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6月27日,加拿大政府突如其来的行政命令,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中加经贸关系中炸响。
以“国家安全”为由,加方勒令中国科技巨头海康威视在120天内全面撤出加拿大市场,这一行为不仅震惊了业界,也引发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在当前中美博弈愈演愈烈的国际格局中,加拿大的这一行为无疑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信号。而这一看似“强硬”的决策背后,隐藏的是对自身战略方向的焦虑和在全球竞争中地位的不安。
是国家安全的真需求,还是又一次配合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的“政治表演”?
6月27日,加拿大工业部长弗朗索瓦-菲利普·尚帕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公告,称中国海康威视的产品对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要求该公司在120天内全面停止在加拿大的运营,并从市场中撤出所有产品。
公告语气严厉,却并未提供任何相关调查报告、违规证据或具体案例,令舆论大感疑惑。
事实上,海康威视进入加拿大市场已有多年,其监控摄像设备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公共设施、学校安防等多个场景,一直以来遵守当地法律,未曾传出任何安全丑闻。
此次突然被冠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帽子,不禁令人质疑:加拿大政府是否真有确凿证据,还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而采取的政治化干预手段?
更令人担忧的是,加方并未给予企业申辩或整改的机会,直接下达“逐客令”,违背了程序正义与法治国家应有的行政审慎。
这种做法,在任何成熟的法治社会中都是难以成立的。而海康威视作为全球最大的安防设备制造商之一,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被强行驱逐势必会带来连锁影响,加拿大多地现有依赖该公司设备的项目将面临中断或替代难题。
不仅如此,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渡轮公司近期还力挺中国船企参与本地造船项目,理由是“本地造船厂不具备交付能力”。这场“驱逐中企”的行动与现实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可谓暴露无遗。
面对加拿大的无理行为,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第一时间做出强硬回应,指出加方是在“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企业进行歧视性打压”,并严正敦促立即撤销决定。中方还明确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一表态并非空洞威胁。早在2024年3月,中国就曾对加拿大农产品加征100%的关税,以回应后者追随美国加税电动车的行为。这次精准打击让加拿大农业界感受到切肤之痛,可谓“打到痛点”。如今再度引发争端,未来类似反制举措可能会扩展到更多领域。
更关键的是,中方这次用词极为强硬。“滥用国家安全”、“歧视性打压”、“严重错误决定”等措辞,清晰表达了中方对加拿大失去耐心的态度。随着中加关系紧张升级,加拿大在经贸层面所面临的风险正在加剧。
当前,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其农产品和能源的重要出口市场。若中方加大反制,可能对加拿大的农业、林业、矿产资源等传统优势产业造成结构性冲击。而加方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却仍在地缘政治压力下选择迎合美国的科技围堵战略。
事实上,自2024年起,加拿大已将包括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在内的23项关键技术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清单,明显对中国科技企业形成系统性排斥。
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名的科技围堵,其实与美方在全球推动“脱钩断链”的策略高度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加拿大的政策不仅仅对中国强硬,其对美国也表现出一定“反制姿态”。
新总理马克·卡尼自上任以来,不断宣称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甚至在国会中直言“加拿大不应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
他主导对美国农产品、钢铝、电车加征关税,并限制关键矿产的对美出口,一度让人觉得加拿大有意在中美博弈中走出一条“独立路线”。
然而,正当外界期待加拿大在大国博弈中展现自主性时,加方却突然对中国企业下手,言行前后不一。实际上,加拿大所谓“独立外交”的战略目标,建立在一种不切实际的孤立主义幻想之上。既想脱离美国的控制,又想打压中国科技崛起,同时又制裁俄罗斯、限制欧盟参与能源项目,这种四面出击的“全线对抗”策略,显然难以持续。
经济层面的反噬已经开始显现。加拿大央行日前将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2%下调至0.7%,几乎是腰斩式的预期调整。分析指出,主要原因是多方贸易冲突导致出口萎缩、投资信心减弱以及能源成本上升,三者叠加,加拿大经济活力受到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美国也不再对加拿大“护短”。就在加方驱逐海康威视的同一天,美国宣布因加拿大征收数字服务税而中止所有双边贸易谈判。这一“对等报复”无疑让加拿大陷入进退两难。既无法稳定中加关系,又失去与美方的谈判筹码,加拿大的战略“分裂人格”已经开始反噬自身国家利益。
而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外,加拿大在高技术产业、基础制造业及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都不具备决定性竞争力。若失去中美两个最大市场的战略合作,凭借一己之力加速技术自给,几乎不可能。
海康威视事件表面上看是一场企业退出风波,但本质上却揭示出加拿大在国际格局中战略定位的错乱。
加方在中美博弈中的“左右横跳”,既未能赢得美国的完全信任,也引发了与中国的深层次摩擦。以国家安全为名打压中国企业,不仅破坏了中加多年的合作基础,也严重损害了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信用与法治形象。
更重要的是,加拿大目前采取的“多线冲突”策略,在缺乏足够战略资源与产业竞争力支撑的情况下,注定走向失败。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到,一个国家若不能清晰定义自身角色、正确处理对外关系,其政策即便表面“硬气”,最终也将因失衡而自食其果。
对加拿大而言,现在或许正是反思其对华战略与大国关系布局的关键节点。倘若继续误判局势,不但无法获得预期政治红利,反而会让国家发展蒙受长期代价。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