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9月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图/国新网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生态环境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事关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频发广发,带来日益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一是推动构建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部还积极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发布甲烷和工业氧化亚氮控排方案,将氢氟碳化物纳入配额管理,将煤矿瓦斯排放的限值从30%加严到8%,强化对甲烷的排放控制。

二是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还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先后制定30余项制度规范,初步形成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489.61亿元。与此同时,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提升。全国碳市场实现稳起步、稳运行,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成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是牵头构建产品碳足迹的管理体系。指导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填补国内数据空白。定期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实现国际的衔接互认。联合国环境署生命周期倡议负责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没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快速地推动碳足迹工作。

四是深入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联合多个部门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我国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推动提升重点区域气候韧性,加强青藏高原等关键脆弱区域气候风险评估。发布早期预警促进适应行动方案,打造气候适应伙伴关系。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温艳丽 龚凌蔚 北京报道

编辑 肖洁 任卓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财经   生态环境   强度   我国   气候变化   全国   足迹   温室   气候   气体   交易市场   市场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