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一直给大家推荐好书,也经常告诉身边的朋友一定要多读书,什么书都要读一读,因为我觉得书读得越多,人就越厉害。
我认为多读就是多学,一个人读了十本书,肯定比只读一本书的人收获要大,于是我读得很快很多,读完了就觉得任务完成了。这么年下来,我的阅读数量也累积起来了。
可是,当我静下来想一想的时候,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因为我发现自己读得越多,心里反而越不安稳,我问自己,我读过的1000多本书,可是真正记住的有多少呢?能用上的又有多少呢?
由于我这么多年来看到什么好书都读,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它们就像孤零零的东西,漂浮在我的知识体系外面,后来我才后知后觉地明白,我一直在浪费时间。
其实说起来,一个人真的不能只是大量读书,把时间花在读1000本书上面,不如把同样的时间花在读100本好书上,有的书还要读上几遍、几十遍。读透了、用上了,才不算浪费时间。
这个道理,我花了很多年,读了很多书才明白。我现在要告诉你,一定不要大量读书,浪费时间。我从自己多年阅读的经验和指导别人的经历中发现,大量读书带来的问题很多。

我发现,很多人读书追求的只是一个数量上的好看,他们害怕错过好书,只要别人说哪本书好,他们就马上去找来看,担心自己不读就会落伍。这种阅读心态,让人心里一直很焦虑。
当你看到别人推荐一本高分神书,如果没有读,心里就会有一个疙瘩,是不是?就算这本书跟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关系,你也想拿来翻一翻,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读过。
这样读书,你就是在为别人的评价而活,你把选择权交给了别人。你读了很多杂书,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从书中学到什么。
其实读书不是为了刷数据,也不是为了跟别人聊天时可以炫耀,而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让你更好地思考。如果你把时间都用在追求数量上,反而会让你心烦意乱。
我还发现,很多人读书时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只是想打发时间或者随便看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对你的价值就很小。
我在读一本书之前,都会问自己一句:「这本书对我有用吗?」如果答案是:只是为了放松心情,那也算一个目的,如果只是听别人说好就读,没有明确的目标,那读了也白读。
就像曾国藩教导他的儿子一样,他分清了「看书」和「读书」,看书可以是为了获取信息和消遣,而读书则是为了品味和滋养身心。

你如果漫无目的地大量阅读,读到最后,那些知识在你的脑子里是散的。如果你只是用眼睛快速地扫过了文字,很多书都是看完了就完了,你甚至忘记了它们的书名。
你的时间应该花在刀刃上,而你读的书,应该对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如果你只读那些对你没有帮助的书,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机会成本。
比如,你花一个星期去读一本跟你专业完全无关的难书,不如花时间把一本能提高你工作效率的书读透。从功利的角度看,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培养能养活自己的技能。
我认识的书友中,不少人读书很快,两天就读完一本很厚的书,就像是匆忙地完成任务一样。这种快速阅读,很难把书中的精髓真正学到手。
可是我们的大脑不是电脑,它不能把读过的东西全部记住,大脑最重要的任务是负责思考。如果你只是快速读过,没有停下来思考,你读得再多,也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水。
真正的收获,是把书中的道理变成你自己的行为。比如,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这本书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让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等等。这些道理看起来简单,很多人却不去做。
如果你只是快速读完这本书,知道了这六条法则,然后把它放下了,这对你来说就没有意义。只有你真的每天去践行,让它融进你的骨髓里,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你才算真正的读了这本书。
如果你大量读书,就无法花时间去练习和实践。就像《正念小孩》这本书,它不是让你一口气读完,而是让你边读边练习,大量阅读让你没有时间停下来,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行动。
大量读书的结果是,你读了很多书,却依然感到自己没有改变。这只能说明你的知识还停留在「知」的层面,没有做到「行」。知和行没有合一,大量的知识堆积起来,反而是一种负担。

我以前也鼓励大家多读书,但是自从我发现读书数量多不代表能力强之后,我就改变了看法,开始提倡慢读和精读。
读书慢一点,你才能真正读懂,慢读不是让你拖延,而是让你有时间复习和整理旧知识。明末的顾炎武就说,他每年会空出三个月,不读新书,只复习和整理以前读过的书。他认为,贪新而放弃旧知识是白费力气。
如果你读一本好书,学到了20%的知识,很快就忘了。可是你反复阅读,复习第一遍可能学到50%,复习第三遍可能学到90%。即使你一年只读12本书,你也能把这12本书读烂。
这种反复阅读的好处是,你可以让书中的思想跟你的思想产生连接,你读得越多遍,感悟就越深。
真正的厉害,是能够冲破原来的认知局限,找到更优的解决办法。这种开窍,不是靠快速读完100本书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你花时间去咀嚼、去思考。
如果你聚焦在少数的经典上,花大力气去啃,就能真正以一顶十,让知识扎扎实实地变成你自己的本事。当你把大量阅读的时间,拿来把一本好书读十遍,然后写一篇高质量的书评,你对这本书的理解,肯定比匆忙读完十本书的人要强得多。
我过去鼓励大家什么书都读,希望大家多读书。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我发现大量阅读只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焦虑,很多书只是在你脑子里过一遍,没有留下痕迹。这样的阅读,确实是浪费时间。
我们应该把精力聚焦在那些真正有用的书上,像以前的读书人一样,每天花时间温习旧知识。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变得更厉害,就不要追求数量。
当你不再被「读了多少本」这个数字困住时,少读书,读好书,反复读,这才是你通往厉害的真正道路。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