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吞”掉40亩沙漠?中国发明的“吞沙巨兽”,已在甘肃使用!

西北黄沙漫天,农田村庄被无情吞噬,尤其是甘肃,更是黄沙肆虐的代名词,每年被吞噬无数良田。

面对这场旷日持久的生态危机,人类似乎束手无策,但如今,一台重达50吨的中国“巨兽”早已横空出世,它每天能“吞”掉40亩沙漠,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那么,这台巨兽究竟是什么?

沙尘暴带来的经济与生态损失

在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沙尘暴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每到春季或干旱年份,大风一吹,空气里立刻弥漫着沙子,刚刚还晴空万里的天一下子暗了下来。

每当黄沙席卷大地的时候,也寓意着不计其数的危害将来临,这些危害不仅是针对人、动物,对生态也有很大的危害。

当风沙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几米外都看不清人影,出行非常危险,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不少地方会出现停电、通信中断的情况,风力过大时,电力设施和通信线路容易受损,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更严重的是,沙尘暴还可能诱发火灾,空气里大量悬浮颗粒,加上大风助燃,使得电线短路或火源扩散的风险增大,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对人类健康而言,沙尘暴的威胁同样不可忽视,沙粒进入呼吸道,会引起咳嗽、气管炎甚至肺部疾病,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群体。

沙尘暴不仅是自然灾害,还给甘肃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过去几十年,甘肃多次遭遇大规模沙尘暴,往往造成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

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铁路路基被沙子掩埋,车辆无法通行,不仅影响人员出行,还造成物流延误,企业的生产和货物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尤其是对于那些勤勤恳恳的农民来说,沙尘暴会直接掩埋庄稼,摧毁农田,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农民一年的辛苦很可能白费。

但沙尘暴的威胁不止于此,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态问题,尤其体现在土地荒漠化的问题上,土地被沙子覆盖,草木无法存活,逐渐形成不毛之地。

这样恶性循环下,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荒漠化与沙尘暴是相互作用的,沙漠化越严重,植被覆盖率越低,土地越容易被风蚀,风沙天气也就越频繁。

甘肃本身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本就缺乏稳定的生态屏障,一旦沙尘暴频繁发生,就会进一步破坏本来脆弱的自然环境,使荒漠化问题更加难以治理。

当科技巨兽遇上漫天黄沙

面对频繁的沙尘暴,甘肃和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治理之道,但很多方法也都微乎其微,在这样的艰难时刻,2022年,一个新希望悄然降临。

这便是甘肃建投研发的“多功能立体固沙机”。

这是全球首台专门用来机械化治沙的设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它不仅拥有11项实用新型技术和发明专利,还具备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这台机器的出现,让以往只能依靠人工铺设草方格固沙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前人工铺设草方格,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参差不齐,风大或沙多的地方,很难保证每块方格铺设得稳固、均匀。

现在有了立体固沙机,这个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善,机器可以把稻草或麦草铺设成1米、2米等不同大小的草方格,而且规格可以根据实际沙漠地形和风向灵活调整。

这意味着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无论是平地、沙丘还是有风口的地方,固沙效果都能最大化提升。

草方格一铺设,沙子不再随风自由流动,雨水也能被方格截留,为沙漠地区创造了更稳定的土壤环境。

相比人工铺设,立体固沙机铺设出的草方格更稳固、更耐用,防风固沙的效果明显提升,这台机器还特别设计了把麦草插入沙地的功能。

麦草插进沙里,会让沙漠表面形成更多粗糙度,让风力减弱,沙子不容易被吹走,同时可以截留水分,让沙漠土壤稍微保持湿度,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流沙移动,还能起到一定的生态修复作用,一天甚至能将40亩沙漠绿化掉。

整体来看,立体固沙机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质量好、适应性强,是机械化治沙技术的一大突破,也让沙漠治理工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结语

“吞沙巨兽”的出现,给中国的治沙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改变了甘肃沙漠的面貌,也展示了科技治沙的巨大潜力。

这台机器,承载着无数人将沙漠变为绿洲的梦想和希望,它的应用不仅能快速提高沙漠固沙效率,减少人力投入,还能保证铺设质量,提升防风固沙效果。

对甘肃乃至全国的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都有重大意义,我们坚信,在科技的持续赋能下,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沙漠最终变成绿洲的愿景,一定会实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科技   甘肃   中国   沙漠   巨兽   沙尘暴   方格   生态   沙子   麦草   黄沙   机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