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请看这篇关于秋天的文章:
---
秋之絮语
当第一片梧桐叶在风中打了个旋,悄然落在脚边时,我便知道,秋来了。
它来得并不张扬,没有夏日的雷霆万钧,也没有春日的喧闹生机。它只是用一阵微凉的风,一场渐密的雨,便将天地间过于饱满的绿,悄悄调成了赭石、藤黄与绛红。图片里那行“,像是一个现代而冷静的注脚,但秋意本身,却是任何算法都无法完全模拟的古旧诗篇。它是一首需要亲自用肌肤去感受,用呼吸去品读的、流动的宋词。
信步走入一片林子,便走进了秋的核心。脚下是层层叠叠的落叶,干而脆,踩上去有细碎的声响,像是时光本身在脚下低语。抬头望去,阳光已褪去了夏日的白热,变得分外地金贵与温柔。它从疏朗的枝桠间筛落下来,在铺满落叶的地上印出斑驳的光影,明暗之间,仿佛流淌着蜜糖。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复杂的香气,是泥土的醇厚,是衰草的清苦,还隐约混着远处果实的甜香。这香气不逼人,只幽幽地浮着,沁人心脾。
古人笔下的秋,总带着一股萧瑟的悲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的秋,是身世飘零的沉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的秋,是缠绵悱恻的离愁。秋风一起,万物凋零,的确容易勾起人关于逝去、关于别离的无限感怀。那是一种繁华落尽后的清醒,一种盛宴散场后的寂寥。
然而,秋又何尝不是丰饶与静美的?且看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稻田里涌动的金色波浪,枝头垂垂欲坠的累累果实,都是秋最慷慨的馈赠。它的美,不在于初生的稚嫩,而在于成熟的饱满。这是一种生命在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盛放后,所达到的极致与从容。它把所有的热烈与繁华,都内敛为沉甸甸的、可被收获的实在。此时的天空,也显得格外高远、湛蓝,像一块洗过的蓝宝石,让人的心也跟着开阔起来。
于是,这秋便有了两副面孔。一副是诗人的,敏感而忧伤,在每一片落叶里看到自己的身世;另一副是农人的,朴实而喜悦,在每一缕秋风里闻到收获的芬芳。我们这些现代人,便在这两种情绪间徘徊。我们既会为一场冷雨、一阵寒风而心生惆怅,感叹年华易逝;也会在一个天朗气清的午后,被一树灿烂的枫叶或一捧香甜的栗子所治愈,感到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秋,便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季节。它教会我们欣赏绚烂,也让我们学会接受凋零。它把生命的整个过程,从华美到静穆,从容不迫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风又起时,我拢了拢衣襟。秋深了,而心中的世界,却因这一季的沉淀,愈发地清晰与宁静起来。
---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