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慢慢发现一个扎心的事实:
年轻时以为,兄弟姐妹的感情是天生的,怎么都不会淡。可到六十岁回头看,多少亲兄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多少亲姐妹成了“一年打不了一个电话”的路人。
为什么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人,有的能一辈子热热闹闹,有的却渐行渐远?
我琢磨了大半辈子,到如今才想明白:兄弟姐妹的感情好不好,真不在嘴上喊几句“亲”,而在于三件事——钱分得是否明白、事办得是否公道、心里是否留余地。
人常说:“亲兄弟明算账。”这话听着有道理,可细想想,算得太明白,感情就淡了。
我有个朋友老张,兄妹四个。父母生前留下点存款,本来不算多,可几个兄妹一分钱一分账,连看病花的票据都要对半清算。结果呢?账是清了,可心也凉了。老张叹气说:“我们几个,怕是再也凑不到一块儿吃顿饭了。”
反倒是我大姐家,父母去世后,留下的老宅拆迁分款。她一句话:“我条件好点,钱你们分去,我只留点念想。”这话一出口,兄妹几个都心软了。小弟主动提出少拿点,大妹也说别计较了。那次以后,他们家感情反倒比以前更紧了。
所以,六十岁后我才明白,兄弟姐妹之间,钱不是不能谈,而是别斤斤计较。钱算得太细,就像拿刀子划在血脉上,看似公平,实则伤情。
兄弟姐妹之间,钱太算计,就像刀子割在血脉上。
兄弟姐妹在一起,总会遇到大事小情。老人看病、子女婚嫁、家族聚会,这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态度。
我老伴有个二姐,是出了名的公道人。每逢过年,她提前张罗聚会,菜钱她先垫上,回来再大家AA,不多收谁、不少谁。老人住院,她第一个请假跑医院,轮班表也安排得妥妥当当,谁也说不出话。因为她在中间撑着,兄妹几个心里都服气,几十年下来,感情反而更厚。
可有些人就不同了,遇事总想着自己。“谁去照顾老人?我忙。” “这次礼金谁出?我没钱。” 好事他上,麻烦他躲。次数一多,兄弟姐妹心里就有了疙瘩。再见面,也只剩寒暄。
有人说过一句话:“兄弟姐妹不是用来利用的,而是用来守护的。”
做事讲公道,不贪不躲,才是走得长远的秘诀。
有句话叫“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兄弟姐妹之间最怕什么?不是没钱,也不是没事,而是没心量。
我表舅家有个三妹,性子直,有啥说啥。小时候兄妹几个经常吵,但过后她总能主动去说句“算了”。正是这份不计较,才让他们几个能一直走到现在。逢年过节,哪怕大家都七老八十了,还能像小孩一样围坐一桌,嘻嘻哈哈。
而另一个熟人王大爷家,兄妹感情就走到头了。就因为当年一场婚礼,礼金少了两百块,妹妹一直记恨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老人都去世了,他们兄妹见面还是面红耳赤。王大爷感慨:“不是没机会和好,而是心里没给余地。”
六十岁的人都该明白,兄弟姐妹之间,少一点针尖对麦芒,多一点包容退让,日子才好过。别总想着争对错,有时候一句“算了”,比赢一场嘴仗更值钱。
有人说:“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父母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这话刺耳,却是真相。
亲情不是天然保鲜的,它也需要用心去维系。常联系、常走动,心才不会凉。
打个电话,问一句“吃饭了吗”;过节时,提点水果去看看;哪怕一条短信,也是心意。
别等到有一天,兄弟姐妹真的散了,再去后悔。人生走到最后,能和你说起童年趣事的人,除了老伴,恐怕就只剩下他们了。钱再多、房子再大,也换不来一声“哥”“姐”的叫唤。
六十岁后才懂:兄弟姐妹的感情,不是血缘拴住的,而是钱别算得太清、事别做得太偏、心别放得太窄。别等到散了才后悔。
趁现在,多坐坐,多聊聊,比日后孤身一人对着冷清的房子强上百倍。
友友们,你们和兄弟姐妹的感情如何?是越走越近,还是渐行渐远?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