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规模最大悬棺葬:2次地震纹丝不动,僰人几十个人送进亡灵洞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现如今,人类的入葬形式已经复杂多样,除了在墓地掩埋之外,还剩生态葬、花葬、海葬等等。

有一个地方,沿袭下来的葬送方式是“悬棺葬”,这种悬棺需要放置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中。

由于摆放位置特殊,可想而知,每次送葬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村里几十口人抬棺运送,而放置棺材的地方叫“亡灵洞”。

«——【·前言·】——»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悬棺葬”在四川宜宾的珙县,神奇的是,经历了两次地震,那里的悬棺纹丝不动,还好好的放置在悬崖上。

僰人悬棺主要分布在珙县的麻塘坝和苏麻湾,当你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那高耸入云、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就能看到一具具棺木错落有致地悬在峭壁上。

目之所及,打造棺椁的木头在风吹日晒中已经褪色和腐朽,但是看到那一排排悬棺,那场面仍然足以震撼人心。

这些棺木距离地面少则十几米,多则上百米,比如在老鹰岩,悬棺距地竟高达 110 米左右。

置棺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在岩壁上凿孔打木桩,将棺木稳稳放置于木桩上,层层叠叠;有的巧妙利用峭壁上自然平整的岩石块,让棺木安稳坐落。

还有的一种在外面看不到,那就是藏在洞里的悬棺,人们借助峭壁天然形成的岩洞,安置逝者的棺木。

僰(bó)人(又称“濮(pú)人),他们遵循古规,时代将棺材放置在这样巧妙的地方,即使每次都需要好配很大的功夫,也依然按照传统这么做。

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经历了两次地震的考验,可这些悬棺却没有丝毫坠落的迹象,反而都老老实实待在原处。

这不仅让我们感叹他们安置悬棺时的高超技艺,更让我们对人们的智慧肃然起敬。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让棺木在绝壁上历经风雨、地震而不倒的呢?

«——【·悬棺的寓意·】——»

僰人为何要采用如此独特的悬棺葬俗呢?据史料记载,僰人相信 “挂得愈高愈吉,以先坠者为吉”。

在他们的观念里,将棺木高悬于绝壁,能让逝者的灵魂更接近天空,获得神灵的庇佑。

而最先坠落的棺木,则意味着逝者的灵魂已早早得到解脱,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在僰人的丧葬仪式中,将棺木送进 “亡灵洞”(悬棺所在之处)是一项庄重且艰巨的任务,通常需要村里几十个后辈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他们会先挑选出合适的棺木,一般选用质地坚硬的整木,精心打造,到了出殡那天,众多族人一同出动。

一部分人凭借着熟练的攀爬技巧,从相对平缓的山的另一面攀登至山顶。到达山顶后,他们将绳索牢牢固定,然后顺着绳索缓缓而下,在绝壁上凿孔打桩,为放置棺木做准备。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族人小心翼翼地将棺木抬起,用绳索捆绑结实。

山顶和地面的人们通过默契的配合,运用巧妙的滑轮装置或者人力牵拉,一点点将沉重的棺木沿着绝壁向上提升。

在提升的过程中,大家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协调,确保棺木平稳上升。

当棺木到达预定位置后,下方的人通过呼喊和手势与上方的人沟通,上方的人则精准地将棺木放置在打好的木桩上,或者推进天然的洞穴、岩墩之中。

这一系列操作,需要众多族人紧密协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棺木坠落,功亏一篑。

珙县境内目前共保存有悬棺 295 具,这些悬棺成为了研究僰人历史和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里的峭壁上不止有悬棺这么简单,在那些悬棺周围的岩壁、岩框上,还留存着许多岩画,色彩以红色为主,少数为白色。

岩画构图简洁,线条粗犷有力,描绘了人物、动物、图案等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动展现了僰人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比如舞蹈、骑射等。

就像是以前的人们要把他们生前的生活刻画出来,留给后人观看。

僰人是全国唯一一个既行悬棺葬又留岩画的民族,悬棺与岩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僰人独特的丧葬文化。

关于僰人的消失,一直是历史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有一种说法认为,明朝统治者多次与僰人发生激烈冲突。

在明朝万历元年(公元 1573 年),明王朝调集 10 多万官兵,以南京中军都督刘显为节帅,对僰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僰人由于力量悬殊,最终战败,从此逐渐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但也有学者认为,僰人可能在战争后,为了躲避灾祸,选择迁徙到其他地方,与其他民族融合,慢慢隐去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标识。

如今,僰人悬棺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秘。

僰人虽然杳无音信了,但是如今还有少数民族在用这种古老的葬俗,瑶族就还在沿袭“悬棺洞葬”。

«——【·悬棺洞葬·】——»

当黔南瑶族里有老人去世了,他们会找来木板,在上面用天然的石颜料描绘出天堂等场所的样子,然后把木板嵌在棺木上。

送葬时,需要几十个后生抬棺,全村人都要打着火把送亡灵,抬棺也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他们一路上都要踏着荆棘走路。

在他们的传统中,抬棺的时候不能走有人走过的路,必须踏出一条新路,而且不能使用砍刀开工,只能一步步走,一点点抬,前面的人拉绳,后面的人推棺。

就这样,用原始的方式,全靠人力把沉重的棺木送到半山的亡灵洞里,然后齐齐转身离开,绝不能回头看一眼。

«——【·结语·】——»

人的一生,难免经历生老病死,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对逝去的人给予美好的祝愿。

这些在我们看来有些奇特的习俗,对他们来说却是人生一环,安葬亡灵的洞穴、峭壁哪怕土壤,都是圣洁的。

参考:

海报新闻:探访世界规模最大悬棺葬:宜宾珙县僰人悬棺连遇两次地震 纹丝未动 2019-06-24

文化黔南:现今还沿袭的古老葬俗——黔南荔波瑶族悬棺洞葬 2018-11-1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悬棺   包夹   黔南   亡灵   瑶族   珙县   岩画   棺木   绝壁   纹丝不动   峭壁   历史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