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浩(化名),一个刚刚在高考战场上一败涂地的学生。
手机到底能不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我不知道。
但它一定能毁人心态,毁人成绩。
手机对我来说,是洪水猛兽,是毁人不眨眼的恶魔。
今年高考,尖子生班的我,考了430分,这个分数放在山东,意味着我高考落榜。
今天,我用我血淋淋的经验告诉你:
别让手机害惨了你的人生!
高二下学期,班里掀起一股看网课补课的风潮。我也跟风,让我妈给我买了一堆网课,信誓旦旦要考上心仪大学。
为了方便看网课、查资料,我求我妈把我的旧手机换掉,换成内存更大的新款:
“妈,我们班里的同学放学回家后都看网课,我要是不看,就落人一截!我这个手机太卡了,内存也不够,你给我换个内存大的吧!你今年给我换了,等高考完我就不要新手机了。”
我妈松了口,给我换了新手机。
“用好了是学习利器。”我这样告诉自己。
一开始,我确实按计划用它听课、做笔记。
可慢慢的,看网课累了,就想刷会儿朋友圈放松下;做习题卡壳了,就点开短视频换换脑子。
不知不觉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娱乐时间越来越长。
最可怕的是,我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跑偏了。
上课走神老师会严厉批评让你马上改正,但是用手机上课,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扑面而来,一点点分散你的注意力,根本没办法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上。
“我是在利用手机学习,又不是玩。”多少人和过去的我一样,用这句话来掩饰自己的沉迷?
我无数次告诉自己:“就玩十分钟,十分钟后就去做题。”
可现实是,浏览器推送的新闻标题太吸引人,点进去就忍不住一直翻;
视频平台推荐的相关内容好像很有用,一个接一个地看;
同学在群里聊的话题很有趣,忍不住参与进去……
等回过神,半天过去了,题还没做几道。
高二期中考试,我考了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800名!
全年级拢共不到2000人,4个尖子生班,除了我之外,名次最低的是年级500名。
我成了尖子生班的笑话。
我痛定思痛,给自己定了“戒手机”的目标。
我把手机锁在家里,却在上晚自习的时候坐立不安。
满脑子都是“不知道游戏里的战友有没有想我”“今天的热搜有没有新瓜”。
有天晚自习,我实在忍不住,偷拿了手机到学校,晚自习时借口去厕所,在走廊尽头的楼梯间刷了15分钟的短视频。
那些十几秒的段子像钩子一样勾着我的注意力,等我反应过来时,半节课已经过去了。
回到教室,看着同学们埋头刷题的背影,我第一次感到恐慌。
但这种恐慌很快就被“明天再努力”的自我安慰给压了下去。
后来我发现,手机最可怕的不是游戏或短视频,而是它会一点点瓦解你的自控力。
我开始编造各种理由骗自己:
写作业累了,玩一局游戏放松一下,结果从“一局”变成“一整夜”;
周末早上想睡懒觉,拿起手机看时间,却在被窝里刷到中午;
明明计划好晚上背单词,却因为“要查一个单词”打开手机,最后在社交软件上聊到深夜。
手机里的世界太热闹了。游戏里有实时更新的排行榜,社交软件里有点赞和评论,短视频平台永远能精准推送你喜欢的内容。
相比之下,学习是多么孤独!要一个人面对复杂的公式、拗口的古文,努力了很久也未必能看到进步。
我渐渐形成了“补偿式”的生活节奏:白天在学校浑浑噩噩,晚上回家用手机“弥补”白天的空虚。
有时我会突然惊醒,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凌晨4点,心脏像被一只手紧紧攥住,愧疚、自责。
但只要手指划过屏幕,新的信息提示音响起,所有的自责都会烟消云散。
高三上学期,我和爸妈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他们发现我成绩越来越差,开始限制我用手机的时间。
有次妈妈没收了我的手机,我像疯了一样和她大吵一架,摔门而出。
在网吧待了三天两夜,直到爸爸找到我时,我还在打游戏。
看着爸爸花白的头发和通红的眼睛,我突然说不出话。
他没打我,也没骂我,只是说:“你要是真不想学,咱就回家,爸不逼你。但你要想清楚,以后的日子是你自己过。”
那是我离醒悟最近的一次。
回家后,我把手机里的游戏和社交软件都删了,认真学习了一个星期。但周末同学聚会时,他们聊的游戏新版本、新出的综艺,我都插不上话。
那种被排斥的感觉让我很难受,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软件重新下载回来。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根本不是害怕孤独,是害怕面对那个因为荒废学业而越来越差劲的自己。
手机就像一个避难所,只要躲进去,就不用思考未来,不用承担责任。
高三开学时,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天减小,看着数字,我第一次感到了窒息。
班里的同学都像上了发条,下课很少有人出去,连走路都在背作文素材。
而我,连最简单的数学公式都记不全。
我决定最后一搏。买了成堆的习题册,在书桌上贴满励志标语,甚至效仿我们班学霸的作息表,把每天的时间精确到分钟。
但我忘了,真正的努力不是做表面功夫,是要沉下心来做事。
我依然离不开手机,甚至还学会了更隐蔽的玩法。
有次模拟考,我考了全班倒数第5。
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我的试卷说:
“你看看这些题,都是基础题,稍微用点心就能做对。你是不是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我低着头,摇头否认:“我明明已经尽力了”。
那时我不明白:
那种【一边假装努力,一边疯狂玩手机】的状态,比彻底放弃更可怕。
它让你产生【我已经尽力了】的错觉,从而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
高考前一个月,我彻底崩溃了。看着堆积如山的没做完的习题,看着自己和目标大学越来越大的差距。
我突然意识到:一切都晚了。
那个晚上,我把手机里的游戏、短视频、社交软件全部卸载,然后坐在书桌前,翻开数学课本。
但那些曾经熟悉的公式变得无比陌生,我盯着一道基础题看了半个小时,还是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我趴在书桌上大哭。不是因为题目太难,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三年来被我浪费的时间,再也回不来了。
那些本该用来刷题的夜晚,我在打游戏;那些本该用来背单词的早晨,我在睡懒觉;那些本该用来请教老师的课间,我在刷短视频……
手机里的世界再精彩,也帮不了我应付眼前的试卷。
成绩出来后,那些曾经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在群里晒600多分的成绩单,有人讨论着去哪里旅游,有人规划着大学生活。
而我手里只有这部陪了我两年的手机和一张高考失利的成绩单,我才彻底明白:
手机给我的那些短暂的快乐,是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机会换来的。
本该辛苦的日子却在享乐,背后藏着的是对未来的透支。
我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消磨时光时,现实中属于我的机会正在悄悄溜走。
也许你会说:“一次考试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路还长!”
话是没错,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高考是普通家庭孩子最公平、成本最低的一次跃迁机会!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很难再有!
现在的我,在一家培训机构复读。
复读班的墙上有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会想起自己荒废的三年。
如果当初能早点醒悟,如果当初能控制住自己,如果当初能把玩手机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今天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写下这篇文章,不是想控诉手机的“罪恶”,而是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正在高中的你几句真心话:
手机本身没有错。它可以是学习工具,可以是放松方式,但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它就会变成吞噬时间的黑洞。
真正毁掉我的,从来不是手机,是我的懒惰、懦弱和自欺欺人。
是我自己,亲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