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曾预测放开二胎,人口会急剧上涨,现如今却被现实狠狠打脸

“每家能生俩,新生儿很快破4000万!”在2015年冬天,这样的预测在全国热议。要知道独生子女政策那阵子,为多要个孩子大家花样频出,有人甘愿交天价罚款,甚至躲进深山老林。。。

按这势头,政策一松绑,大家还不得扎堆生?可谁能想到,现实竟成了“大型翻车现场”——新生儿不仅没暴涨,反而一年比一年少。

预测有多敢说,现实就有多骨感

说新生儿能冲4000万,可不是随口喊。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团队算出来的“权威数据”。消息一出,母婴行业像打了鸡血:奶粉厂连夜加开生产线,生怕供不上货;幼儿园老板拿着钱到处找场地,琢磨着怎么扩建;小区里的母婴店也跟风扩招店员...

可热闹劲儿撑了没两年就蔫了。2016年政策落地头一年,新生儿1786万,比上一年多了131万,看着还行,但连预测数的一半都没到。2017年更明显,数字掉头往下走:1723万、1523万、1465万……到2022年,直接跌破千万大关,只剩956万。

2023年再创新低,902万这个数,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低,跟2016年比,几乎砍了一半。

从“偷着生”到“不想生”,差的不只是政策

同样是生孩子,现在“不想生”和当年“偷着生”简直是极致反差。独生子女政策严的时候,惩罚有多狠?超生了,工作可能没了,家里的缝纫机、自行车都能被拉去抵罚款,农村还可能扣口粮。可即便这样,照样有人躲着生、偷着生,甚至生三四个。为啥?因为那时候养孩子,成本低得只用“添双筷子”。

那会儿哪有什么奶粉钱?大多是母乳喂养,加点米糊糊就能糊弄大。衣服更是“传家宝”,老大穿旧了缝缝补补,老二、老三接着穿。上学更简单,学费就几块钱,放学自己跑回家,家长根本不用管。

现在呢?养个孩子简直像“吞金兽”。要知道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只有3.9万元,但是在大城市养一个孩子一年花10万都打不住,这收入压根填不上养孩子的窟窿。

更愁人的是妈妈们的职场困境——某招聘平台统计,妈妈们求职时都会被问“能不能保证不影响工作”、“有没有生二胎的打算”?而且现实压力确实大,现在孩子上学距离都远不说,接送时间更是和上班时间高度重合.....

有个数据特别扎心:1980年,女性平均生育年龄24岁,差不多刚结婚就生娃;到2023年,这个数变成29.4岁,好多人三十好几了还在犹豫“要不要生”。不是不想生,是真的生不起、养不起,连时间和精力都耗不起。

说到底,生孩子这事儿,从来不是政策松了就有人抢着来。过去“多子多福”,是因为孩子能帮家里干活,成本低;现在年轻人算的是“生娃账本”,背后是房贷、教育、职场三座大山。专家当初只看到了“能生”的政策空间,却没算清年轻人“敢不敢生”的现实账单。

结语

如今,各地开始发育儿补贴、建公立托育园,可效果还得慢慢看。毕竟生育意愿这东西,就像种庄稼,得先把土松好、肥施足,才能盼着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育儿   现如今   急剧   人口   现实   专家   政策   孩子   新生儿   独生子女   奶粉   母婴   中国人民大学   家里   年轻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