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人在立三路线时期讥笑我们的做法为“打拳战术”(说的是打过来打过去才能夺取大城市),讥笑我们要待头发白了才能看见革命的胜利。这种表现急性病的情绪,早已证明是不对了。
讥笑的人——言下之意,就是毛主席的做法,在速度上太慢了。
但是,
1、慢就是快。
2、快了是会翻车的,最终到达不了终点。
根本的原因在于——要服从于胜利和失败这组正反面。
快,通过减少准备、减少把握,来缩短时间的消耗,于是行动结果不服从胜利的原则的时候,快就是慢。失败,是会提供一个负加速度的。
而慢,服从胜利的原则,
毛主席:我们历来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
慢,就慢在准备上、提升把握上。但是每一次胜利,都会提供一个正加速度。——最终越来越快。也即慢就是快。毛主席这句话,也即古人说的——动则有功。所以,动则有功就是快。
怎么做准备呢?怎么提升把握呢?
毛主席:这是说,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总不吃亏。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
这样,意外、事故就少了,就把准备做得充分了,把握也提升了。
毛主席:向着最坏的一种可能性做准备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不是抛弃好的可能性,而正是为着争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变为现实性的一个条件。
甚至向着最坏的一种可能性做准备,是得到好的可能性的——一个必要条件。——必须要的条件。
最简单的,就是从设想失败开始准备。——也即古人说的——未虑成、先虑败。
从失败开始准备,于是就有了策略——对自己要小中取大,对对手要大中取小。——也即自己执行max-min策略,对敌人执行min-max策略。
1、max-min策略,在确定性(把握性)上基础上,在最小收益中,取大的。
2、min-max策略,破坏对手的最大收益,但允许其小的收益。(也即使对手的最大收益较小化。)当瞄准破坏对手的所有收益的时候,就必然使自己的力量分散,于是目标反而不能实现。此时己方遭受到的阻力和报复也较小。
比如,
毛主席:民众团体和政权机关种种组织,分田和废债种种利益,都是没有保障的,红军一退出,地主武装回来,一切组织坍台,一切利益落空,这时候只有有组织的经过我们训练了的打过土豪分过东西和豪绅地主处于势不两立的地位的小游击队,可以跟着红军退到红色边界等待时机作第二次的进攻,这才是保得住的东西,才是使这次工作不成为白费的办法。
分田、废债、民众团体、政权机关、小游击队——这些确定性收益。最后的小游击队——就是小中取大,这也是从失败开始做的准备。——也是最坏可能性下做的准备——在最坏可能性下也有收益。——并且是小中取大的。
比如,
“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
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就是破坏对手的最大收益,但允许其小的收益的原则,这样,就把自己可能遇到的阻力减小了、自己受到的破坏也就减小了。而这也是从失败开始做的准备。因为如果是从成功开始做的准备——就会破坏对方的全部收益,而不仅仅是最大收益。
当从最坏可能性出发做准备的时候,就会形成博弈论里的max-min策略和min-max策略,大中取小、小中取大——大和小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这就实现了策略里的小和大的正反面兼具,这就符合了辩证法。
其他对应的有,
1、小中取小——对自己,这就放弃了好的可能性。对对手,则必然面临对手的最大破坏和阻力。
2、大中取大——对自己,则降低了自己的把握性、使自己接受更大的风险。对对手,那简直是对手的帮手。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