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配额与安抚拉拢,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中的地方实力派构成

1931年底,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国民党接连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四届一中全会,并选举产生了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在“促成团结并集中人才起见”的名义下,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不仅包容了前三届除共产党党员及徐谦、邓演达、刘震寰、杨希闵外的所有中央委员,并新增66名委员。如此,国民党四届中央委员达到空前规模,共计178名。其中中央执行委员72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60人,中央监察委员24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22人。其中,中央执行委员(不含候补)中30人有军人背景,在中执委中占比高达41.7%。所有中央委员中有军人背景者共计57人,占32%。显然,同早期的国民党相比,中央组织系统的气质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中央委员军人背景者中共有30人属地方派系军人,占16.85%。其比重相较第三届中央委员略有下降。但若从具体构成来看,安抚拉拢地方派系军人的色彩更趋明显。

其一,两广军人的比重增加。陈济棠是这时粤系军人的实际领袖,其本人以及主要部将缪培南、余汉谋、香翰屏、李扬敬等全部当选。加上李济深、张发奎等与粤系颇有渊源的军人,以及粤系海空军将领张惠长与陈策,粤系军人共计9人入选,在地方派系军人中占31%。如果算上此时与粤系关系密切的桂系及陈铭枢,则计有14人入选,在地方派系军人中接近半数。这固与两广作为国民党革命的发祥地不无关系,但显然亦与宁粤龃龉的背景下安抚两粤军人的需要有关。

其二,地方派系军人涉及面更广。相较第三届多为晋绥系与西北军系的军人入选,第四届还包容了其他地方派系的军人,东北军系的张学良以及滇系的龙云均为首次当选。

地方实力派当选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含候补)基本情况

中央执行委员 何成濬,湖北人,蒋介石核心幕僚,长期掌控湖北党、政、军大权,被称为“湖北大家长”。

中央执行委员 陈济棠,广东(今属广西)人,粤军(陈济棠派)首领,实际掌控广东军政大权。

中央执行委员 陈铭枢,广东(今属广西)人,粤军(陈铭枢派,第十九路军)首领,为宁粤双方争相拉拢的中间力量。

中央执行委员 李济深,广西人,粤军元老,其凭借粤军背景与政治声望,试图整合各派力量,但因内部倾轧及蒋氏分化,最终失势下野。

中央执行委员 李扬敬,广东人,粤军陈济棠派核心将领,主掌广东东江地区防务及驻军‌。

中央执行委员 余汉谋,广东人,粤军陈济棠派核心将领,主掌广东北江地区防务及驻军。

中央执行委员 林翼中,广东(今属广西)人,陈济棠核心幕僚,主掌地方党务及民政系统‌。

中央执行委员 张惠长,广东人,粤军陈济棠派空军建设的关键人物‌。

中央执行委员 陈策,广东(今属海南)人,粤系海军首领,蒋介石制约两广势力的战略支点。

中央执行委员 白崇禧,广西人,新桂系二号人物。

中央执行委员 阎锡山,山西人,晋绥军领袖。他因中原大战战败后短暂下野,但凭借地方根基与政治运作,于1931年8月秘密返晋重掌山西军政大权。

中央执行委员 赵戴文,山西人,阎锡山首席幕僚。

中央执行委员 冯玉祥,河北(祖籍安徽)人,西北军精神领袖。他在中原大战兵败后蛰居汾阳,暗中以西北军旧部为根基整训军官团、密联反蒋势力,借抗日救亡思潮重塑威望,积极找寻复出契机。

中央执行委员 方振武,安徽人,西北军旁系(直鲁联军背景)头目。他因反蒋活动遭长期软禁,后获释,但未恢复军政实权。

中央执行委员 熊克武,四川人,国民党元老,原川军九人团领袖,1918至1924年为四川省实际统治者。

中央执行委员 张贞,福建人,闽军头目,以漳州为中心掌控闽南军政。

中央执行委员 夏斗寅,湖北人,鄂军头目,掌控鄂中要地‌。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鲁涤平,湖南人,原湘军谭延闿派二号人物,其旧部自他1929年调离湖南后逐渐被何键整合。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杨爱源,山西人,晋绥军十三太保之一,其以“稳健实干”受阎倚重。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赵丕廉,山西人,阎锡山核心幕僚,主推西北实业计划及地方自治‌。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鹿钟麟,河北人,西北军老五虎之一,冯玉祥重要助手,已失势。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黄旭初,广西人,新桂系骨干,其以“务实官僚”著称,推行地方自治、整顿财税及教育,强化桂系割据基础‌。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龙云,彝族,云南人,滇军(龙云派)首领。

地方实力派当选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含候补)基本情况

中央监察委员 张学良,辽宁人,东北军首领,名义上统辖东北,但九一八事变后实际控制区退缩至关内‌,且需依附南京维系华北残存势力‌。

中央监察委员 李宗仁,广西人,新桂系领袖。其主导桂系参与宁粤对峙,联合陈济棠等粤系势力共同反蒋‌。

中央监察委员 香翰屏,广东(今属广西)人,粤军陈济棠派核心将领,主掌广东东江防务及地方治安。

中央监察委员 张发奎,广东人,粤军张发奎派首领,其早年以“铁军”第四军北伐闻名,此时退守广西,协防桂系对抗南京政府。

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黄绍竑,广西人,新桂系三巨头之一。其主推“三自政策”强化地方控制,但粤桂合作中与陈济棠权力摩擦加剧,导致桂系内部话语权渐弱‌。

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商震,河北(原籍浙江)人,晋绥军头目,他在中原大战后遭阎系旧部架空,遂脱离晋绥军体系,转而依附蒋介石。

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缪培南,广东人,陈济棠核心幕僚,负责广州防务及陈济棠嫡系部队的整训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派系   两广   晋绥   地方   西人   幕僚   中央委员   实力派   配额   广东   国民党   军人   中央   委员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