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下子,筹码变烫手山芋!中国以牙还牙,让它疼到骨子里

刚刚过去的这几天,中美之间再一次火药味十足。美国掏出一份新的“实体清单”,把中国23家企业一股脑打进“黑名单”;中国这边也没含糊,第二天立马亮剑,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场你来我往的较量,不只是贸易战的延续,更是一场科技与供应链主导权的博弈。只是这一次,美国本想握紧的筹码,却像捧着一颗滚烫的山芋,烫得它自己都快拿不住了。

一出手就见分晓,美国又想“谈判前下马威”

这事发生得不早不晚,恰好踩在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的前脚,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把包括复旦微电、华岭股份、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等在内的23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这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从2018年起,美国几乎每年都在搞这一套,只不过这次下手还更狠些,涉及面更广,连生物科技、量子技术、工业软件、遥感系统等多个领域都被囊括进来。

别看美国嘴上说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但这时机选得也太“巧”了。马德里的谈判还没开始,美国就先甩出这么一张牌,显然不是为了讲理,而是想在谈判桌上先压中国一头,用更大的筹码换更多的让步。

不过,所谓的“国家安全”说辞,听多了就跟背景音乐一样习惯了。美国指责这些中国企业“规避出口管制”,但说白了,还是不想让中国在高技术领域追上来。尤其是像复旦微电这样的企业,不但涉及AI技术,还被特别标注了“脚注4”,说明他们可能与超算有关,属于美国眼中最敏感的技术领域。

从操作上看,美国把这些企业拉黑,就意味着这些企业以后要买美国相关设备、软件、技术资源,哪怕是一根数据线,都得申请许可。而且这个许可基本上等于“免谈”,因为政策是“推定拒绝”。换句话说,断供。

但问题是,美国这手牌打出来,真能打疼中国吗?答案可能没那么简单。

中国反制不含糊,瞄准芯片“命门”反打回去

美国刚刚亮完牌,中国这边就立马回敬了一1招“直戳痛点”。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两项反制措施:一是对美国进口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二是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歧视性做法进行立案调查。

这两招看上去技术性比较强,但背后的含义其实很直接:中国不是一味挨打,也不是搞情绪化对抗,而是精准打击。尤其是模拟芯片这块,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里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像德州仪器、ADI、博通这些公司,靠着这块市场吃得可香了。

中国把反倾销调查的调查期定得很明确,从2024年1月到2024年12月底,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收到了行业协会的正式申请,调查范围也清楚得很,瞄准的就是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这类产品。

按理说,这类芯片并不算高端复杂,但因为它们应用广泛、需求稳定,一旦中国市场开始限制进口,美国企业的营收立马会感受到“凉意”。

更关键的是,这些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一直在走低,进口量却在猛涨,已经对中国本土厂商造成了实质冲击。现在中国依法启动调查,既是保护本国企业,也是给美国企业敲响了警钟:你要打科技战,那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此外,中国还同步启动了对美集成电路歧视性措施的调查,这等于是把美国的301调查和出口管制连根拔起地审视一遍。这也是在告诉美国,别以为你搞点制裁就可以为所欲为,中国也有手段、有工具来还击。

博弈背后:全球供应链的再平衡,谁更难受?

说到底,中美这场你来我往的交锋,背后比拼的不是谁喊得响,而是谁的供应链更有韧性,谁能熬得住。

美国这几年的策略很清晰:限制中国获得高端技术、压制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但这套路已经被中国企业“练出了抗打击能力”。

过去几年,正是因为美国的打压,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和研发反而提速了,哪怕短期内吃点亏,长期来看却是在逼着中国加快自主化。

而反过来看,美国企业真的能高枕无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模拟芯片这类产品虽然不算“高精尖”,但市场大、利润稳,是很多美国公司重要的现金奶牛。

现在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一旦成立,这类产品可能面临高额关税甚至禁入市场。到时候,美国企业不但要失去中国这个大客户,还可能面临全球市场连锁反应。

更别说,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供应链布局。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转向多元化策略,比如加强与巴西、俄罗斯在产业链上的协作,推动新兴市场合作。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但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也在悄悄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

而美国这边,电子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一旦链条断了,成本飙升、交付延迟,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和企业自己。别忘了,过去几年,美国的通胀问题就跟这种供应链紧张脱不了干系。

结尾:山芋滚烫,谁也别想甩锅

这场中美之间的较量,已经不单是谈判桌上的拉锯,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产业格局的硬碰硬。美国本想用“实体清单”打出一张先手牌,结果中国立马出招反制,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精准回击,让美国主打的筹码瞬间变成了“烫手山芋”。

这就是博弈的艺术:不是谁先出手占便宜,而是谁能稳住局面、扛得住反弹、顶得住代价。

中国这次的反制,既有章法,也有底气,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用规则打回去、用市场还回去,真正做到了“让它疼到骨子里”。而美国若继续把科技和贸易当作政治工具,迟早也得为自己的短视和霸道买单。

谁都知道,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话不是口号,而是现实。未来的博弈还会继续,但谁能笑到最后,恐怕不是靠谁先出牌,而是看谁能扛住这颗越来越烫的山芋。

参考资料:看看咱们是如何见招拆招的!中美经贸磋商前夕中方连出“重拳”

2025-09-15 07:55·京报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财经   以牙还牙   山芋   烫手   美国   筹码   中国   骨子里   中美   芯片   企业   反制   领域   市场   马德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