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三进故宫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世界宣布:全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不过,毛主席是否进入故宫内部,很多人并不清楚。

关于毛泽东主席是否曾踏入故宫的疑问,时任故宫博物院保卫科科长韩炳文的珍贵回忆给出了明确答案 ——1954 年 5 月 17 日至 20 日,短短四天内,毛主席三次走进故宫,留下了一段兼具历史温度与精神启示的往事。那些定格在红墙下的细节,不仅还原了领袖的亲民形象,更藏着共产党人对待历史文化与人民群众的初心密码。

一、初入神武门:城墙上的民生关切

1954 年 5 月 17 日下午,韩炳文接到紧急通知时,最初被告知中央领导将从西华门入宫,未及细想的他刚赶到西华门,又接到改从神武门进入的指令。当他气喘吁吁奔至北门内广场,看到几辆小汽车缓缓停下,那个身材魁梧、身着灰色中山服的熟悉身影出现时,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 —— 来者正是毛泽东主席。

彼时的毛主席脚登布鞋,手中握着一根竹竿,沿着神武门内的东马道拾级而上。刚登上城墙,他便被墙缝中丛生的苜蓿草吸引,指着草丛轻声说道:“这不是苜蓿嘛?这可是好东西呀。” 这句不经意的感叹,悄然流露着他对农事民生的天然关切,即便身处皇家城墙,目光仍未离开滋养百姓的寻常草木。

行至距东北角楼南约 20 米处,毛主席在马扎上坐下休息。他注意到站在不远处的韩炳文,主动让警卫员请他过来,还特意吩咐警卫员搬来马扎让其落座。当韩炳文汇报到故宫群众工作部负责接待各界群众与外宾时,毛主席笑着打趣:“我也是群众,你们群众工作部也应该来接待我嘛。” 一句诙谐的话语瞬间化解了紧张气氛,让在场的人深切感受到领袖与群众的平等情怀。

得知韩炳文 15 岁参军、文化程度不高,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叮嘱:“现在你要挤时间,抓紧学习,补上文化这一课。既然到文物单位来工作,那就应该多了解文物方面的知识。” 这份对普通干部成长的关心,如同长辈对晚辈的教诲,温暖而恳切。随后走到上驷院附近,毛主席指着墙下绿瓦建筑询问用途,当听到 “南三所是皇子读书的‘皇家托儿所’” 的回答时,他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对历史细节的审视。

夕阳西下时,毛主席在东华门城楼的台阶上坐下,点燃一支香烟,静静望着城外渐起的灯火与熙攘行人。身后的紫禁城被霞光染成金色,将他的身影勾勒出一道金边。此刻的他或许在回望青年时代来京求索的岁月,更在思索如何让这座古老都城真正服务于新生的人民政权。因天色渐暗且古建筑未装电灯,他只得暂别故宫,却为次日的再来埋下伏笔。

二、再登西马道:城墙内外的军民同心

5 月 19 日下午,毛主席再次出现在神武门,这次他选择沿西马道登上城墙。行至西北角楼附近,几门解放军高射炮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走近炮位,对值班战士说:“你给我操作一下吧。” 战士利索地完成瞄准、转动等动作后,毛主席沉吟道:“高射炮放到这里不太合适吧,等人家飞机到这儿再射击就太晚喽。” 一句专业的判断,尽显军事领袖的敏锐洞察力。

这场平静的视察被城墙外的惊喜打破。几位眼尖的女中学生最先认出毛主席,激动地喊出 “毛主席万岁” 的口号。声音迅速传开,市民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欢呼声此起彼伏。毛主席停下脚步,面带微笑向人群挥手致意,城墙内外形成奇妙的呼应 —— 他在城墙上向南行走,群众便在墙外紧随涌动,直至午门广场已聚成人山人海。

原本计划从午门出宫的毛主席,在工作人员临时安排下改由西华门离开。车窗外,“毛主席万岁” 的呼声不绝于耳,他始终保持着挥手的姿势。这场意外的相遇,没有刻意的安排,却成为军民同心最生动的写照。故宫的红墙曾见证过皇权的威严,此刻却见证着人民领袖与群众之间毫无隔阂的情感联结。

三、三至午门楼:文物中的历史沉思

5 月 20 日下午四点多,毛主席在罗瑞卿陪同下,经午门东掖门第三次进入故宫。这次他径直登上午门城楼,专程继续参观前日未看完的 “全国出土文物展览”。与前两次的信步游览不同,此刻的毛主席神情专注,在每件展品前都驻足良久,有时还会俯身细看说明,偶尔轻声询问展品的年代与出土背景。

从远古陶器到商周青铜器,这些沉默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毛主席对文物的珍视,早已融入治国理念中。他曾多次强调 “保护文物也是保护历史”,而这次连续两天专程看展的举动,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约两小时后,参观结束,毛主席从午门缓步走下,结束了短短四天内的三次故宫之行。

四、红墙深处的精神启示

毛主席三进故宫的往事,虽已过去七十余年,却在韩炳文珍藏的合影与回忆中愈发清晰。这段历史留下的不仅是领袖的亲民印记,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在对待历史文化上,毛主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清醒认知。他没有将故宫视为封建残余,而是看作 “人民的文化遗产”,通过关心文物保护、叮嘱干部学习历史知识,确立了保护与传承的基调。这种 “取其精华、服务人民” 的态度,为故宫从皇家禁地到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其实,毛泽东钟情于故宫, 还有一条原因, 那就是向故宫借阅书画。他每次借阅书画, 都有清单, 并及时送还。故宫至今还保存有两份毛泽东借阅书画的目录:一次是1959 年10 月23 日,由中央办公厅陈秉忱经手,借阅书画20 件;另一次是1963 年2 月11 日, 由田家英经手, 借阅书画26 件。这两次所借均为明清两代名人作品, 从目录上看, 毛泽东在绘画上喜爱山水花卉, 在书法上喜爱草书。毛泽东酷爱字帖, 让秘书把所有的字帖集中起来放在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历史   故宫   故事   午门   城墙   西华   群众   文物   书画   马道   领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