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英伟达被国家约谈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
就在近日,英伟达凌晨发声明否认有后门,但却没什么人买账
而约谈只是开始,没过几天中国甩出纳米压印光刻机,打得美方措手不及
美国不仅计划泡汤,筹码还变少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纳米压印光刻机又是个什么?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上半年,黄仁勋为了让美国政府解禁对华出口H20,可以说是中美两头跑
好不容易让美国松了口,他就马不停蹄跑到台积电追加30万块H20芯片,准备在中国市场大干一场
谁知到还没过半个月,国家网信办就发了通知说H20芯片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网信办要求他们在8月15日之前,提交证据和第三方的审计报告。
这件事直接将英伟达送上各大平台热搜,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300亿美元。
全网骂声一片,一致要求英伟达给个说法,可它却一声不吭。
直到一周后的8月6日的凌晨,它才慢慢悠悠的发表公告。
但不是认错道歉,而是坚决否认自己没有后门,称芯片绝对安全,还列了一堆技术术语解释。
英伟达给了大家一个说法,但奈何民众不买账
原因很简单,英伟达说到底是一家美国公司,在中美芯片博弈的关键时期,它的立场并不完全中立。
国家为什么约谈英伟达?
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众议院提出的《芯片安全法案》,里面明确要求出口的芯片必须装追踪模块。
中国作为全球进口芯片最多的国家,对芯片安全尤为敏感
所以美国的这条法案直接踩在了我国的雷区。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法案是5月19号提出的,可还没两个月,特朗普就召见了黄仁勋,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就解禁了英伟达的对华出口。
两天后,黄仁勋第三次访华,放出消息,提前给H20造势。
事件链接的太紧密和凑巧,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有什么猫腻。
而且有专家分析了在英伟达H20芯片的技术文档,文档中提到一个DCSM模块,表面上是管理工具,但谁能保证它不是监听工具?
所以英伟达光嘴上说没用,必须提交切实的证据,且经过我国专业的检测团队查验,确认没问题了才能进入市场。
不得不说,美国简直把“双标”贯彻的淋漓尽致。
他们一边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一大堆中国芯片企业拉入制裁名单,但他们自己却不断向其他国家输送有问题的芯片。
而中国一套连招就把美方打的措手不及
8月7日,英伟达发表声明的第二天,国内新闻报道,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台纳米压印光刻机PL-SR正式交付!
这是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这台设备能做到线宽10纳米以下的工艺,打破了日本佳能的技术垄断!
一直以来,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一直被西方垄断,我们不仅学不到技术,也买不到高端的设备。
现在PL—SR的出现相当于中国在光刻技术上另辟蹊径,用石英模板直接把电路图案压到晶圆上,突破了传统光刻机在光学衍射的限制。
更重要的是,这台机器能大幅降低芯片生产成本,尤其是存储芯片、功率半导体这些领域,增加了中国芯片在国际的竞争力。
这台机器的背后是多位从业经验二十度年的专家,和无数博士、硕士等人才,耗时五年研发出来的。
虽然PL-SR纳米压印技术仍然有些局限性,但它的问世给中国芯片制造领域开了个好头
在英伟达被约谈的这个时间点,我国来了这么一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芯片筹码
美国一直想用“阉割版”芯片,来放缓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技术进步。
这种芯片性能被故意调低,价格却不便宜,摆明了是想让中国花大价钱买“次品”。
他们甚至还打算在芯片里放点”脏东西“,把我国的信息安全搅得天翻地覆。
但现在这一招已经不管用了,我们自己的芯片越做越好,美国芯片不再是我们的首选。
约谈英伟达,更是直接断了他们想搞事的念头。
而这场博弈不只是芯片本身,而是整个技术生态的较量。
英伟达的CUDA平台一直是AI开发的标配,而华为的MindSpore、百度的PaddlePaddle这些开源框架正在快速崛起,英伟达的生态垄断正在被打破。
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的飞天系统抢下亚太市场的头把交椅,亚马逊AWS都得往后站
更别提FPGA和EDA工具这些芯片设计的关键领域,中国企业都在快速追赶,已经能支持5纳米工艺的设计。
国产替代不只是换个芯片,而是整个技术生态的重建
从硬件到软件,从设计到制造,中国正在一步步摆脱对西方的依赖,过去那种“用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后,自主创新才是硬道理!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