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食三宜,记三戒,修三心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当林间绿意未褪尽,暑气仍浓时,
飘落的片片黄叶已在轻声宣告秋的到来。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立秋作为秋季的首个节气,
标志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点。
这是自然界由繁茂生长转向成熟内敛的关键阶段,
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重要时期。
若想领悟立秋的时令智慧,
迎接人生的金秋时节,不妨从食三宜,记三戒,修三心入手。
01
食三宜,润肺防燥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立秋虽至,暑热未消,白昼依然炎热漫长。
清代名医费伯雄在《医醇剩义》中指出:
"初秋尚热,则燥而热……燥自上伤,均是肺先受病。"
初秋的余热常携燥邪侵袭人体,
首当其冲伤害肺津。
因此,立秋时节通过合理饮食滋阴润肺、缓解秋燥成为养生重点。
食酸健脾,润肺益气
《脏气法时论》中提到:
"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立秋养生的首要任务是生津润燥,
收敛补养肺气,强化肺部功能。
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特性,而辛味则"发散、行气"。
抵御秋燥,应减少生姜、辣椒等辛辣食物摄入,
适当增加酸奶、酸荠菜等酸味食品。
品瓜果,祛暑生津
《津门杂记》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立秋后昼夜温差加大,与正午骄阳形成鲜明对比。
此时枝头瓜果积累了充足的糖分和水分,
口感与风味达到最佳状态。
民间有"咬秋"习俗,即在立秋当日食用当季瓜果。
具体做法是将西瓜、香瓜或桃等瓜果提前在院中晾晒一日,
立秋时食用。
经晾晒后瓜果寒性减弱,保留丰富汁液、膳食纤维及多种营养,
既能生津止渴、助消化、防秋痱,
又可清热解暑。
适量食肉,补益气血
民间有言:"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
秋季作为夏冬过渡季节,酷暑与严寒都会消耗大量气血。
若不及时调补,易导致气血两虚、体质虚弱。
自古以来,立秋时节人们通过食用肉类补充气血,
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为寒冬做好准备。
但需注意,"一夏无病三分虚",
盲目进补、过量食肉不仅无法达到调养目的,
反而加重肠胃负担,引发消化不良。
因此,贴秋膘应量力而行,进补适度。
02
记"三戒",养护脾胃
《黄帝内经》有云:"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
长夏处于夏秋交替之际,
此时天地间阳气仍盛但渐收,阴气初萌。
人体阳气也随之向外发散,肌表腠理相对疏松,
防御力减弱,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脾胃虚寒。
中医理论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如同大地滋养万物,
承担着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关键作用。
脾胃功能正常则阴阳协调,
一旦失调便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立秋后尤其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
避开那些伤害脾胃的行为。
忌当风贪凉,防寒邪入侵
古籍《琐碎录》提醒:"卧不可当风......夜卧贪凉,百病损伤。"
立秋时节,不少人仍保持夏季习惯,
入睡时四肢外露、直面风口。
但此时伏天余热未消,
人体毛孔尚未完全闭合,
加之睡眠时卫气内守,抵抗力下降。
这种状态下吹风纳凉,不仅容易引发腹痛腹泻,
更可能让风寒之邪乘虚而入,
为日后健康埋下隐患。
老话讲:"立秋之日,扇可弃矣。"
建议从立秋开始改掉依赖风扇、直吹纳凉的习惯,做好夜间保暖。
忌过度运动,防阳气耗损
《扶阳讲记》指出:"动能生阳,也能耗阳。"
适度运动确实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促进消化吸收,帮助阳气升发。
但若运动过量,不仅加重心脏负荷,更会导致大汗淋漓。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
过度出汗会造成阳气随汗液外泄。
这种状态下运动反而会损耗本就珍贵的阳气,背离养生初衷。
立秋后的运动养生,建议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项目,
通过温和运动促进气血运行,达到"动则生阳"的效果。
忌生冷饮食,护脾胃阳气
中医认为脾胃"喜温恶寒"。
虽然节气已至立秋,
但许多人对季节转换不够敏感,仍延续夏季饮食习惯:
大量食用冰镇食品、冷饮,追求清凉口感。
殊不知经过漫长夏季的消耗,
此时脾胃功能本就相对薄弱,对寒凉刺激更为敏感。
继续食用生冷食物,
容易引发胃脘冷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等症状。
建议立秋时节调整饮食结构,
多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给脾胃一个温和的过渡期。
03
修三心,凝神养性
《金匮要略》有云:"秋三月,六气十八候,皆主收摄之令,人当敛神静气,莫纵浮散。"
自立秋始,历经三秋十八候,
天地万物由盛转敛,渐入成熟之境。
万物的丰盈,始于收敛;
人的精进,亦源于沉淀。
欲得真正成长,需从"修持三心"入手:
破执念,养豁达心
《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
"容平"二字,既指人体需收纳阳气、调和气血,
在体内形成平衡循环;
更暗喻人生当如四季轮转——
既有盛夏的炽烈,亦需接纳秋日的沉淀。
草木荣枯自有其时,人生得失亦复如是。
与其沉溺于遗憾,不如敞开心怀:
纳喜乐而不骄,承悲辛而不馁。
在生命的起伏中淬炼心性,方能如秋实般饱满丰盈。
摒浮华,持澄明心
《菜根谭》箴言:"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外显侠义担当,内守纯真心性——
此乃处世根基,亦是秋令给我们的启示。
当季的树木褪去冗叶,大地呈现本真脉络;
人亦当在此时:
拂去外在浮躁,修持内在简约。
于纷扰中守护清明,在质朴里遇见真我。
离贪念,得自在心
《摄养诗》劝诫:"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养生至道,不在补养之丰,而在心神之宁。
正如布袋和尚偈语:"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生命的真谛,不在追逐多寡,而在感知深浅。
卸下欲望重担,方能在简单生活中,触摸最本真的幸福。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值此秋令,与其感怀时光流逝,不如:
以开阔心胸拥抱变化,在收敛中积蓄力量;
以澄澈心境观照自我,在沉淀中蓄势待发。
让身心同万物共赴成熟之约,在简静中遇见更丰沛的人生。
来源:国学源流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