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中央财政将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城市给予定额补助,单个城市最高补助12亿元。
中央拿出真金白银下场支持,不仅提振了各方参与城市更新的信心,更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实际从去年开始,住建部就提出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超额完成5.4万个的年度目标任务。今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明确提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城市更新项目往往资金需求量大,运转周期长。所以从去年开始,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并给予定额补助。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首先,中央财政亲自下场,拿出真金白银,能直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解决城市更新项目起步资金的问题。其次,中央财政资金采用专款专用的方式,能够确保资金聚焦于那些最急需改善、对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领域和项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管好进度、质量、安全,项目开发更有序,戳此了解最后,定额补助采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预示着城市更新今后不再大面积撒网,而是将经济资源向特定城市集中,更加注重精准性和实效性。而和2024年相比,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又有几个明显变化:2024年城市更新支持政策,仅支持15个示范城市,而到了2025年,名额扩大到最多20个城市。2024年城市更新支持政策支持对象是地级及以上城市,范围包括地级市、副省级城市以及直辖市等。而2025年改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将规模较小的地级市排除在外。2024年城市更新支持政策重点向超大特大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大城市倾斜,代表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重庆、成都等。2025年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代表城市有广州、深圳、兰州、西安、郑州等。2025年城市更新支持政策,除继续重点支持地下管网更新、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外,还提出“既有片区更新改造要注重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一体打造,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要求,符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城市更新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这一会议精神。2025年城市更新行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新增了“城市更新机制建设”。一是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比如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城市更新项目储备库建设、建设成效后评估机制等。建立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有助于城市提前规划和储备一批成熟的城市更新项目,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和质量,确保资金能够精准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管好进度、质量、安全,项目开发更有序,戳此了解比如2024年,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全方位查找城市短板问题。16个省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加强项目谋划、常态化储备和动态调整。其中上海就建立了市、区两级城市更新项目入库管理机制。首先,各区政府结合城市体检报告,拟定城市更新项目,纳入区级项目储备库,组织为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编制入库方案并申报纳入市级项目库。其次,市更新办组织专家评审、部门联审,研究项目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提出项目入库批复意见,进入市级项目库可享受规划、土地、融资、建管、运营等政策支持。宁波则建立了“街区体检—街区策划—意见征求—审查备案—成果公告”的工作流程。结合城市体检,形成存量资源一张图,引导分区分类进行更新改造。二是资金安排和筹措机制,比如财政资金方面,要充分运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效能。金融支持方面,探索优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资金安排和筹措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城市更新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比如2024年,12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奖补或贷款贴息,12个省发行专项债近1000亿元用于各类更新改造,还有28个城市设立城市更新基金,总资金规模达4550亿元。其中南通就设立了城市更新资金超市,由市住建、发改、财政、金融等7部门主办,主要提供政银企信息沟通对接、政策解读和项目资金申报、项目储备摸排和预先论证、优化资金申报审批流程、跟进项目资金落实情况等5项服务。江苏则出台了“城新贷”财政贴息实施方案,对城市更新重点领域和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中长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据测算,省财政按1个百分点进行贷款贴息,按年补贴4亿元计算,可至少带动当年新增投资570亿元。三是用地保障和审批机制,包括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规划制度,适用于改造类项目的城市更新项目审批制度,城市更新有关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等。这种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更新中的用地保障和审批效率问题,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比如部分地方就通过允许复合利用存量用地,完善土地用途变更、建筑功能转换等政策,推动存量资源用起来。其中江苏就专门印发文件,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鼓励制定存量建设用地用途转换负面清单,支持符合国家和省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五年过渡期政策的更新活动。成都则对城市更新项目中保留历史建筑、工业遗产、额外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增设电梯消防设施等不计入容积率。中央最新部署
城市更新迎来新一轮高潮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任务要求。这意味着城市更新已从最早的“有序推进”,到现在进入到“大力实施”的新阶段。2025年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更将城市更新定位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明确其承担“提升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双重使命,定位再度拔高。之后,从中央到地方,也纷纷出台细则,明确未来城市更新的发力方向和目标。第一类是民生项目,比如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城中村改造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等。第二类是发展项目,比如更新一批老工业区、旧厂房,植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功能,推动产业转型等。第三类是安全项目,比如再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公里以上;再完成1000个排水防涝设施重点项目;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等。北京今年计划实施500个老旧小区整治,治理背街小巷1100条;上海计划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广东计划推进3000个城市更新项目,投资额超4000亿元;浙江计划投资1000亿元改造城中村6万户,开工老旧小区196 个;四川计划改造城中村10万户、新开工安置住房14万套,改造城市危旧房3.3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