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儿用体温计测水温,体温计爆炸女儿悄悄放回原地,残留在杯里的水银被妈妈不慎误喝

家庭环境中的日常用品,若使用或存放不当,可能成为威胁成员健康的潜在隐患,尤其是含有水银等有毒物质的物品,更需谨慎管理。儿童正处于好奇探索的阶段,对身边事物充满兴趣,却缺乏对危险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做好危险品的收纳与安全科普。近期,江西一位妈妈因女儿误用体温计测水温导致体温计爆炸,不慎误喝杯内残留水银的事件,给所有家庭敲响了警钟 —— 家庭安全管理无小事,无论是危险品的存放,还是对儿童行为的引导,都需细致到位,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守护家人健康。

事件起因:8 岁女孩好奇探索,用体温计测开水致爆炸

在江西某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居住着李女士(化名)和她 8 岁的女儿萌萌(化名)。萌萌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性格活泼开朗,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总喜欢动手探索未知的东西,经常会把家里的小物件拿来研究,这让李女士既欣慰孩子的探索欲,又时常担心她会接触到危险物品。

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健康,李女士在家中常备一支水银体温计,平时都会将体温计放在客厅储物柜的上层,这个高度超出萌萌的伸手范围,她原本以为这样存放能避免孩子接触到。9 月上旬的一个周末上午,李女士在厨房忙碌,准备给萌萌冲泡牛奶,烧好开水后,她将开水倒进杯子里,放在客厅的茶几上,打算等水温降下来再用,随后又回到厨房继续忙活。

独自在客厅玩耍的萌萌,看到茶几上冒着热气的杯子,突然想起妈妈平时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的场景,好奇心驱使下,她想知道 “开水的温度是多少”,于是搬来一张小板凳,踩在上面够到了储物柜上层的水银体温计。萌萌小心翼翼地将体温计拿下来,模仿妈妈的样子,试图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进装有开水的杯子里测量水温。

就在体温计接触到开水的瞬间,“砰” 的一声轻响,体温计的玻璃外壳突然炸裂,里面的水银柱瞬间断裂,银白色的水银珠散落在杯子里,一部分还溅到了茶几和地板上。萌萌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了一跳,她看着碎裂的体温计和杯子里的水银珠,意识到自己闯了祸,害怕被妈妈批评,便慌忙将碎裂的体温计玻璃碎片捡起来,悄悄放回了储物柜上层的原位,又用纸巾简单擦拭了茶几和地板上的水银珠,将纸巾扔进垃圾桶,随后便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继续在客厅玩耍,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妈妈。

意外发生:妈妈误喝含水银开水,当晚出现不适症状

大约一小时后,李女士从厨房走出来,准备用茶几上的开水冲泡牛奶。此时杯子里的开水已经降温,水面上漂浮着几颗细小的水银珠,但李女士并未留意到异常,拿起杯子便喝了一口,想试试水温是否合适。喝下第一口时,李女士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异常,只是觉得水的口感似乎比平时略重一些,但她以为是心理作用,并没有多想。

当她准备喝第二口时,舌尖突然触碰到杯子底部几颗细小的硬物,同时感觉到一股淡淡的金属味,这才让她意识到不对劲。她放下杯子,仔细观察杯内情况,发现杯子底部沉着几颗银白色、呈球状的小颗粒,用筷子触碰时,小颗粒还会灵活地滚动,这才认出是水银。李女士瞬间慌了神,立刻想到家里的水银体温计,她赶紧去储物柜查看,发现体温计已经碎裂,玻璃碎片上还残留着少量水银,结合杯子里的水银珠,她马上明白是萌萌动了体温计,且体温计在开水中爆炸,水银残留在了杯子里。

李女士立刻询问萌萌事情的经过,萌萌见无法隐瞒,才低着头将自己用体温计测水温导致体温计爆炸,又悄悄放回原位的事情说了出来。李女士虽然有些生气,但此时更担心自己喝下的水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她赶紧上网搜索 “误喝水银该怎么办”,网上的信息有的说 “水银有毒,会导致严重后果”,有的说 “少量水银不会被人体吸收”,这让她更加焦虑不安,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天晚上,李女士开始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先是觉得恶心,胃里翻江倒海,随后又出现腹泻的情况,一个晚上跑了好几次厕所,整个人变得虚弱无力。家人见状,赶紧开车将李女士送往当地医院的急诊科就诊,担心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就医治疗:医生称少量水银不被吸收,建议多喝牛奶促进排出

到达医院时,已是当晚 10 点多,急诊科依旧灯火通明,医护人员正在忙碌地接诊患者。李女士在家人的搀扶下,快步走到分诊台,向护士说明自己误喝水银的情况,护士立即为她测量了生命体征,发现她的体温、血压等指标基本正常,随后将她引导至急诊内科诊室就诊。

接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李女士误喝水银的时间、量以及身体出现的症状,同时查看了她带来的装有残留水银的杯子。医生告诉李女士,水银的化学名称为汞,是一种有毒金属,但人体消化道对液态水银的吸收能力非常弱,“少量液态水银进入人体后,大多不会被胃肠道吸收,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器质性伤害,你不用过于担心。”

听到医生的话,李女士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但还是有些担忧地问:“那我晚上出现的恶心、腹泻是怎么回事呢?会不会是水银中毒的症状?” 医生解释道,她出现的恶心、腹泻,很可能是因为误喝水银后过度紧张、焦虑,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也可能是水银在胃肠道内产生轻微刺激所致,并非严重的中毒反应。

为了进一步确认李女士的身体状况,医生为她安排了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李女士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迹象。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给李女士开具了一些缓解胃肠道不适的药物,并给出了具体的护理建议:“回家后多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以与胃肠道内可能残留的微量水银结合,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也能促进水银尽快排出体外;近期饮食要清淡,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出现腹痛加剧、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再来医院复诊。”

在医院观察了两个小时后,李女士的恶心、腹泻症状有所缓解,在家人的陪同下离开了医院。回家后,她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喝 3-4 杯牛奶,饮食以粥、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经过几天的调理,李女士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没有再出现不适症状,这让她彻底放下了心。

背后反思:家长需加强危险品管理,重视儿童安全科普

李女士误喝水银的事件,看似是一场意外,实则暴露出家庭在危险品管理与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不足。事后,李女士反思道,自己虽然将体温计放在了高处,但没有考虑到孩子会搬凳子够取,且没有向孩子普及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与危险之处,“如果我提前告诉萌萌,体温计不能用来测开水温度,且里面的水银有毒,她可能就不会因为好奇而误用了。”

记者在对周边社区的家长进行随机采访时发现,类似李女士家的情况并不少见。不少家长表示,在家中存放药品、清洁剂、体温计等危险品时,只是简单地放在孩子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却没有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安全科普,“觉得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再教也不迟”“平时工作忙,没时间专门给孩子讲这些”。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家里的危险品数量少,孩子接触到的概率低,不会发生意外”,抱有侥幸心理。

对此,儿童安全教育专家表示,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作为儿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重视家庭危险品的管理与儿童安全科普。对于水银体温计、药品、清洁剂、刀具等危险品,要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密闭容器或高处,同时要向孩子明确说明这些物品的用途与危险,告诉孩子 “不能随意触碰、使用”;对于儿童的好奇行为,要给予正确引导,鼓励孩子通过安全、科学的方式探索世界,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或忽视。

专家还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绘本、动画、亲子游戏等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孩子普及安全知识,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哪些行为存在危险,遇到危险时该如何应对。“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儿童安全手册》,观看儿童安全动画短片,或者模拟‘陌生人敲门怎么办’‘误吃异物该怎么做’等场景,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安全知识与自救技能。”

此外,专家还提醒家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探索能力会逐渐增强,对危险品的管理与安全科普也要随之调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不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确保孩子能够真正理解并遵守安全规则,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专业建议:水银体温计使用与破损处理方法

针对水银体温计的使用与破损后的正确处理方法,记者咨询了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与疾控中心的专家,他们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在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方面,要注意正确的测量方法与适用范围。水银体温计主要用于测量人体体温,可测量口腔、腋下、直肠温度,测量范围一般在 35℃-42℃,不可用于测量开水、热油等高温物品,否则会因温度过高导致体温计玻璃外壳炸裂,水银泄漏。使用前,要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玻璃外壳有无裂痕,水银柱是否在 35℃以下;测量时,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避免用力碰撞或挤压体温计;测量后,要及时将体温计清洁干净,妥善存放。

若不慎发生水银体温计破损、水银泄漏的情况,要保持冷静,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首先,要立即让儿童、孕妇、宠物远离水银泄漏区域,避免接触或吸入水银蒸气;其次,打开室内门窗,保持通风,降低空气中水银蒸气的浓度;然后,戴上手套、口罩,用硬纸板、吸管或胶带等工具,将散落在地面、桌面的水银珠轻轻收集起来,放入装有水的密封玻璃瓶中(水可以防止水银挥发),瓶身上要标注 “废弃水银” 字样,避免他人误拿;最后,将收集好的废弃水银交由当地环保部门或社区居委会处理,不可随意倒入垃圾桶、下水道或土壤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与他人接触风险。

医生特别强调,水银蒸气具有挥发性,且对人体有毒,长期或大量吸入水银蒸气,可能会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在处理水银泄漏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吸入水银蒸气;如果泄漏的水银量较大,或自己无法妥善处理,要及时拨打当地环保部门的电话,寻求专业帮助。

现状与影响:李女士分享经历,呼吁家长重视家庭安全

经历过这次意外后,李女士深刻认识到家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她将自己的经历拍摄成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详细讲述了事件的经过、就医过程以及从中得到的教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家长重视家庭危险品管理与儿童安全科普。

李女士在视频中说道:“我之所以分享这件事,是希望其他家长能引以为戒,不要像我一样因为疏忽而发生意外。家庭安全无小事,哪怕是一支小小的体温计,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给家人带来伤害。希望大家都能加强家庭安全管理,多给孩子普及安全知识,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李女士的视频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共鸣。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我家孩子之前也拿体温计玩,幸好及时发现,没有发生意外”“看完这个视频,我赶紧把家里的危险品重新整理了一遍,还专门给孩子讲了安全知识”;还有网友表示,“以前不知道水银泄漏后该怎么处理,看了这个视频学到了很多,谢谢分享”。

目前,李女士已经将家中的水银体温计换成了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更安全,不用担心水银泄漏的问题,给孩子测量体温也更放心。” 同时,她还利用周末时间,带萌萌一起阅读儿童安全绘本,给萌萌讲解家中各种危险品的危险之处,教萌萌遇到意外时该如何应对。萌萌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了教训,再也没有随意触碰家中的危险品,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向李女士请教。

李女士表示,未来她会继续关注家庭安全问题,也会积极向身边的亲友普及家庭安全知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家庭重视安全管理,避免类似的意外事件再次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育儿   体温计   女儿   水银   水温   原地   妈妈   危险品   孩子   儿童   开水   家庭   家长   测量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