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馆两大“疯子”:一个越狱成英雄,一个死于杨虎城刽子手镐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一把十字镐砸下去,命没了,被杀的不是普通犯人,而是曾在苏联被捕、从军统魔窟逃出又被抓回的共产党员——朱念群。

杀人者杨进兴,正是干掉杨虎城父子的那位凶手,可这个人,真疯了吗?

装疯真疯

白公馆那年,关了两个疯子,一个天天在院子里绕圈,头发打结,嘴里念念叨叨;

还有一个满脸油泥,动不动就发癫,把看守吓得不敢靠前。

谁真疯?谁在演?

韩子栋是那个演疯的,装疯那年已近四十,长年坐牢让整个人骨瘦如柴,眼里却带劲,他再不出狱,人就得埋在这里。

1933年,韩子栋受命潜伏到,国民党的蓝衣社打情报,干了几个月,被叛徒出卖,先关北平,转南京、武汉,最后到贵州息烽。

前后十四年,活成“狱中活化石”,电刑、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什么都试过,牙全掉了,耳朵聋了一边,但嘴没开过。

白公馆是终点,1946年调过去,关的是“重点份子”。

进门第一天,看守就警告:“这不是你以前呆的地方,这里出来的,都是死人。”

韩子栋不怕,刚进去那个月,不说话、不睡觉、不吃饭,连小便都蹲在墙角,就差真疯。

看守开始觉得“这人快废了”,韩子栋瞅准机会,申请干杂务。

清扫厕所、打水、烧火,样样抢着不贪吃,只贪自由几个月后,连看守都信了:“这疯子不成威胁。”

白公馆有麻将桌,特务喜欢打麻将,有时一坐一下午,枪也不带。

韩子栋天天围着院子跑,嘴里胡话一堆,脚下步数却精确得像军人。

1947年8月18日,天气闷热,看守卢兆春叫他出去买菜,韩子栋拎着篮子,路过麻将桌时咧嘴笑了一下,头也不回,直奔后山。

山路不熟,敌人多,他靠着野菜和老百姓的馒头活了下来。

走了45天,到了延安,组织看见人时差点认不出,皮包骨头,说话带喘,但眼里那个劲还在。

这次越狱,全靠装疯,没人想到能跑,全以为疯子能活着就不错。

跑出来的人,后来做了国家计委副主任,写信给白公馆,说“要不是疯了,就真的死了。”

可同一个牢里,还有另一个疯子。

越狱失败

朱念群不是共产党出身,原来是中统的人,进延安后彻底改了方向,掉头干起潜伏。

1939年在西安被捕,被扔进重庆的“青训”,后又进了白公馆。

曾有一次机会摆脱,1942年,安排他越狱走西北路线,从新疆穿出国界,到苏联,路走到伊朗边境,出事了。

军统特务在那头,盯了好几个月,等的就是这种逃犯。

朱念群一被抓,就知道凶多吉少,特务动用了外交关系,把人押回重庆。

那一路,朱念群尝尽了羞辱和电刑,回到白公馆时,整个人废了一半。

再见韩子栋,眼神都是暗的。

那年牢里出了“双疯”,一个装疯,一个疯得更狠,两人不说话,只用眼神交流,擦肩而过时手指动一下,就能传出外界线索。

可事情还是出了岔子,看守杨进兴,察觉两人关系微妙。

杨本是“杀人专家”,专负责处理“重要犯人”,杨虎城父子死时,他就是执行人,动手不含糊。

朱念群成了下一个目标。

1947年,内战胶着,军统焦虑,一天,杨进兴亲自把朱念群叫出来,说“上面要审问”,审问没发生,电椅先通电了。

朱念群没死,嘴巴吐血,浑身抽搐,杨进兴看不下去,扛起一把十字镐,直接砸头盖骨。

周围没人敢吭声,尸体被草草处理,连标记都没有,白公馆的土,一年能埋几十具,没人追查,没人过问。

几个月后,韩子栋越狱成功,监狱上级追查“疯子脱逃”,杨进兴没受惩罚,反而升了职。

朱念群死后没有坟,档案上写着“病亡”。

刽子手下场

杨进兴是个狠角色,真名,真姓,真职务,历史里全找得到。

白公馆杀人,最多的不是执行命令的军官,而是这个看守长,他不穿军装,却每天拎着电棍、电椅钥匙和一把十字镐。

电棍是第一步,电椅是第二步,镐头是第三步,谁撑到第三步,基本没了命。

也不是审讯专业出身,只是“敢下手”。

当初杀杨虎城父子时,杨进兴负责处理尸体,动手前不眨眼,军统高层看中这一点,把他调进白公馆:“专管不听话的犯人。”

朱念群死的时候,旁边还有两个“证人”,但没人说一句话。

朱不是唯一,死在他手上的人,还有个叫黄显声的,原东北军将领,早年抗战名将,白公馆杀了他也没写理由。

连小孩他也杀,白公馆有些犯人带着家属,连几岁的娃都没放过。

一次处决,死者里有个八岁孩子,身上是刀伤不是枪伤,检查报告说:“看守手滑。”

手滑?电椅和镐头也能“滑”?

解放军进重庆时,白公馆来不及转移,很多文件、刑具全留在原地,杨进兴没跑了,没藏匿,反而站在原地抽烟:“你们找我?”

审讯时,一共交代了17起命案,实际上远不止。电椅报废两张,镐头换了三把,地上血渍洗不掉,用水泥糊上。

他被判死刑,临刑前有人问愿不愿说点什么,笑了一下,说:‘这些年,镐头钝了。’

这句话后来被写进档案,作为判决依据的“无悔证词”,没有忏悔,没有悔改,他从头到尾,都是刽子手。

写进小说

《红岩》里那个疯疯癫癫、却机智绝顶的华子良,是很多人记住“革命意志”的第一形象。

可是小说没写的是:原型活下来的一个,被电死的一个。

华子良的智慧和越狱,借的是韩子栋的故事。

小说里能让人鼓掌的桥段,在现实中靠的是电刑后的坚持,和脚底起泡的跋涉。

韩子栋的身体回来后,党组织派人给他检查。

医生说:“这人神经稳定,胃糟透了。”

胃病是装疯时候养的,长年不吃饱饭、吃冷馒头,胃烂了,可神经确实稳定,那种稳定,不是疯,是经历太多之后的钝化。

朱念群没活下来,但《红岩》没有让他白死,他和韩子栋的“对眼”“传信”“藏情报”全写进了小说,只是换了个结局。

那段牢房戏,被读者当成“艺术加工”,可监狱里走廊的冷、饭菜的馊、晚上脚步声的压迫感,全来自真实回忆。

朱念群死后的三年,韩子栋写下第一份“白公馆内情”,用的是钢笔和回忆。

后来《红岩》出版,全国热卖,很多人说:“这人厉害,越狱居然成功。”没人知道,有另一个疯子,没来得及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红岩   疯子   镐头   电刑   电椅   延安   军统   刽子手   特务   重庆   犯人   英雄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