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内光政:日本海军并不是为了与美国或英国开战而建立的!

米内光政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名政治家,于1880年3月2日出生在岩手县南岩手郡三破村,是旧盛冈藩武士米内光政的长子,并进入海军学校学习。

在学习期间,米内光政做了很多的笔记,而且这些笔记的质量都相当不错。他会从各个角度来处理问题,直到对解决方案感到满意为止。

他当时的老师了解米内学习的方法,对他很感兴趣,并说:“如果他学习顺利,他会成为天才。不,他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更有天赋的人。”

即使米内光政成绩不佳,老师仍然坚持保护他,并设法让他从海军学校毕业。

一、作为一名海军军官

1901年,米内光政正式从海军学校毕业,先在训练舰“金刚”号上服役,后又参加了日俄战争,隶属于第三舰队第16鱼雷艇中队。

甚至以海军中尉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对马海战。

日俄战争后,米内光政跑去海军战争大学做进一步的学习。

毕业后,他被任命为旅顺海军部参谋长。接着,又成为俄国驻圣彼得堡大使馆的助理武官。

在此期间,米内光政表现得相当出色,尤其是他的俄语水平,让驻俄监督官都为之感到大为惊讶,认为,“米内光政能完美地融入外国环境,是驻俄的最佳人选。”

据他的一位同学回忆说,米内光政是当时海军省唯一一个能在电话里说俄语的人。

1917年4月,米内光政被解除驻俄职务。之后,相继充当海军战争学院的一名教员、海军总参谋部参谋官、波兰驻地团长等职。

1923年,米内光政出任训练舰“岩手”号舰长。

1926年,米内光政成为军事指挥部第三课长。

1927年,米内光政出任第4鱼雷中队司令,参加特种大型演习。

1928年,任第一派遣舰队司令官。

二、转入预备役的危机

1930年,米内光政任海军中将,镇海港务部司令。

这个职位被认为是次要的,许多军官在担任海军基地指挥官后被调到了预备役部队。

也正因为如此,这段时间的米内光政比较的空闲,整天沉浸在读书之中。

不仅如此,他还做好了退役的准备,事实上海军正计划将他编入预备役。

不过,时任海军政务次官、熟悉米内将军的政治家牧山浩三了解到米内将军的情况后,力劝东乡平八郎让米内将军继续服现役,这使得米内光政避免了被转入预备役。

1932年,米内光政任第三舰队总司令。

1936年左右,米内光政担任联合舰队司令

1933年,米内光政任佐世保镇守府总司令。

1934年,他被任命为第二舰队总司令。

1935年,他被任命为横须贺海军区总司令。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事变发生时,米内光政正住在柳桥的一家茶馆里,对此事并不知情。他乘坐早上的第一班火车返回横须贺。

当米内光政抵达海军基地时,他和他的幕僚长井上重义认定政变势力是“叛军”,并采取行动镇压他们。

12月1日,米内光政被任命为联合舰队总司令。

三、成为海军大臣

1937年2月2日,米内光政就任林内阁海军大臣。

米内光政不喜欢军政府,在上任仅两个月后就被迫辞去联合舰队总司令职务后,他非常不情愿被任命为海军大臣。

由于财政拮据,当时日本军士家属的福利,特别是患病时的福利,一直得不到保障,这是历任海军大臣的共同忧虑。

身为新一任海军大臣的米内光政,曾就此向财务大臣咨询能不能在战略港口处建造大型医院,确保日本的士兵在患病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财政部很快就给予了正面的回复表示可以,但财政部也明确表示,不愿意承担在战略港口建造大型医院的费用。

为此,米内光政试图通过私营部门的捐款来弥补损失。

他在海军大臣官邸召集商界有影响力的人士,请求捐款,收到的捐款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使得其成功解决了历任海军部长关心的医疗问题。

8月9日,第二次上海事变发生后,米内光政在8月13日的内阁会议上,要求坚决应对,坚持派兵。

一天后,华北事变迅速激化为中国事变。

米内光政开始主张全面战争,并于8月15日出动海军航空兵从长崎越洋轰炸南京。

而且从这日起至8月30日,上海、扬州、苏州、句容、浦口、南昌、九江等地每天都遭到轰炸,使抗日战争的战火蔓延到各地。

1938年1月11日,在御前会议上,米内光政极力主张结束与德国驻华大使特劳特曼的谈判,并因此发表了“近卫第一次谈话”,提出“不应把蒋介石视为对手。

米内光政对此表示反对,要求结束同蒋介石之间的谈判。

在米内光政的强硬反对下,日本抛弃了这个在中国最有利的谈判伙伴,使得中日之间的冲突,迅速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

而且也使得当时正试图扩大在中国大陆利益的美国政府,对日本展现出十分不满的态度。

11月25日,五大臣会议,米内光政建议攻占海南岛,并得到同意。

1939年1月5日,米内光政继续任平沼内阁海军大臣。

他与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军务局长井上等人一起反对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

当苏联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时,米内光政为此哀叹道:“我们为什么不与苏联携手合作?”

8月,在五大臣会议上,财务大臣石渡正太郎向米内光政问道:“如果日德意与英法美苏之间爆发战争,海军的前景将会如何?”

米内直言不讳地回答道:“没有获胜的希望。日本海军并不是为了与美国或英国开战而建立的!”

平沼内阁辞职后,米内光政也跟着辞去海军大臣职务,成为军事顾问。

四、成为日本首相

1940年1月16日,米内光政在内务大臣汤浅仓平的帮助下,成功接替预备陆军大将阿倍信之,就任日本第37任首相。

米内光政就任后不久,也就是1月21日这一天,便发生了“浅间丸”号事件,一艘英国海军巡洋舰在千叶县房总半岛沿岸公海登上客货两用轮“浅间丸”,并将21名德国男性乘客作为战俘带走。

在公众对英国的批评声中,米内光正被迫与英国就释放德国乘客一事进行艰难的谈判。

与此同时,纳粹德国于5月开始入侵法国,随着德国继续其势不可挡的推进,迫使法国于次年6月投降。

之后,德国一直都热衷于同日本、意大利缔结三国军事条约。

而米内光政则明确反对三国同盟条约,理由是该条约必然导致与英美的战争。

这使得日本陆军同米内光政爆发严重的冲突,迫使陆军大臣畑俊六辞职。并且不派人继任。

由于当时法律规定海陆军大臣必须由现役武官担任,陆军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米内光政内阁无法正常运行,最终于同年7月22日米内内阁被迫全体辞职。

继任政府是曾担任总理大臣的近卫文麿公爵,第二次近卫内阁就此成立。

五、再次担任海军部长

卸任首相后,米内光政访问栃木县日光市,此事,无论他走到哪里,人们很快就认出了他,向他索要签名,并和他交谈。

9月15日,日、德、意三国海军高层就三国同盟举行会议,海军参谋长伏见亲王表示“事已至此,别无选择”,海军决定支持同盟。

次日,出席会议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向海军大臣及川幸四郎请求恢复米内光政现役,并任命其为联合舰队司令。

10月下旬或11月初,山本五十六向及川建议让米内恢复海军参谋总长的职务。

及川这次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11月底山本再次建议他任命米内为联合舰队总司令。

此时,伏见亲王同意任命米内光政为海军参谋长。不过,后来伏见亲王辞职时,提名长野修身为继任者。

及川是米内光政初中的学弟,很敬重米内,第三次近卫内阁成立后,及川曾试图让米内光政复任海军大臣。

让米内复出服役的所有努力都没有实现,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1944年,东条内阁倒台后,米内光政方才被召回现役,再次担任小矶内阁海军大臣。

米内光政被委托与前陆军军官小矶国昭一起组阁。

由于该内阁组阁情况特殊,两人被认为“类似副首相”,该内阁也被称为“小矶-米内联合内阁”。

米内光政重新当上海军大臣后,很快解雇了海军次官冈隆纯。

12月3日,米内光政视察了新雷部队,并在机场举行了阅兵式。

1945年,小矶内阁垮台,米内光政得以留任铃木贯太郎内阁海军大臣。

5月11日,德国投降后不久,在皇宫举行的最高战争领导会议上,针对与苏联的谈判,米内光政主张“应该从苏联获得援助”,但这一论点遭到外相东乡茂德的驳斥,后者表示“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在军事上和经济上能够利用苏联的阶段了”。

但铃木内阁最终决定请求苏联作为和平调解者并开始谈判。

在五月底举行的会议上,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主张在一次胜利后结束战争,但米内则主张尽早实现和平。

7月底,同盟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当时,很多日本高层都坚持认为有可能接受宣言,但阿南等最高统帅部成员坚决拒绝该宣言。

结果,铃木内阁却决定宣布“我们不会对波茨坦宣言采取强硬立场,而是将观望事态发展”。

然而,最高司令部无视内阁的决定,坚持要求铃木对这一宣言采取强硬立场,铃木迫于压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无视这一宣言。

这种无知的言论,盟军那边认为日本已经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接着便有了美国投放原子弹,以及苏联的加入对日战争。

从同盟国宣布《波茨坦公告》到铃木表示无知,米内对《公告》一直保持着暧昧的态度。

有批评认为,米内方面的这种模糊性,被阿南等人反对《波茨坦公告》的立场所掩盖,成为其沉默声明的重要原因。

原子弹爆炸、苏联参战后,米内光政与东乡外相强烈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以结束战争。

米内光政在内阁会议和最高战争领导会议上与反对接受并坚持在大陆进行决战的阿南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面对阿南“战局仍势均力敌”的言论,米内光政反驳道:“陆军大臣说势均力敌,但在布干维尔岛、塞班岛、莱特岛、硫磺岛、冲绳岛,我方都已败北。个别战役中或许有英勇事迹,但那与胜败是两码事。”

阿南反驳道:“我们可能输掉了战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输掉了战争。陆军和海军有不同的看法。”

米内光政答道:“无论你怎么说,日本都输掉了战争。”双方未能达成结论。

8月9日的天皇会议上,东乡重典、米内光政、平沼喜一郎坚持接受《波茨坦公告》,条件是“只保证天皇的地位”。

对此,阿南惟近、梅津美治郎、丰田副梦等人反对接受该协议,称“接受该协议应该附加很多条件,如果拒绝这些条件,就应该在本土进行决战”。

天皇同意了东乡、米内、平沼等人的意见,原则上决定结束战争。

8月14日,天皇在最高战争领导会议和内阁面前再次决定接受该建议,战争终于结束。

铃木内阁陆军大臣阿南惟近在战争结束当天自杀,并留下“斩首米内”的遗言。

然而,米内光政本人却选择以军人的身份接受法庭审判。尽管他预料到自己会以战犯身份被捕,并做好了可能被关进巢鸭监狱的准备,但米内光政最终并没有被列为嫌疑人。

美军一直在对米内过去的言行进行详细调查。

某位盟军最高指挥部军官在拜访其前秘书麻生隆夫时,突然提起了米内,说道:“关于米内大将,从出身到生平,我们已经进行了全面调查。”

“包括他为了反对日德意三国同盟和对美战争而冒着生命危险的事实,以及他在战争末期的行动,我们都了如指掌。米内大将绝不会被列为战犯。我们尊重米内大将。”

他甚至鼓励麻生隆夫为米内氏撰写传记。

11月30日,在海军省任职的最后一天,米内光政以海军大臣的身份发表演讲,宣读了《朝日新闻》海军记者准备的讲稿,最后说了一句“那么,各位再见了”。

币原内阁时期,海军省被废除,由第二复员省取代,米内成为日本最后一任海军大臣。

六、东京审判

在战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米内光政于1946年3月和5月两次出庭作证,始终维护昭和天皇的立场,称“我从一开始就认为战争没有胜利的希望,是反对的”

“虽然陛下本人强烈反对开战,但既然是内阁的一致决定,就不得不同意开战”。

随后他又将土肥原健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以及民间人士松冈洋介列为推动九一八事变、甲午中日事变以及日英美荷四国开战的责任人,追究陆军的战争责任。

但他从未说明东条英机是否应对此负责。

另一方面,在作为畑俊六的辩护证人出庭时,米内光政对畑俊六辩护说,他认为畑俊六是受到了他人的压力,畑俊六因独自辞去陆军大臣职务而导致米内内阁垮台,并被作为甲级战犯审判。

麦克阿瑟制定了不追究昭和天皇战争责任的政策,以便利用天皇占领日本,但一些同盟国认为天皇应该为战争负责。

麦克阿瑟的秘书,费勒斯准将把米内召到总部,并说:“对日方来说,证明天皇无罪将是最有利的。我认为即将开始的审判是最好的机会。我们必须确保东条英机在这次审判中承担全部责任。” 。

1946年,米内光政被禁止担任公职。

应前大臣秘书官麻生隆夫的邀请,与前海军少将小岛秀夫及其大臣时的副官一起,参与管理位于北海道钏路町巨甲湖附近的北海道牧场株式会社。

1948年,米内光政因肺炎去世。他享年68岁零1个月。

虽然直接死因是轻微脑溢血并发肺炎,但他长期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病,还患有带状疱疹;事实上他的整个身体状况已经很糟糕了。

事实上,虽然战后他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但带状疱疹缩短了他的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波茨坦   东乡   铃木   苏联   英国   内阁   日本   美国   舰队   大臣   海军   战争   日本海军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