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9年2月7日,史上最有权势的太上皇乾隆皇帝去世。他也成为了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事实上,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都算长寿的了,尤其是康熙和乾隆,都超过了60岁。到了耳顺之年。而雍正皇帝要差一些,只活到57岁。
三位皇帝的寿命加起来足足有213年,而清朝的国祚也才276年,三人之长寿可见一斑。
雍正皇帝的寿元虽然和自己的父亲、儿子没法比,但是在一众皇帝中,也算是活得比较长的。
其实雍正皇帝完全有机会超越父亲康熙,活个六七十岁问题不大。只可惜他碰了一样“东西”,才未能达到耳顺之年。
咱也不废话,让雍正寿元远不如康熙、乾隆的“东西”,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是的,你没听错,备受世人推崇的雍正皇帝竟然和秦始皇有着同样的“爱好”。
其实仔细翻阅史书,我们就会发现,追求长生不老的皇帝,大多都是有为之君,至少也是能力出众、将大臣们收拾得服服帖帖之人。
秦始皇自不必说。此外,汉武帝也是“求长生”出了名的,他晚年又是封禅泰山,又是宠信方士。估计“仙丹”吃多了,导致脾气暴躁,再被江充一挑拨,才有了后来的巫蛊之祸。
还有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以及成就了“元和中兴”的唐宪宗李纯,在功成名就后,也是晚年想要“求长生”,开始追求“长生不老药”。
明朝的嘉靖皇帝,虽说算不上什么有为之君,但是那也是心计过人之辈,至少把那些大臣们耍得团团转。
所以说,越是有本事的皇帝,对于长生不老越是执着。
这也很好理解,越是有为之君,越是希望自己的时间能更多一些,最好为后人将所有问题都扫平,让自己的子孙可以做个逍遥皇帝。
为人父母,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像雍正皇帝,他接手清朝的时候,朝堂上千头万绪,一堆问题。虽然他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使得清朝的国力大幅提升。但是他自己也知道,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想要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他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
然而因为操劳过度,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想要延长自己的寿元,他只能寄希望于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其实雍正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接触过这些东西,不过他当时只是为了让人觉得他无心皇位,在演戏罢了。
他还特意写了一首名叫《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不过他当时并不信这些,纯属做做样子。他真正开始信这些,是娄近垣治好他的重病之后了。他觉得这娄近垣是真有本事,才将炼制“仙丹”的任务交给娄近垣。
但是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仙丹”、“长生不老药”重金属是严重超标的。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方士是怎么想的,尽喜欢拿金属炼丹。拿一些名贵中药材炼丹不好吗?就算不能延年益寿,至少也能大补不是?总好过炼出一个个铁疙瘩吧?
根据史书中的描述,有些“仙丹”能有鸡蛋那么大,这要人怎么吃?说不定皇帝一口吞不下去,直接给噎死了。
更何况这些东西都是有毒的,什么铅、水银,随便来点都能要人性命的。
所以说一旦皇帝开始服食“长生不老药”或者“仙丹”,基本上过不了几年就会一命呜呼。
也幸亏雍正皇帝吃得晚,否则他都活不到57岁,说不定三四十岁就去世了。
相比之下,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就聪明多了,他们对于这“长生不老药”可谓是敬而远之。
康熙早年又是斗鳌拜,又是平定三藩,到后来处理朝堂上、朝堂外的大大小小的破事,全都是靠自己,谁也指望不上。因此相较于“长生不老药”这种外物,他更相信自己。
更何况他晚年为“九子夺嫡”所困恼,对他来说,活那么久做什么?反倒是徒增烦恼。不如寿终正寝,一了百了。
至于乾隆,虽说这位皇帝好大喜功,但是不得不说,他看事情看得很透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那么多例子摆在眼前,他可不觉得自己能比这几位强。既然这几位的死或多或少都和“长生不老药”有关,那么这些东西还是不碰为妙。
也正因为不碰这“东西”,他们的寿元才得以超越雍正。
虽说“长生不老药”会要命,但是历史上不碰这东西的皇帝多了去了,为何大部分皇帝寿命不长呢?
这就不得不提起另一点重要原因,正是这一原因,使得乾隆能比康熙多活2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答案就在二人的后宫之中。
乾隆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合计子嗣27人。这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已经算多的了。但是结合他88岁的高寿,其实也还好。毕竟古人讲究多子多福,一般的大户人家也能有十几个子嗣。身为皇帝的乾隆稍微多点也没啥。
反观康熙,他光女儿就有20个,儿子更是多达35人,合计有子嗣55人。数量快翻乾隆一倍了。这个子嗣数量,即使放在古代皇帝中,也足以排进前三。排在他前面的也只有宋徽宗(子嗣80人)和唐玄宗(子嗣59人)。
我们知道,凡事讲究个过犹不及。比如生儿育女,不宜多,更不宜频繁,否则会伤身体,严重的甚至会折寿。
显然,康熙的寿元不如乾隆,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康熙作为一代明君,子嗣多自然不是因为贪恋美色。否则后世对他的评价不会那么高。
事实上,康熙因为早年的经历,意识到帝国需要一位能力出众的继承人。但是培养继承人如同抓阄,运气成分比较大。为此,他才会拼命增加子嗣。
而困扰他多年的九子夺嫡,其实也是康熙一手促成的,目的就是让这群皇子互相竞争,好选出最优秀的一个。
只有子嗣足够多,这“养蛊”的游戏才能玩下去。
可见,他为了这个帝国,也是煞费苦心。也正因此,他才能选出雍正这么优秀的继承人。而代价则是20年寿元。
其实这笔账还是挺划算的,毕竟他依旧活了68年,算是很长寿了。
反观乾隆,他因为有祖父、父亲铺路,所以没有那么多压力,子嗣数量自然适可而止。十几个儿子,也足够挑选出一个不错的继承人了。
当然,也正因为他太长寿了。以至于熬死了自己的好些个儿子,最终只能选择嘉庆这个资质平庸的皇子继承皇位。这也为清朝的没落埋下了隐患。
话说回来,这三位皇帝在两件事上出奇的一致。而这也是雍正得以活到57岁的原因所在。
这第一件事,就是他们很注意饮食。
提起皇帝的饮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满汉全席”,再就是各种山珍海味、大鱼大肉。
也许大部分皇帝确实如此,但是这三位还真不是这样。
别的不说,这三位都是出名的勤勉之君。康熙自不必说,少年时期就要斗鳌拜,雍正更是励精图治,经常大半夜还在批阅奏折。
至于乾隆,也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整天闲得“微服私访”。他的“十全武功”可不是吹出来的,那可是实打实的战绩。为了这“十全武功”,他可是操碎了心,自然也忙得很。
所以他们的饮食以清淡为主,这样食物便于消化,方便他们饭后继续忙着工作。该开会的开会,该批阅奏折的批阅奏折。
此外,他们的作息十分规律,而且饮酒也很适度。即便是好大喜功,喜欢举办宴会的乾隆皇帝,也鲜有喝醉的时候。毕竟他们都知道喝酒误事,万一喝多了,误了大事,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他们这样的饮食习惯,正好符合现代养生的观点,自然长寿了。
这第二件事,则是他们勤于习武。
清朝的前身是后金,乃是由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清朝是以武立国的。
大概没有哪个朝代像清朝一样看重对后代武艺上的培养,普通八旗子弟都要从小习武,更别提王公大臣乃至皇帝了。
清朝皇帝培养子嗣,讲究文武全才,不仅学识要过人,武艺也不能差。骑马射箭那是基本功,各种武器虽说不必精通,但是也要运用自如。别的不说,至少要有自保的能力。
一个武艺不过关的皇子,想要继承皇位是很难的。
更何况皇帝每年都要率领王公大臣进行几次围猎,皇帝如果武艺太差,在大臣面前丢人现眼。虽然大臣们不会说什么,但是多少都会有轻视之心的。
所以古装剧里,清朝的皇帝会武功,而且身手还不错,倒不是吹牛。
当然,从嘉庆皇帝开始,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这武艺后来也就慢慢荒废了。
而习武,算是一种进阶版的锻炼身体。经常习武,使得康熙、雍正、乾隆三人的身体素质远超常人,自然也就长寿了。
别的不说,就这身体素质,翻遍史书还真没有几个皇帝比得了的。他们不长寿,谁长寿?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