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一杯咖啡提神
中午外卖解决
晚上加班到深夜吃个夜宵
偶尔再来点“续命”小甜水犒劳辛苦的自己
——这是现在很多“上班族”的日常
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
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
……这些看似寻常的职场习惯
其实都在悄悄“推高”血糖!
值得关注的是,糖尿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
过去,糖尿病常被视为“老年病”,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甚至二十多岁的职场新人,因作息紊乱、体重超标、高脂饮食及长期压力,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糖尿病并不是突然得病,它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展。
糖尿病早期症状非常隐匿,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仅约三分之一,多数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
如何及早发现糖尿病的“蛛丝马迹”?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但很多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如疲倦乏力、口干易饥、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反复泌尿感染、伤口愈合缓慢等,需警惕糖尿病可能,建议尽早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糖尿病早期可通过积极干预达到糖尿病缓解,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摆脱药物治疗,但若不及时干预血糖,长期高血糖就可能损伤心脑血管、肾脏、眼、神经等多个系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寿命。
对职场人而言,健康是奋斗的基石。“人民”专家给出几点建议,送给每一位为生活拼搏的你:
1
吃得讲究
少糖少油,尽量减少含糖饮料、甜食及精加工食品的摄入,代糖饮料也不建议大量摄入;
主食中可适当加入粗粮(如燕麦、玉米、全麦面包),每餐大约“一拳”主食,“一掌”蛋白质及“一捧”蔬菜;
三餐定时,不暴饮暴食。
2
动得规律
久坐一小时,起来走一走、伸个懒腰;
每天坚持3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用楼梯代替电梯,午休时刻可户外散步10-15分钟。
3
心态平和
长期压力、焦虑都会影响血糖;
可以尝试冥想、运动、听音乐、户外活动等方式放松;
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测一次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或血压血脂异常者,应增加监测频率。
确诊糖尿病患者应该每3月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及生化;每年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5
体重管理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正常范围为18.5~23.9kg/m2,男性腹围正常应小于90cm,女性腹围正常应小于80cm,保持理想体重是预防糖尿病和糖尿病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积极生活方式干预后减重仍不理想可就诊医学减重门诊。
11月14日国际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 “糖尿病与幸福感”
幸福感,不只是工作顺利、生活安稳
更是身体与心理健康
关注职场血糖,让健康与幸福同行
为响应2025年国际糖尿病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将举办“世界防治糖尿病”义诊活动
诚邀广大公众积极参与
一起关注血糖,守护健康

想了解——
如何科学控糖?
日常饮食该怎么搭配?
胰岛素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居家血糖监测和护理技巧有哪些?
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让我们相约义诊现场
识糖、控糖、享健康
从关注血糖开始
为幸福生活加分!

关于血糖健康,更多链接→
更多专业知识,敬请关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成立于1986年,目前开设16种专病专业门诊,配备如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代谢综合诊断系统等先进诊疗技术,已实现糖尿病、骨代谢、甲状腺及相关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各种内分泌代谢病的系统化诊疗。在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防治、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完善了从糖尿病前期、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精准筛查及治疗体系。

供稿 | 内分泌科 龚思倩
编辑 | 张贺
声明 |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号:rmyy 1918)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