑起来的。

当消费习惯改变,酸菜鱼自然从“热门主角”变成了“偶尔想起来一次的小众选择”。而“偶尔选择”的餐饮品牌,是撑不起几万家店的。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酸菜鱼就这么完了吗?
其实不至于。
它不是不行,而是被玩坏了。

酸菜鱼本来是特别有前景的品类,受众广、味道鲜、下饭又过瘾,完全可以做成一个长期品牌。
但这几年太多人、太多钱一哄而上,把品类玩得太“虚浮”。所有人都在抢地盘、抢开店、抢加盟,却没有人在把产品认真做精。
大家跑得太急,都想赚快钱,结果把顾客跑丢了。

这一次倒闭潮,严格来说,就是一次“清算”。那些靠营销撑着的会先倒,那些对出品不在意的会再倒,那些敷衍品质、只会抄作业的也会倒。
留下来的,才是真的品牌。

你可能没注意到,其实现在市面上还能稳稳开着、排队不减的酸菜鱼店,基本有三个共同点:
真正用鲜鱼;酸菜不是速成味;汤底不偷工减料。
餐饮就是这么朴素,永远不会骗你。味道好了,你就能活;味道敷衍了,很快就死。
所以这波15000家的倒闭,不是品类的问题,是浮躁的问题。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酸菜鱼为什么突然没人吃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没人吃”,是“以前做得太差”,是“消费者不愿再被糊弄”。当价格虚高、味道单调、体验下降,顾客自然会转身。当潮水退去,真正有实力的品牌才会重新登场。

你可能会问:酸菜鱼会不会再火?
我觉得不是“会不会”,而是“什么时候”。等有品牌真正把酸菜鱼做出特色、做出品质、做出健康感、做出新鲜感的时候,酸菜鱼完全可以再翻身。
毕竟,这东西本身就好吃。
只是这些年,被玩坏了而已。

说到这里,我也想问问你:你觉得酸菜鱼是不是真的不香了?你最近一次吃酸菜鱼是什么时候?你愿意为一份酸菜鱼花 100 块吗?你觉得这个品类还有救吗?
欢迎你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毕竟,每次品类的兴衰,背后都藏着我们真实的消费选择。而这次酸菜鱼的倒塌,也许正在告诉餐饮行业一个最简单却最容易被忘记的道理:你可以靠风口爆火,但想要活下去,只能靠实力。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