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第一村神话崩塌,李黑记和东岭,在2024年黯然谢幕

2024年7月29日,陕西宝鸡中院一纸裁定书,宣告了东岭集团的破产重整。

这座曾以230亿元打造城市CBD、手握18家控股公司的西北钢铁巨兽,最终在无数错愕中无声倒下。

法院公告显示,截至破产日,东岭集团涉及司法案件151件,被执行金额13.04亿元。

而就在五年前,创始人李黑记还曾豪言“五年冲击5000亿营收”。

从村办铁皮铺到千亿帝国,从“陕西华西村”到环保污点企业,东岭的兴衰轨迹,恰是中国乡镇企业在时代裂变中的典型样本。



01野蛮生长



1988年春天,宝鸡东岭机械铆焊厂的一声巨响,彻底改写了这家村办小厂的命运。

厂里一台空压机爆炸,不仅撕裂了工厂屋顶,更炸开了集体经济的裂缝。

这家村办小厂不仅拖欠村民工资9个月,更是已累计亏损17万元。

当其他人因爆炸事故纷纷逃离时,30岁的焊工李黑记嗅到了机遇——他以每年6500元的承包费,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李黑记顺利地承包了加工厂,从此人称“李厂长”。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李厂长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嗅觉。

他绕过国营供销体系,从甘肃酒钢以800元/吨购入钢材,转手以2000元/吨卖给急需建材的乡镇建筑队。

这种“倒爷模式”虽然游走于政策灰色地带,却让这家小厂壮大成了东岭集团,并突破亿元营收大关。

有眼红的村民不干了,高喊着要收回工厂,甚至有人指着李黑记的鼻子问:

东岭集团到底是谁的?挣得钱到底归谁?

李黑记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把几年下来积累的6800万元全部拿出来,作为带领全村致富的本金。

1994年底,东岭村完成换届选举,李黑记高票当选村支书。

在换届选举大会上,李黑记还郑重承诺:东岭现在的大家的,以后也还是大家的。

可惜这份承诺的有效期只有5年。

1999年东岭集团完成股改,在“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共同发展”的模式下,东岭村民全体成了股东,人人还可以享受集团分红。

但实际上,李家早已一股独大。

昔日的李厂长,成了东岭集团的李董事长,也是东岭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2000年开始,东岭集团抓住历史机遇,十年时间先后并购10多家国有企业,包括凤县锌品厂、宝鸡焦化厂、略阳钢铁厂等。

在外界看来,李黑记着实有些 “点石成金”的本事,那些原本亏损的企业,经过东岭的重整,基本都起死回生,焕发生机。

负债7.1亿元的略阳钢铁厂,年底即实现利润340万元。

亏损过亿元的凤县锌品厂,转年就成为中国锌冶炼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

2009年,东岭村双喜临门。

一是李黑记以30亿身家名列胡润财富榜第269位,成为新晋陕西首富。

二是东岭村位居全国经济百强村第四名,人称“西北第一村”。

李黑记还出了两本文集,记录了他的成功秘笈,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人,做好事,做强事。”

可惜说到不如做到,很明显李黑记和东岭在这点上都严重丢了分。



02血色增长



作为宝鸡的头牌企业,能吸纳就业、带动税收的东岭集团自然是当地的香饽饽。

王家崖水库位于东岭村东北10公里,2006年,东岭冶炼公司的工厂在水库旁拔地而起。

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震惊全国的“血铅超标”事件竟发生在这里。

事情的起因,是距离东岭冶炼厂仅300米的马道口村有位小朋友偶然间查出了铅中毒。

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家长很快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了血铅检测,结果发现一多半血铅超标。

血铅超标对人体影响很大,尤其对儿童和孕妇的危害更加严重,情绪激动的村民很快就把东岭冶炼的大门给堵了。

厂子投产的这几年,村民们亲眼看到厂里的烟气排出,白色的结晶颗粒飘得哪里都是。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东岭冶炼的铅锌生产线,市级调查部门也认定东岭冶炼公司是造成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

可让人不解的是,当地环保部门却认定,东岭冶炼公司废水、废气、固废淬渣排放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面对这样的解释,村民们自然是不相信,可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企业的污染排放达到了工业排放标准,但不等于就满足了人居指标。

其实血铅事件本可以避免——2004年东岭冶炼公司入驻的时候,与当地政府签有协议,计划在3年内对卫生防护距离内的425户居民实施搬迁。

这个卫生防护距离,是1千米。

可直到事发时,搬迁依然没有动静。要不是村里小朋友偶然查出铅中毒,或许当地村民依然在“铅污染”中浑然不知。

这场污染事情算的上是李黑记遇到的第一次大危机,不过被政府罚款120万元只是小事。

更麻烦的先前有贷款协议的多家银行,有的抽贷,有的观望,要求东岭集团在一周内兑付 11 亿多资金。

据传是李黑记在3天内借到了7个多亿,最终东岭集团才涉险过关,并在随后掀起的城市棚改浪潮中,走上巅峰。

从2015年到2017年,东岭的钢材贸易量从380万吨暴增至920万吨,东岭集团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陕西首家收入破千亿的民营企业。

高兴的还有东岭村村民,因为每个人的年度分红也涨到了3万元。



03致命转向



2018年,东岭集团大手笔注资13亿元,盘活无锡市烂尾8年的、248米高的银辉中心项目,将其更名为“东岭·锡上”。

这家陕西最大民营企业,由此开启“走出宝鸡、东进西安、布局全国”的战略。

2019年11月,东岭集团宣布在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投资55亿元,建设东岭集团西北区域总部。

在高达203米的宝鸡第一高楼——东岭国金中心之上,李黑记更吹响了“陕西第一民企”的新号角——五年实现总收入5000亿。

彼时东岭集团拥有五大产业版块——贸易供应链、金属冶炼、矿产能源、地产服务、金融投资,100多家下属企业,光员工就有1.8万人。

东岭集团并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公布财报的义务,因此在外界看来,一切都在蒸蒸日上。

各大银行每年加起来上百亿的授信额度,更让所有东岭人坚信——集团还要做大做强,分红还会越来越多。

只有李黑记自己知道,虽然东岭的营收看似一路狂飙,从1000亿涨到了1300亿,但净利润却已经连续下滑。

这家年销售额1300多亿的企业,一年净利润还不到4个亿。

东岭看似强大,实则虚胖,很难经受起什么风吹草动。

2020年,东岭房地产因拖欠394万装修款被上市公司金螳螂告上法庭。无独有偶,另一家电梯公司也因被拖欠355万电梯款,把东岭送上了被告席。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自2021年以来,钢铁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钢价大幅下跌,导致东岭集团的主营业务受到严重冲击。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不仅让作为上游建筑钢材供应商的东岭苦不堪言,更让东岭在房地产业务上回款远低于预期。

从来只有“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的金融机构,更在此时纷纷抽贷,导致资金链愈发紧张。

东岭集团从此真正走入“多事之秋”,只不过这一次,李黑记并没有出面,被推到台前的是他的儿子。



04二代困局



2020年,33岁的李磊带着麦肯锡咨询团队空降东岭。

这位英国莱斯特大学的海归,试图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父辈的钢铁帝国:投资2.3亿元搭建“钢谷电商平台”,设立区块链溯源系统,甚至在北京成立私募基金。

但这些酷炫概念未能挽救颓势——数字化转型首年,线上交易量仅占总额的0.7%,而咨询费却吃掉了15%的净利润。

这场转型最终也耗尽了东岭的宝贵现金流:2019年至2021年,其数字化投入达6.8亿,却只带来2700万增收。

李磊最致命的失误,是对期货市场的过度自信。

2023年3月,他在LME镍期货上建立2万吨空单,押注新能源车需求放缓。

但俄乌冲突导致的镍价暴涨,让东岭单日浮亏超7亿元,直接触发交叉违约条款。

这个被自己父亲寄予厚望的“创二代”,其实从未经历过完整的产业周期洗礼。

在这种情况下,李黑记不得不出面表态:“东岭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从坑里边爬上来了”。

可话音未落,东岭集团就频繁被曝出债务缠身,破产传闻不断。

2023年底,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冻结东岭集团所持陕西东岭物资股权,股权数额为20亿元。

没过几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屯河区人民法院裁定,冻结陕西东岭物资所持有的陕西东岭冶炼公司股权,股权数额为1120万元。

类似的司法案件还有很多,仅2024年就有69件,案由大多是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

外界早已经嗅到了危险信号,但事已至此,没有人能拯救一艘正在沉没的巨轮。

最终,李黑记没能走出“至暗时刻”,2024年7月,东岭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05 东岭崩塌



世人皆知“华西”富,不知“东岭”也多金。

然而这个曾创造“户户住别墅”神话的村办企业,终究未能跨过历史的秦岭。

从1999年股改到2024年破产,东岭25年兴衰恰是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微观样本。

当“能人治理”遇上产业周期律,所有时代馈赠反而便变成沉重负担。

站在宝鸡CCBD的203米高空俯瞰,东岭集团的玻璃幕墙依然折射着刺眼光芒。

但楼下空荡的商铺、锈蚀的炼钢炉、待业的1.8万名员工,等待分红的村民,都在诉说一个真相:没有企业能靠惯性穿越周期。

当李黑记父子从公众视野消失时,关中平原的风,正裹挟着产业新号角呼啸而来——只是这一次,东岭再也不是弄潮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凤县   华西   宝鸡   村办   陕西   黯然   股权   村民   神话   集团   财经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