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仓墓地曝光!墓前状况冷清仅四束菊,与吴石,朱枫墓截然不同

随着《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朱枫等隐蔽战线烈士的事迹广为人知。

福州、北京、宁波等地的墓前堆满鲜花,成了网友追思的热点。

而同为 "吴石情报案" 烈士,与他们同期在台北就义的陈宝仓,其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墓地却冷清得令人心疼。

有的英雄被捧在掌心,有的仍在角落沉默?

福田公墓里吴石将军的墓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排着队,手里捧着各色鲜花,有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嘴里念着"向英雄致敬",还有老人带着孙辈,一笔一划教孩子认墓碑上的名字。

不到半天时间,墓前的鲜花就堆成了一米高、五米长的花墙,最显眼的位置插着一面五星红旗,风吹过的时候,红得晃眼。

同一座城市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陈宝仓烈士的墓前却静得能听见风声。

白色的墓碑上刻着"陈宝仓烈士之墓"七个字,和吴石将军的墓碑规格样式一模一样,可碑前只摆着四束白色菊花,其中一束的花瓣被风吹得散落在地上,没人收拾,也没人补充。

这两位都是《沉默的荣耀》里东海情报小组的核心成员,都是1950年在台北马场町一起英勇就义的革命先烈。

电视剧播完后,吴石的墓成了网红打卡点,连他福州的老家都挤满了参观者,一个周末能接待好几百人;可陈宝仓的墓,除了偶尔有工作人员路过,鲜少有人驻足。

更让人意外的是,陈宝仓还是四人中最早归国安葬的,早在195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就为他立了墓。

有人说这是因为电视剧里陈宝仓的戏份少,出场晚,观众对他没印象。

可真正了解过他故事的人都知道,这位被忽略的英雄,人生比电视剧里演的还要惊心动魄。

“抗日儒将”的潜伏之路

1900年出生的陈宝仓,是正儿八经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高材生。

那个年代的军校生,大多想着混个一官半职,可陈宝仓心里装的全是国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请缨上前线,在昆仑关战役里,打出了"抗日儒将"的名号。

那场战役打得异常惨烈,日军凭借有利地形死守,我军久攻不下。

陈宝仓带着部队冲锋的时候,一枚日军的炮弹在身边爆炸,弹片直接击中了他的右眼。

卫生员紧急处理伤口时,他捂着眼睛只问了一句"前线情况怎么样了"。

得知部队进攻受阻,他不顾医生"必须静养"的劝阻,用纱布缠好眼睛就回到了指挥部。

右眼看不见,他就用左眼盯着地图,怕看不清标注,特意在望远镜上绑了块红绸当标记。

战士们见指挥官带伤作战,士气大振,最终一举击溃了日军的一个联队。

战后清点战场,大家才发现陈宝仓的军装上全是血,伤口早就裂开了。

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国民党军官,后来却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很多人不理解,他当时已经是国防部中将高参,前途无量,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直到后来解密的档案里,人们才看到他当时和地下党负责人的对话记录:"我打仗不是为了某个人,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你们的主张,才是真正为了国家。"

1948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开始收缩兵力固守台湾。

陈宝仓主动提出要去台湾潜伏,这个决定让身边人都吓了一跳。

当时的台湾局势复杂,地下组织随时可能被破坏,去了就相当于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

出发前,他抱着年幼的儿子陈立群,看了又看,最后只说了一句"爸爸去办件大事,办好就回来陪你"。

谁也没想到,这成了父子俩最后的告别。

到了台湾后,陈宝仓利用自己的中将身份作掩护,频繁出入国民党军事机关,搜集兵力部署、防御工事等绝密情报。

为了把情报安全送出去,他想了很多办法,有时候把情报藏在钢笔杆里,有时候写在细绢上缝进衣领里。

有一次,为了获取"台湾防务部署图",他冒险参加了国民党的高级军事会议,趁众人休息的间隙,用提前准备好的微型相机拍下了地图。

这份情报后来送到大陆,军事专家都说,至少让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缩短了六个月。

1950年,因为叛徒出卖,台湾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吴石将军首先被捕。

当时陈宝仓和吴石是单线联系,还没暴露,身边的同志劝他赶紧撤离台湾,可他却拒绝了。

他说"吴石被捕了,情报工作不能断,我要是走了,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更让人动容的是,他还偷偷去了吴石家,安慰两个年幼的孩子。

看着孩子们哭着要爸爸,陈宝仓蹲下来,摸着他们的头说"别怕,爸爸只是去办点事,很快就会回来的"。

离开吴家后,他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主动向国民党特务"坦白",说自己才是地下组织的核心"东海",想把所有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保住吴石。

可他没想到,吴石将军为了不拖累战友,早就主动交代了自己的身份。

就这样,陈宝仓也被逮捕了。

在监狱里,敌人用尽了各种酷刑,打他、饿他,甚至用辣椒水灌他,可他一个字都没说。

临刑前,他只给朋友写了张纸条,交代后事:"我死不足惜,只求火化,骨灰若能归乡,便心满意足。"

他的骨灰,是一位名叫林颖的女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带回来的。

林颖当时是陈宝仓的学生,得知老师牺牲的消息后,偷偷买通了看守,把骨灰绑在自己身上,混在难民队伍里偷渡到香港,再辗转交给了陈宝仓的家人。

1952年,陈宝仓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立了墓。

有人认为,墓前的鲜花多少,代表着英雄的受欢迎程度。

其实不是这样的,鲜花会凋谢,但英雄的精神不会。

吴石墓前的花墙很感人,陈宝仓墓前的四束菊同样值得尊敬。

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人去祭拜,而是我们有没有主动去了解他们的故事,有没有把他们的精神记在心里。

相信再过些日子,陈宝仓墓前的鲜花也会多起来。

那些带着敬意的鲜花,会告诉这位沉睡的英雄:我们没有忘记你,从来没有。

文/编辑:Alone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娱乐   墓地   截然不同   冷清   墓前   状况   台湾   情报   烈士   国民党   宝山   鲜花   公墓   英雄   主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