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战英雄 守护国家荣光

中共古丈县委组织部 中共古丈县委宣传部

中共古丈县委党史研究室 古丈县档案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古丈县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 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开展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投身于规模空前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抗战,为艰苦的十四年抗战付出了巨大代价。

北上抗日,古丈籍红军战士奋战沙场

土地革命时期,古丈先后有50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红军,其中有名有姓的有田吉安、田志仁、彭祖贵、彭祖相、彭宗令、彭祖铿、田荣喜、向南成、田文成、彭祖汉、彭继林、田长庚等。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主力1.7万余人从桑植刘家坪和教子垭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彭祖贵、田吉安、田文成、田志仁、向南成、彭祖相等古丈青年毅然随军长征,其中田志仁、向南成等人牺牲在长征途中,田吉安、田文成、彭祖贵等人则胜利到达陕甘宁边区,进入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前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参加对日作战。古丈籍彭祖贵、田吉安、田文成等红军战士被编入八路军120师359旅,随部出师抗日,开辟敌后战场,建立革命根据地。1941年8月,八路军副排长田文成牺牲在抗日前线;120师717团连长田吉安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斗。1940年6月至1945年1月,彭祖贵在红岩村担任警卫队长,负责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和整个红岩村的安全保卫工作。

浴血奋战,古丈籍爱国将士驰骋疆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在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古丈籍国民党爱国将士奔赴抗日前线,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在正面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为争取民族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用鲜血和生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田仲达、舒安卿、杨光耀等都是功勋卓著的抗日爱国将领;田仲达先后参加淞沪会战、远征缅甸参加松山等战役。舒安卿先后率部两次出征抗日,其中在“嘉善阻击战”中,舒安卿带领的国民党128师382旅763团有古丈籍士兵300多名,大部分阵亡,留下姓名的仅王贵清、刘观洪、张加胜、田家富、杨桂生、田远禄、张付金、鲁心长、向先友、张其泉、田双武、杜桂一、李文华、向正国、龙培德、张明礼等人。

革屯倒何,古丈地方武装受编参加抗日

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面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古丈地方武装揭竿而起,从1935年至1945年10月间,自发地掀起抗日的斗争。

1937年8月,包括古丈人在内的湘西籍人士在湖北汉口鼎丰里12号杨光耀的私寓召开“倒何(健)会议”,参会者除杨光耀本人外,还有古丈的双景吾。会议决定:成立湘西人民抗日倒何革屯委员会, 杨光耀以国民党中央党部名义协助龙云飞筹建“湘西抗日革屯倒何义勇军”指挥部。1938年2月末,“革屯倒何”取得胜利。1938年农历二月,杨光耀和龙云飞等表示“愿意接受改编开赴抗日前线,尽忠报国,万死不辞”;遂率领湘西抗日倒何革屯军5个团约5000人,加上家属上万人,从古丈路过,去永顺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改编后,杨光耀任湖南陆军新编保安第1旅副旅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

1939年5月,湖南陆军新编保安第1旅和六个新编保安团被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六军,杨光耀任新编六军暂编第六师副师长兼第三旅旅长。杨率部守卫湖北公安、松滋一带江防约两年。1939年9—10月,杨光耀率部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驻守株洲,负责保护株洲渌口附近铁路线。1940年3月,杨光耀调任第73军暂编5师2旅少将旅长;1941年,调任73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率部驻守长沙天心阁,与日军巷战两昼夜。

奔走呼号,古丈仁人志士抗日救亡

民族危亡,匹夫有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古丈仁人志士积极投身于宣传抗战、支援抗战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开展有声有色的抗日活动,每个山乡村寨都迸发出抗日救亡的怒吼,从而掀起了古丈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

抵制日货。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出兵侵占我国东三省的消息传到古丈后,古丈县各族人民群情激愤,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肃清日货,呼吁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厉行对日经济绝交,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行为。

声援“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消息传到古丈后,古丈县城学校师生和群众组成古丈爱国雪耻会,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高呼“抵制日货,禁销仇货”的口号。各乡小学师生亦积极声援,举行游行,并停课3天。

参加芷江机场扩建。芷江机场始建于1936年10月。1937年12月,高峰、岩头寨、草潭等地民工数百名,征调参与扩建工程。1938年7月,霍乱流行,修机场的民工几乎每天都有人倒地不起。就是在这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古丈的民工们与其他县的民工们锄挖肩挑,依靠人力把一个个山丘整平为面积270公顷(4000亩左右)、当时远东盟军的第二大机场。

投笔从戎,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在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爱国青年学生是一支最活跃的力量,仅有4万人口的古丈县,参军抗日的青年多达2000余人,大部分牺牲在抗击日军的战场上。

保靖县模范小学(校址在雅丽山下)是共产党人的活动阵地。1939年至1941年,断龙山镇米多村人向汉志在该学校读书,深受教育,参加学校组织的到乡下进行抗日宣传、为前方抗日将士募捐钱物等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龙盛恒任沅陵县乌宿小学校长,聘任包括革命烈士罗亦农的妻子李文宜三姐妹在内的大量高级知识分子任教,使乌宿的抗日救亡运动异常活跃。乌宿是古丈往返沅陵县城的必经之地,高峰、草潭、野竹、山枣等地青年学生前往沅陵县乌宿求学,积极参加当地抗日救亡运动。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1945年春,国民政府为在中国战区储备反攻力量,组建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现代化武装部队“青年远征军”。古阳镇古阳村树栖柯人向登贤,红石林镇龙天坪村人罗孝彬与同乡彭武喜、彭善元等首批12名有志青年参加青年远征军205师,远离家乡,出征缅甸,后全县又有数十名青年参加远征军。古丈热血男儿先后参加了打通中缅交通线等著名的战役和战斗,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虽然没有踏进古丈,但古丈各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历史   英雄   国家   荣光   古丈   救亡运动   湘西   爱国   古丈县   民族   青年   前线   向南   国民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