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原见惯了黄牛和水牛,第一次来藏区看到牦牛,感觉很新奇:这家伙身材有点像黄牛,但通体漆黑,身高不及黄牛,身上长着长长的毛,长毛下垂,看起来像披着一床带有流苏的黑毯子……平原的牛看到人走近,一般会抬起头来行个注目礼,或者用简单的语言打个招呼,但藏区的牦牛有点傲慢,对我们的到来视而不见,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派头。
披着黑色毛毯的朋友
老一辈的中国人有一个特点:看到什么动物首先考虑它能不能吃,它的味道怎样。我的一位教授朋友多年前参与编写字典,说某某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结尾的地方添了一句:可食,肉味鲜美。
作为庸人,我不能免俗,加之专家的宣传,说牦牛肉如何有营养,所以我见牛思肉,对牦牛肉心驰神往。我们在康定城吃了红烧牦牛肉,接下来,每到一个景点或观景台,总关心被推销的牦牛肉干。
正宗的牛肉干
售卖买牛肉干的朋友们都很热情,不仅陈述价格如何便宜,味道如何鲜美,而且还当场示范,自己吃给我们看,甚至割下一小块让我们品尝。——起初,我们对生吃牛肉干难以接受,但三五天后,我们也开始生吃了!在公园里。看到老人拿着干枯的牛骨头啃咬上面附着的干肉,觉得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景区,对推销牛肉干的朋友肃然起敬。看到那些老练的面孔和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巴,还有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和高大强壮的体格,再看看那疑点重重的手秤,我偷偷咽下口水,压抑购买的冲动,礼貌地告别。
柱状的牛肉干
后来在一个小卖部,见到老太太面相坦诚善良,就买了一斤。价格虽然有点贵,但我坚信那货是真的:装在纸袋中嚯嚯啦啦地响,看起来枯柴一般,放在口中咀嚼,有浓浓的牛肉味。将其与我网购的品牌“五香牛肉干”对比,我断定我沿途啃咬的是猪肉干,便立马问候了平台老板的祖宗!
——上次从云南进藏,走214国道,见景区有多位中年妇女兜售牛肉干,还说是高山牦牛,五六十元一斤。有人告诉我说:风干六到七成的牛肉干,一斤需要3斤左右的鲜牛肉,再干一点的则需要3-4斤牛肉,五六十元一斤牛肉干,是牛肉吗?
当然,当时我看到了许多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美丽大眼睛。
藏区的牛肉干都会撒上佐料
随之经过德钦地区,中途捎上了一位进城办事的老教师,他说高山牦牛肉一般人买不到。我不知这话是真还是假。云南四川的朋友能告诉我吗?
……
在藏区游览十来天后准备折返,我决定带些牛肉干回去做礼物,但一直害怕上当。走到新都桥,我下定决心购买,因为再不买就要离开藏区了。
不知是运气还是缘分,我碰到了一位卖牛肉干的年轻朋友。
我在新都桥小饭馆吃饭,卖牛肉干的年轻朋友进来了,一手拿着一条干枯的牛肉干,一手拿着铡刀,切纸的那种。他在我旁边桌上开始切肉,边切边吆喝:草原牦牛肉干,货真价实,价格公道,少一赔十……
我幸会年轻的朋友,珍贵的照片
接着,他拿了一块请我试吃。旁边有两位吃饭的中年卡车司机,他们不约而同地瞟了我一眼,然后低下头吃饭。
那年轻人继续鼓动兜售,一口一个大哥,透着真诚与热情。碍于面子,也因为那肉干有光泽且干燥,便同意买一斤。
年轻人切肉并包装,手脚麻利,口不闲着,说如果还买的话每斤便宜十元。听得这话,我有天上掉馅饼的感觉,欣然应允再买。
年轻人火速从车上拿来几刀肉,切片,包装,称重,一气呵成。我总共花了四百几十元人民币。两位卡车师傅闷声吃饭,不时瞟一眼,看我们交易,似乎眼中有话。
三天,牛肉干霉了,不应该怪别人吧?
出于担忧,我问年轻人,说我们在路上还得几天转悠,这肉干会不会变质,年轻人用反问的口吻说:怎么会变质呢?变质还是牛肉干?
事毕,年轻人说如果好吃,可以再买,我赶紧要求加微信,并且与年轻人合影,然后恋恋不舍地离开。
……
从新都桥出发,路上绕了一下,耗了三天时间。回家后准备分发礼品,但打开一看,我大吃一惊:除开开始买的那一包,后面买的那几包肉干全部长了绿霉!——为了减少损失,我择出变质厉害的肉块扔掉,把大难不死的肉块放在盛夏的烈日下暴晒,然后珍藏。
同时购买,但这一袋没有上绿霉,为什么?
不知是发霉的缘故,还是牦牛肉本来就是那个口感,蒸煮出来的牛肉口感粗糙,还有一些坚硬,咬不动,很费板牙,而且牛肉味淡薄,无论怎样做都不能改变现状……藏区的朋友能够告诉我怎么回事吗?
因此,我想起了那位年轻的朋友,与他微信联系,但联系不上了。
于是,我明白了那两位卡车司机的眼神,就是他们眼中的“话”!
至今,我仍然保留着那位年轻而热情的朋友的微信,仍然怀念他,经常在夏天默默致以江汉平原的问候。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