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魔幻了!小米净利润大增80%,股价暴跌30%,真相藏不住了

刚刷到小米三季度财报的时候,我还以为看错了 —— 净利润同比暴涨 80%,汽车业务第一次实现单季盈利,狂赚 7 个亿!可再点开港股行情,又懵了:股价从 6 月的 61 块多跌到现在 38 块,半年没了三成市值。一边是财报里的 “喜报连连”,一边是资本市场的 “用脚投票”,

这魔幻一幕,撕开了资本市场最赤裸的真相:利润不是万能的,市场看的从来不是过去,而是未来能不能继续“讲故事”

这事儿看得人满脑袋问号:小米到底是真赚钱了,还是在玩数字游戏?

先说说财报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汽车业务。今年三季度,小米汽车一下子交付了 108796 台,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还多,收入直接冲到 290 亿,毛利率飙到 25.5%。要知道,之前大家都猜小米造车是 “卖一辆亏一辆”,结果人家不仅不亏,还净赚 7 亿,这反差比电视剧还刺激。

细扒才知道,小米这波盈利不是瞎蒙的。一方面是 SU7 Ultra 和 YU7 这两款高端车型卖得好,尤其是 SU7 Ultra,光车价就奔着 40 万去了,比之前的基础款贵了不少,直接把汽车平均售价拉到 26 万;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成本降了,生产线也跑顺了,单位制造成本比去年少了一大截。卢伟冰在业绩会上还挺得意,说 25.5% 的毛利率在行业里 “极其优秀”,这话倒没吹牛 —— 要知道特斯拉现在毛利率也就 20% 左右,比亚迪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也才 23%,小米这刚盈利就能追上老大哥,确实有点东西。

不过高兴劲儿还没过去,手机业务的 “拖后腿” 就藏不住了。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 4330 万台,看着没跌还涨了 0.5%,但收入却同比降了 3.1%,只有 460 亿。问题出在哪儿?平均售价(ASP)掉了!去年每台手机还能卖 1102 块,今年直接跌到 1062 块,少了 40 块钱。别小看这 40 块,4330 万台算下来,就是 17 亿多的收入缺口,难怪营收上不去。

更扎心的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虽然小米在国内 4000-6000 元价位段的市占率涨到 18.9%,但主要靠的是小米 17 系列撑场面,而且境外市场拉了胯 —— 东南亚、印度这些地方,小米为了抢份额,只能靠低价机冲量,结果就是 “量上去了,利润下来了”。有经销商朋友跟我说,现在在印度卖小米低端机,一台利润还不到 50 块,比卖矿泉水赚得还少。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内存涨价的问题。卢伟冰在电话会上没藏着掖着,说这次内存涨价跟以前不一样,是 AI 带动的 HBM 需求暴涨,新增产能要到 2027 年才出来,等于说未来两年手机厂商都得扛着高成本。现在小米已经感觉到压力了,三季度手机毛利率从去年的 11.7% 跌到 11.1%,虽然降幅不大,但架不住这涨价周期长啊。卢伟冰自己也预判,明年手机零售价 “会有较大幅度上涨”,到时候消费者买不买账,还是个未知数。

再说说股价暴跌的事儿。很多人觉得奇怪,明明汽车赚了钱,净利润也涨了,怎么股价还跌?其实看看机构的动作就懂了 —— 过去两周,对冲基金做空小米的头寸激增 53%,乔老基金这些大机构疯狂抛售。他们担心的不是现在赚不赚钱,而是未来能不能一直赚。

第一个顾虑就是汽车盈利能不能稳住。卢伟冰虽然现在说得欢,但也承认明年汽车毛利率 “很难维持今年的状态”。为啥?明年新能源汽车国补要退坡,特斯拉、比亚迪肯定会降价抢市场,小米要是不跟着降,销量可能掉;要是跟着降,毛利率就得往下走。而且汽车研发还得烧钱,三季度光汽车业务研发开支就占了总研发费用的三成,后续要搞智驾、搞电池技术,钱只会花得更多。

第二个顾虑是手机业务的 “中年危机”。现在国内手机市场早就饱和了,大家换机周期从 18 个月拉长到 30 个月,相当于以前一年半换一部,现在两年半才换。小米手机高端化虽然有进展,但跟华为、苹果比还差得远 —— 人家买 Mate60、iPhone,愿意为品牌和技术买单;买小米高端机的,很多还是冲性价比来的,一旦价格涨了,很容易被抢走。

还有个被忽略的点是市场风格变了。以前资本喜欢炒 “成长股”,只要故事讲得好,哪怕暂时不赚钱也有人追;现在大家都变谨慎了,更看重 “现金牛”—— 要么高分红,要么业绩稳定。小米呢?虽然赚了钱,但大部分要投去造车、搞研发,分红根本不稳定,动态市盈率还比同行高,机构自然不愿意拿着。

不过话说回来,小米也不是没底牌。三季度研发投入砸了 91 亿,同比增长 52%,研发人员快 2.5 万人了,还推出了 MiMo-Audio 语音大模型和全屋智能方案 “Xiaomi Miloco”,这些都是长期竞争力。而且 IoT 业务还在涨,连接设备数突破 10 亿台,2160 万用户家里有 5 件以上小米设备,这个生态粘性不是一天两天能建好的。

现在最尴尬的是雷军 —— 一边要稳住手机基本盘,应对内存涨价和高端化压力;一边要推着汽车业务往前跑,还要跟特斯拉、比亚迪拼价格;另一边还得哄好资本市场,解释清楚 “为啥赚钱了股价还跌”。难怪有网友调侃,雷军现在是 “三头受气”,比开演唱会还累。


雷军或许没做错什么,但时代变了。

消费者不再为“感动人心、价格厚道”买单,而是要真技术、真体验;投资者不再相信“万物互联”的宏大叙事,而是要看现金流、看壁垒、看确定性。

小米需要的,不是一份漂亮的季度财报,而是一条清晰的、可持续的、能赚钱的长期路径。否则,就算利润再涨100%,市场也会冷冷回一句:“下次别编了。”

寒冬已至,讲故事的时代结束了。活下去,靠的是真本事,不是PPT。

你们觉得小米这波是 “真逆袭” 还是 “虚晃一枪”?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财经   小米   净利润   股价   真相   毛利率   汽车   业务   特斯拉   手机   市场   资本市场   利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