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亿股民的兴奋要来了,这绝非空穴来风:公募锁定四季度四大赛道,外资单月狂买 46 亿美元创年内新高,更有多重逻辑指向 “沪指迈向万点” 的长期趋势。这不是短期情绪的爆发,而是资金、政策、产业三重共振的必然结果。看懂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才能在新一轮行情中站稳脚跟,而不是在震荡中迷失方向。
当前市场的乐观情绪,源于 “机构布局 + 外资加仓 + 长期逻辑落地” 的明确信号,每一个都直指行情主线:
基金经理对四季度 “震荡抬升” 的判断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基于 “资金 + 政策” 的双重支撑:居民存款搬家持续(136 万亿元储蓄待入市),海外资金加速涌入,叠加政策对科技、消费的精准呵护,让科技股、新消费、互联网、创新药成为布局核心。
这四大方向并非孤立存在:科技是产业升级的核心,新消费是内需复苏的抓手,互联网受益于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后的盈利修复,创新药则依托研发突破迎来估值重塑。比如新消费中的 AI 手机、AI PC 赛道,已呈现 “政策补贴(3C 数码以旧换新)+ 技术创新(AI 赋能)” 的双重催化,联想集团等龙头 Q3 净利润同比增长 48%,就是最好的业绩印证。
9 月外资净买入 46 亿美元,全年累计 180 亿美元达去年 2 倍多,这种量级的增持传递出明确信号:外资正押注中国 “科技 + 高端制造” 的长期潜力。从持仓看,半导体、高端制造是加仓重点,保险、传统消费被减持,这与国内资金流向高度契合。
中芯国际、宁德时代等标的持续获外资增持,本质是全球资金看到了中国资产的 “不可替代性”—— 华为芯片突破打破科技封锁,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稳居第一,这种竞争力带来的价值重估,让 A 股成为全球低估值资产中的 “稀缺品”。
“沪指 3-5 年突破 6000 点、迈向万点” 的判断,核心支撑是中国经济动能的根本切换:从过去的 “房地产 + 基建” 转向 “科技 + 高端制造”,以 “世界工厂 + AI 引领者” 的双重身份参与全球竞争。这种切换不是短期政策刺激的结果,而是工业化完成后产业升级的必然,也是 A 股从 “结构性行情” 走向 “全面价值重估” 的基础。
短期信号需要长期逻辑支撑,这 6 大因素如同 “压舱石”,让 A 股长牛具备了可落地的现实基础:
中国已逐步进入长期低利率格局,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 1.8% 以下,远低于过去余额宝 7% 年化收益的时代。在低利率背景下,资金会更主动地流向具备成长潜力的资产 —— 科技股的高市盈率、消费股的稳定现金流,都因低资金成本获得了估值支撑。这也是全球市场的共性规律:利率下行周期中,权益资产往往能走出长期牛市。
房地产市场从 18 万亿元峰值回落至 10 万亿元左右,大城市房价回调 30% 后,政策托底推动行业进入 “可持续新常态”,彻底化解了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制造业 “反内卷” 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高端制造企业效益稳步回升,与科技产业形成 “双轮驱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动能。
华为先进芯片自主突破、DeepSeek 在算法领域打破美国垄断,标志着中国科技从工业革命的 “参与者” 升级为 “引领者”。这种突破彻底消除了 “科技卡脖子” 的不确定性,让半导体、AI 等赛道从 “题材炒作” 转向 “业绩兑现”。中芯国际 14nm 产能满负荷运转、AI PC 渗透率 2027 年将达 70%,都是科技产业进入高景气周期的直接证据。
在外部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军事力量在无人机、六代机、航母等领域的领先突破,与 “世界工厂” 的制造能力形成互补,既保障了国家发展的安全环境,也提升了战略谈判的主动权。对资本市场而言,“安全可控” 的预期大幅降低了风险溢价,让外资更愿意长期配置中国资产。
美元受美债规模扩张冲击,全球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加速。人民币凭借 “绑定实体工业产品” 的独特优势,在 “一带一路” 与上合组织框架下成为重要选择。A 股与 H 股作为人民币资产的核心载体,自然吸引全球资金涌入 —— 这也是外资持续加仓的底层逻辑之一。
国内资金储备充足:136 万亿元居民储蓄有入市潜力,险资股权投资比例上限从 8% 提至 30%,释放数十万亿元增量资金。海外资金积极跟进:在全球股市估值偏高的背景下,估值处于低位的中国资产成为 “抄底共识”。这种 “内外资金合力” 的格局,是 A 股走出长牛的关键资金保障。
行情来了更要保持理性,盲目跟风只会 “赚指数不赚钱”。这 3 点操作纪律必须牢记:
公募与外资看好的 “科技”,是有技术壁垒和业绩支撑的硬科技(如半导体设备、AI 终端),而非无实质业务的小票;“新消费” 是 AI 赋能的智能终端、政策补贴的 3C 产品,而非传统的夕阳品类。重点关注三类标的:
虽然主线明确,但四季度仍可能有震荡。建议仓位按照 “5:3:2” 分配:5 成仓位配置科技、高端制造等核心主线,3 成配置消费、创新药等补涨方向,2 成留作现金子弹,应对可能的回调。本金低于 10 万元的散户,持仓别超过 3 只,盯紧核心标的比 “撒网” 更有效。
这轮行情是 3-5 年的长牛起点,而非短期脉冲。遇到个股回调 10%,先看产业逻辑是否改变(如科技股是否有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若逻辑未坏,反而可低吸;遇到涨超 30%,结合估值与业绩判断是否止盈,别因贪心坐过山车。记住:长牛中,“拿住好票” 比 “频繁换股” 赚得更多。
2.5 亿股民的兴奋,源于看到了 A 股 “价值重估” 的曙光。3 大重磅信号点燃短期行情,6 大支撑筑牢长期根基,这轮行情的核心是 “中国资产的全球定价权重塑”。但无论行情多乐观,都要记住:牛市里亏钱的人,往往是那些追涨杀跌、脱离业绩、忽视纪律的人。
抓住科技与高端制造的主线,保持均衡仓位,立足长期逻辑,才能在这轮长牛中真正赚到钱。A 股的下一个里程碑,或许就藏在你现在的理性布局里。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