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交,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南方有“+音”,与您准时相约。

“找一群陌生人一起聚餐?”近日,一种名为“盲盒饭局”的社交形式在网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

参与者介绍,“盲盒饭局”的参与者彼此均为陌生人,活动中的同伴身份未知,有人表示在此类活动中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如同盲盒一样的不确定性,成为了此类陌生人社交的特点。

有人说,陌生人社交的魅力,在于其简单而直接的社交逻辑:不预设期待,保留着相遇的神秘感

这种既陌生又带点神秘感的方式,正悄悄改变这代年轻人对友情的认知:深厚的关系,往往始于一次轻松的“弱连接”。面对快节奏的生活,他们愿意主动遇见陌生人,也乐于解锁各种新的友谊形态。

1

23岁的上海市民小程说,自己的朋友并不算多。“平时可以约出来的朋友挺少的,能一起在户外玩游戏的朋友就更少了。”

此前小程在网络上发现了一种活动,组织者会招募大批彼此陌生的人一起参与户外游戏,在这个过程中结识新朋友。

小程觉得这种活动对她很有吸引力,便报名参加了一次和其他人一起到公园躲猫猫的游戏。

她回忆说,活动前她加入了组织者建立的微信群,发现群内的人她都不认识。活动当天她迟到了,但到达活动场地后,她看到参与者们都在热情地彼此打招呼,“这种氛围让我感觉很舒服”。

一名参与了陌生人社交活动的网友小奥说,他刚到新城市工作不久,平时打交道最多的都是同事。

这种社交形式在他看来没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因为参与者都是陌生人,我不用害怕跟人相处不好。如果是和熟悉的人交流,我要考虑对方的情绪,但是和陌生人交流就不用想这么多,大家想聚就聚,想分也可以分。”

参与活动的小铭剖析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现状:大家希望维持一段长久的友谊,就像渴望花两小时完整看完一部电影,但现实是注意力被碎片化信息切割,多数人在刷短视频。

同时,个体的精神需求日益多元化、精细化。现实中很难遇到所有爱好都完全重叠的伙伴,因此大家更倾向于按兴趣寻找搭子。

有参与者在社交平台分享“盲盒饭局”合影。

2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人会感觉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生活的压力与个体的孤独感并存,这时候,和原本没有交集的人交换故事,就成为治愈自我的一种方式。

人们在线上与陌生人分享,在线下参加一场“只见一次面”的陌生人故事会,将陌生人当作“树洞”来倾诉。

或者什么都不说,只是在网络上找到一起做某件事的人,不需要语言、图像等符号的介入,通过“无声连麦”,只要知道“此刻你在”就好。

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盲盒饭局”体验。

就像近年来“搭子”成为网络热词一样,在学校上课有“课搭子”,工作中有“摸鱼搭子”。从网络定义上来说,“搭子”是指因某一共同兴趣爱好或共同需求而结合成的社交关系。

与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的紧密联系不同,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这种关系称为“弱关系”或“边缘关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弱关系”已被证明可以提升正面情绪,并降低人们患抑郁症的风险。

无论何种陌生人社交,大家的关系都是基于一种对“陌生”的信任与诚意。可一直以来,陌生人社交,既是“风口”,也是“火山口”。

四川大学新闻系前系主任张小元说,参与、组织这类新生社交方式的人也要有所警惕:“对于组织者和参与者来说,要注意上当受骗等问题,涉及陌生人社交的行为,也可能会遇到骗子、坏人。”

在一场名为陌生人故事会的活动上,10位陌生人从一个城市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举办活动的咖啡店很小,小到两人对面而坐时都无法伸直双腿。咖啡店也很大,大到人生的多种不同的可能,都可以在这个时空中碰撞。

陌生人故事会的发起人阿聪说,他希望参与陌生人社交活动的是一群希望真实地追求美好的人,一群总是好奇地探索自己并且希望探索世界的人,一群不仅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的人。

而我们本该都是这样的人。

综合北京青年报、青岛宣传、新周刊、工人日报等

来源: 南方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游戏   社交   陌生人   年轻人   参与者   关系   盒饭   朋友   故事会   组织者   友谊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