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检查发现,血糖有点高,医生说如果不控制住,很可能会得糖尿病,我听说糖尿病患者胰岛会受到损害,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胰岛呢?”
这样的疑问在很多人之间不断流传,尤其是现在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仅年轻人,很多中老年人也在面临着这个健康问题。
糖尿病的危害不言而喻,它不仅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还可能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肾衰竭、失明等并发症。
保护胰岛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所在,医生提醒:想要保护胰岛,必须做到“2不做3不吃”,这不仅是为了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也是为了避免胰岛受损,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
胰岛乃坐落于胰腺内的一小簇细胞,肩负着分泌重要激素胰岛素之责,胰岛素于体内作用举足轻重,其助力血糖进入细胞,从而为身体供应能量。
如果胰岛不能正常工作,血糖就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导致血糖浓度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因此,胰岛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胰岛受损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水平上升,甚至逐渐形成胰岛素抵抗,而这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的现象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的高血糖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胰岛功能严重受损,保持胰岛的健康、避免胰岛的过度负担,是预防糖尿病的首要任务。
空腹运动,很多人觉得是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让身体更快消耗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对那些胰岛功能尚未完全健康的人群,空腹运动会让身体过度消耗糖分,从而使得血糖过低,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甚至发生低血糖昏迷。
更重要的是,长期空腹运动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的健康,使胰岛承受过多的代谢压力,最终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医生建议,特别是糖尿病高风险的人群,避免空腹进行剧烈运动,最好的方法是在吃过早餐后,再进行适当的锻炼,这样能确保运动时有足够的能量来源,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保护胰岛健康。
熬夜,这个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健康杀手之一,影响着无数人的身体健康,经常熬夜不仅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体内压力,还会直接影响胰岛的健康。
这是因为熬夜会导致体内分泌激素的紊乱,尤其是皮质醇(压力激素)的增加,而皮质醇的分泌过多会抑制胰岛素的正常作用,进而导致血糖水平失控。
熬夜还会导致饥饿感增加,进而增加暴饮暴食的可能,尤其是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时,这些行为又进一步增加了胰岛的负担。
研究还表明,晚上12点以后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会大大减弱,这时胰岛功能受损的风险较高。
为了更好地保护胰岛,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到8小时的优质睡眠,让身体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促进体内各项生理功能的恢复和调整。
奶酪,是一种深受许多人喜爱的乳制品,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奶酪被广泛作为日常餐饮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高风险者来说,奶酪的摄入应该受到限制,尤其是那些脂肪含量高的奶酪。
奶酪虽然富含蛋白质和钙,但它的脂肪含量往往也很高,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体重增加,进一步加重胰岛的负担,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为了保护胰岛,预防糖尿病,尽量避免高脂肪的奶酪类食品,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乳制品更为合适。
肥肉,尤其是猪肉、羊肉等脂肪含量较高的肉类,不仅热量高,还富含饱和脂肪酸,过多食用肥肉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进而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会使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腹部肥胖,而腹部肥胖又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过度的脂肪摄入会加重胰岛的代谢负担,导致胰岛素分泌障碍,降低胰岛的功能,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控制肥肉的摄入,选择低脂肪的肉类和健康的烹饪方式是防控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例如,选择鸡胸肉、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既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又能减少脂肪的摄入。
膨化食品,如薯片、膨化米饼等,已经成为了许多人日常零食的选择,然而,这些看似美味的小零食,实际上是含有大量糖分、盐分和反式脂肪的食品,长期摄入对健康极为不利。
膨化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使用了高温油炸技术,这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并且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速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防控并非一日之功,保护胰岛健康,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需要从日常的饮食、作息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调整。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疾病的关键,尤其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往往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很多人在初期并不察觉自己已经处于糖尿病的边缘。
通过定期的血糖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早期干预,避免病情加重,很多人在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略高、糖耐量异常等问题时,已经进入了糖尿病前期,这是最好的干预时机。
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同时关注相关的心脑血管健康指标,定期的健康检查还能帮助及时发现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MCN双量进阶计划#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