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在央视开播 以光影为笔 与历史对话

8K纪录片《千年文物》海报。 受访者供图

11月3日,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8K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第一季“大唐盛世”在CCTV-2黄金档开播。该片以超高清视角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长河,近距离领略千年文物的磅礴气韵,开启一场跨越古今的文明对话。

赓续文脉 不负时代嘱托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盛唐以无与伦比的开放胸襟与文明交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8K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由西影传媒等共同出品,以气象万千的盛唐图景为宏大舞台,用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唐三彩载乐骆驼俑、鎏金铁芯铜龙、盘口细颈淡黄色琉璃瓶等国宝级文物为线索,展现国宝里的盛世细节。

纪录片云集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300余件藏品,其中有18件国宝级文物、7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

《千年文物》中每一件历经沧桑、巧夺天工的国之重器,都不再是博物馆中静默的陈列,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它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直观而深刻地揭示了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团队将近30个人,大家用3年时间打磨这个作品,可以说是在用生命做好每一帧画面。”西影纪录片总制片人仇芳介绍,“我们在博物馆的每一次拍摄,都是跟历史的一次对话。我们拍的是文物,更是时间长河里的印记。”

“《千年文物》以陕西地域现存文物宝藏为线索展示大唐盛世,很值得一看。”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拜根兴介绍,影片展示的文物均是陕西各地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涉及的每一件珍品,都告知观众藏品所在博物馆名称。这既是一种严肃编辑态度的体现,又是对陕西地域辉煌历史的展示宣传,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大胆尝试。影片中展示了各种技艺的发掘及现代传承。独特的制作手法、精心制作的影片、震撼的内容,相信会获得观众的喜爱。

创新表达 赋能文物新生

《千年文物》的诞生,是陕西深入践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的成果。该片并非简单的文物记录与堆砌,而是以创新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实现了对文物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当代价值的有效激活。

纪录片综合运用8K超高清、AI等前沿技术,通过微距镜头刻画与动态动画,还原文物细节,将静态文物转化为沉浸式视听盛宴,用“技术+艺术”的方式让国宝“开口说话”。观众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唐第一金碗”上猎物的骄傲表情、唐代捶揲技术打造的最薄处仅约0.1毫米的银芙蕖花瓣,还能看到一根金线的制作过程。

在影视技术创新应用领域,《千年文物》首次系统提出“文物影像化工程”,为文物建立“视觉生命档案”。

影片运用8K超高清摄影,使陶俑的打磨痕迹、织物罗纱的纤细肌理都纤毫毕现。一系列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文物的动态复原与历史场景再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以胡旋舞俑的舞姿为例,腰线弯度、脚尖重心、衣褶飞扬的弧度,均建立在大量考古图像与壁画运动轨迹的建模基础上。每一处场景复原都需通过考古依据是否充分、艺术表达是否合理、技术参数是否真实的“三重审核”。

纪录片导演李成才认为,《千年文物》是用8K超高清技术与AI工具协同做历史类纪录片的一次有益探索。他说:“8K超高清的纪实拍摄很扎实,能够保留纪录片最不可替代的真实力量——场景感、呼吸感和在场性。这些真实,AI怎么也不能替代。与此同时,影片也在探讨AI如何与现实拍摄的场景与空间有机融合,在不削弱纪实基础的前提下,服务历史叙事与技艺传承。”

《千年文物》不仅是一部影像作品,还致力于构建“纪录片+”文化新生态。仇芳说,这是一个跨越历史、贯通文明的长期影像工程,以探索纪录片发展的更多可能性,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据介绍,同步上线的“千年文物·承光共岁”主题定制文创礼盒,收录“三彩腾空马”“鎏金走龙”等盛唐文物的衍生产品,实现荧幕艺术至实体文创的创新转化。西影携手中国联通、4K花园创作的《千年文物》VR版已完成制作,让千年文物触手可及;与法门寺博物馆合作构建XR大空间再现历史场景,让观众“走入”历史现场;推出的“跟着《千年文物》游陕西”旅游线路,让观众从荧幕上探寻历史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历史   纪录片   光影   文物   央视   千年   历史文物   陕西   盛唐   博物馆   观众   大唐   鎏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